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CV)分别对63例感觉统合失调男童及38例正常男童进行评定。结果:SID男童在CBCL量表的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在FES-CV量表中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和娱乐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方法:选取太原市3所小学419名6-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感觉统合检核表及环境于正常组儿童,男女儿童共有的6个行为因子与感觉综合各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觉统合中触觉过分防御,前庭失衡,学习能力不足是影响儿童行为总分的显著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之间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愈差,愈易发生行为问题。预防与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各项行为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和行为评定,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总行为问题及各行为问题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总发生率为34.7%,男孩发生率(42.1%)明显高于女孩(28.8%)(P<0.01);感觉统合失调(含轻、重度失调)儿童伴有总行为问题和各行为问题因子的比率明显高于感觉统合正常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行为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1 13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32.54%;通过分析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性别、孕期有无高危、喂养方式等因素之间感觉统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情感、矛盾、知识、娱乐、组织在感统失调与未失调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发育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113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32.54%;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经济条件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等在感统失调与未失调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1 131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2.5%;父母亲文化程度与经济条件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关系状况、教养方式差异、是否寄养、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母亲怀孕期间用药、妊娠严重呕吐、儿童在出生后发生过重大疾病与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珠海市 5~ 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珠海市城区 92 7名 5~ 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 :珠海市 5~ 6岁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 15 .10 % ,轻度失调率 10 .4 6 % ,重度失调率为 4 .6 4 % ,各项因子失调率在 4 .2 1%~ 12 .30 %之间 ;总感觉统合失调率男童 ( 17.5 6 % )显著高于女童 ( 12 .4 2 % ) (χ2 =4 .78,P<0 .0 5 ) ;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疾病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 P<0 .0 5 ) ;保姆或其他人照顾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其它组 ( P<0 .0 5 ) ;围产期疾病、早产、照顾类型和性别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总分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对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量表分别对113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32.54%;通过分析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教养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感统失调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的行为和家庭情况,探讨家庭因素对TS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60名TS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S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S组家庭-亲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与社会退缩、躯体主诉、行为问题总分负相关;情感表达与躯体主诉负相关;家庭-矛盾性与社会退缩、焦虑/抑郁、违纪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问题总分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S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正相关,与母亲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TS儿童存在广泛和明显的行为问题并有着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TS儿童的家庭环境和行为问题相互影响,家庭矛盾性和母亲文化程度是TS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珠海市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珠海市城区927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珠海市5~6岁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15.10%,轻度失调率10.46%,重度失调率为4.64%,各项因子失调率在4.21%~12.30%之间;总感觉统合失调率男童(17.56%)显著高于女童(12.42%)(χ2=4.78,P<0.05);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疾病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保姆或其他人照顾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围产期疾病、早产、照顾类型和性别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总分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对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弱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家长用表对98例弱视患儿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患儿CBCL家长用表的异常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5岁除男女童社交退缩、攻击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外,男童违纪、幼稚因子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6岁以上男童交往不良、多动、违纪、攻击性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女童体诉、社交退缩因子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弱视患儿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该给予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为问题的分布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cha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及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在太原市3个城市的三所小学所对1597名6-11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34%,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40%、12.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河西区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区学校的儿童。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多动及违纪因子分高于女童;女童抑郁、躯体诉述及社交退缩因子分高于男童。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婴儿期易带、母亲孕期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良好的情绪、孩子有自信心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行为发展,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儿童看电视时间过久、挑食偏食、父母打骂冷淡孩子、对教养孩子有分歧意见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儿童行为问题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学校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韦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33-4734
目的:探讨我省壮族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530名6~7岁壮族儿童进行评估,并对数据进行χ2分析。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男女之间无差别,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呈高度正相关。结论:感觉统合能力越差,发生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高,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以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某市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04-305
目的 探讨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某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594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1%,男女差异无显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孕初期父亲饮酒,父亲职业,儿童躯体疾病,母亲怀孕年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不良,新生儿状况,母亲孕期服药以及父亲化程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孕初期父亲饮酒,教育方式不良以及儿童躯体疾病是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危害因素。父亲化程度及其年龄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试163例4~5岁儿童,并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量了儿童父、母的个性,对儿童行为与父母个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组母亲情绪不稳定(N)分高于行为正常组;父亲具有精神质倾向或母亲情绪不稳,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X~2=4.91<0.05,X~2=8.35P<0.01)。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N分是影响儿重社会退缩、抑郁、攻击、性行为、CBCL总分的显著因素,而父亲内外向(E)分亦与儿童分裂、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儿童行为量表的调查分析,观察单纯肥胖儿体重影响的有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6~12岁小学生1428例作为调查对象,由通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发放给每个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有186例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占13.0%,其中男童139例,占74.7%,女童47例,占25.3%。这些肥胖儿均社会能力较差,行为问题较多。结论:应加强对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预防单纯性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