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结局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6例)和撤机失败组(n=36例),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及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入ICU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血浆BNP水平、血常规、血生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清25-(OH) D3、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不全病史比例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长,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较高(P<0.05);按照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的中位数(本研究中25.7μg/L为中位数)分两组,与25-(OH) D3≥25.7μg/L组比较,25-(OH) D3<25.7μg/L组的血浆BNP、心不功能不全病史比例、VAP比例及撤机失败比例高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亦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心不功能不全病史、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发生VAP及低血清25-(OH) D3水平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对血清25-(OH)D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25-(OH)D3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83~0.835,P<0.05),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最佳截断值为23.2μg/L (敏感度64.4%,特异度79.9%)。 结论 血清低水平25-(OH) D3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密切相关,对撤机失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撤机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情况、撤机成功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3.45%(1/29)低于对照组20.69%(6/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有利于减少VAP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撤机时机。方法选择40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且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以PIC窗为切点有创-无创序贯撤机组和有创通气传统撤机对照组。两组患者开始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逐渐过渡到压力支持通气。在PIC窗出现后治疗组序贯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后pH、PaO2、PaCO2、HR、RR、MAP及出PIC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IC窗出现时循环、呼吸和血气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15%)较对照组(62%)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以PIC窗为切点有创-无创序贯撤机治疗组和有创通气传统撤机对照组,两组患者开始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逐渐过渡到压力支持通气。在PIC窗出现后治疗组序贯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后pH、PaO2、PaCO2、HR、RR、MAP及出现PIC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问、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IC窗出现时循环、呼吸和血气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15%)较对照组(62%)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体系对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5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呼吸系统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分组:3。4分者为撤机A组(44例),5~6分者为撤机B组(41例),并随机选取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按传统方法撤机,作为传统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B组和A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91±0.87)d和(5.11±1.10)d,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的(7.84+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最低,为80.48%,明显低于A组(95.45%)和传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传统组再插管率均为0,B组的再插管率为4.88%;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传统组最高,达27.5%,明显高于A组(11.36%)和B组(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情况下,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具有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更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13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实验组 ,在有创机械通气病情稳定后 ,行同步间歇控制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方法撤机 ,拔除气管插管或阻塞气管套管后续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 ,并逐渐调低压力直到脱离呼吸机 ;以 15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 ,行同样方法撤机 ,给予气管导管内吸氧 ,并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观察两组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撤机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等。结果 实验组撤机成功率 92 .3% ,住院时间 16 .8天 ,撤机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撤机成功率 73.4 % ,住院时间2 2 .4天 ,撤机后 pH降低、PaCO2 升高 (P <0 .0 5 )。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NPPV能提高撤机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SmartCare智能化撤机(SC)和程序化撤机(SB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撤机阶段的患者舒适度、医护人员工作量、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将准备撤机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SC组和SBT组,撤机计划开始后每日给予两组患者和医护人员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舒适度和工作量,0分为舒适度最差和工作量最多,10分为舒适度最好和工作量最少。同时记录两组血气分析的次数、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自行拔管率、48 h内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纳入COPD患者40例,SC组19例,SBT组21例。患者和医护人员前3 d的VAS评分SC组均显著高于SBT组(P<0.05)。撤机时间SC组[(4.7±2.7)d]少于SBT组[(5.5±3.2)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气分析次数、撤机成功率、48 h内再插管率、自行拔管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C法相对于SBT法,可以提高COPD患者撤机阶段的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有相似的撤机成功率,但未能证实可以缩短COPD患者的撤机时间及减少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吸痰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O2)、排痰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PaO2/FiO2、PaO2更高,第2天、6天排痰量更多;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更短,首次撤机成功率(90.70%)更高;观察组无VAP,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通气功能,促进康复,降低VAP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三种不同撤机方式[GCS评分、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SB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撤机方式随机分为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SBT组,每组各40例。3组均采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行机械通气。GCS评分组待GCS评分达15分,稳定2 h至窗口期出现;感染控制窗组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SBT组待SBT成功后,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GCS评分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P均〈0.05),感染控制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SBT组(P均〈0.05);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的VAP发生率均低于SBT组(P均〈0.05),但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新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GCS评分撤机方式治疗可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可减少VAP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苏学会  赵萍  胡江涛  杨明  刘桂荣 《医学综述》2012,(24):4281-4282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在撤离有创通气中的可行性,寻找最佳的撤机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撤机的患者100例,在排除无创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情况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试验中的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2 h)直接撤机;试验组采用低水平PSV(30 min)法,撤机后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再插管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主呼吸试验低水平PSV(30 min)联合无创机械通气能尽早撤机,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李东 《中原医刊》2009,(13):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BiPAP)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有创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随机分常规组(40例)和序贯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肌酶学变化,上BiPAP呼吸机前、后动脉血气,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计算重新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肌酶(CK、CK—MB、AST、LDH)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序贯治疗组患者拔管前及拔管2h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序贯治疗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序贯治疗组重新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能够改善AOPP致中间综合征(IMS)的通气功能,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随机分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A组,38例)和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首次撤机成功率、R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住RICU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和B组出现PIC时间分别为(6.0±2.5)d、(8.4±3.6)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3±2.7)d、(8.6±3.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7±2.8)d、(12.7±4.1)d,住RICU时间分别为(7.9±2.8)d、(10.7±3.5)d,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撤机成功例数分别为38、30,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8794±14618)元、(38746±22916)元,住RICU费用分别为(25936±12663)元、(35347±21696)元,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一例发生VAP,B组发生4例,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能进一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是更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模式PSV+SIMV;待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PSV水平降至11-12cmH20之间,拔出COPD患者气管内插管,然后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按照患者呼吸频率改变PSV水平,待病情平稳后可继续降低PSV水平,在9cmH,O后可停用呼吸机。观察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按照PSV方式脱机,PSV水平降低至5—8cmH,O时,进行拔管脱机。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总通气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且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NIPPV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撤机成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设为序贯治疗组,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两组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通气组)5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54例。序贯通气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脱机;对照组以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5)d和(15.5±6.1)d,住ICU的时间分别为(4.9±1.8)d和(20.3±5.5)d,VAP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和35.19%(19/54),病死率分别为11.54%(6/52)和27.78%(1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插管率分别为19.23%(10/52)和16.6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立即拔管改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撤机条件所需的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93.0%vs74.4%,P〈0.05),操作用时少[(3.06±0.87)min vs(4.22±0.91)min,P〈0.01];患者耐受率高(76.7%vs51.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6%vs 58.1%,P〈0.05);血气分析(SaO2、PaCO2)首次达标所需时间[(25.38±10.15)h vs(32.12±11.62)h,P〈0.01]及达撤机条件所需时间[(3.22±1.46)d vs(4.37±1.61)d,P〈0.01]均较短。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法联合常规撤机方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撤机条件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方式进行撤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法,气阴两虚、阳气虚衰者分别予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50ml静滴,2次/d(bid),7~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撤机成功病例撤机时间及撤机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48h再次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均〈O.05);两组撤机成功病例比较,治疗组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而且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法联合常规撤机能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氧合;能缩短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ω-3 鱼油脂肪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44 例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2 例。两组均予以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 试验组中添加0. 2 g·kg- 1·d- 1的10%ω-3 鱼油脂肪乳, 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3 和7 d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酶( SOD) ] 和炎性介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和IL-6] ; 记录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APACHEⅡ) 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 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发生率及28 d 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氧化应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 治疗后第3 及7 d各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试验组第7 d 时BALF和血清中MDA 和SOD 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 及7 d BALF 和血清中炎性介质( TNF-α、IL-1β及IL-6) 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试验组第7 d 时BALF 和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 水平下降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改善、VAP 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以及脱机成功率提高( P 〈0. 05) , 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和28 d 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5) 。结论 ω-3 鱼油脂肪乳可以降低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降低炎性反应,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