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摩手法与穴位皮肤感受器放电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按摩穴位时可以从相关的皮肤与深部传入神经上引导出由大量诱发冲动综合组成的随手法而变化的“按摩诱发电位图”,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亦随手法而有差异,结果提示按摩对穴位感受性组织的作用具有规律性,且随手法而不同[’l。此文进而以兔股后皮神经所含单位放电反应为指标,以指压与指揉两种手法为代表,观察按摩手法与穴位皮肤感受器放电反应的关系。三材料与方法用免46只,在静脉或腹腔注射成巴比妥纳(35tw哈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股后切口暴露股后皮神经,制作皮兜,注入液体石蜡,油温与体温藉控温装置调控,分别保持%.0℃与亚.st左…  相似文献   

2.
轻重按摩手法拮抗家兔内毒素发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轻、重按摩手法对家兔内毒素发热的拮抗作用,藉以反映不同手法的退热功效。进而结合我们此前所做按摩手法对身体感受器活动影响的工作,分析按摩退热的穴位物质基础。广阔:用热敏电阻温度计测定内毒素致热兔直肠温度变化。手法选择直推与指压,分别代表轻、重按摩手法。穴位取涌泉穴。结果:指压手法拮抗内毒素发热非常显著(P<0.01),直推手法的是项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较重手法的退热作用明显优于轻手法,究其原因初步认为与能否激动和深痛相关的高阈的细纤维(Ⅲ、Ⅳ类)性感受装置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按摩的散热作用及其与穴位感受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实验动物检验按摩散热功效,同时分析与穴位感受器(R)的关系。方法: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采样,连续记录家兔耳廓温度,以内毒素性耳温变化为指标,取轻、重按摩手法-直推与指压刺激涌泉穴,对比观察二者对内毒素所致耳温变化的影响,确定两种手法的按摩散热功效及其与穴位R的关系。结果:指压明显拮抗内毒素性兔耳温度变化(P<0.01),直推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较重手法有明显散热作用,主要通过高阈的躯体细纤维(Ⅲ、Ⅳ类)性R所引起;按摩散热是按摩退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前期工作中所见按摩退热、散热效应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方法:以肌松、清醒、行人工呼吸和内毒素化兔为对象,以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为指标,取轻、重按摩手法(直推与指压)分别刺激涌泉穴,对比观察内毒素化热敏神经元放电变化,反映按摩退热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结果:内毒素抑制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活动(同时促进冷敏神经元放电),指压具有拮抗热原抑制热敏神经元活动的作用(P<0.01),因而可有促进散热和退热的功效,直推的此种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退热的中枢机制主要是按摩传入信号拮抗致热原对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影响,从而促使正常机能的恢复;该类传入信号是由较重手法作用于穴位高阈细纤维感受系统(即按摩是项作用的穴位物质基础)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手法按摩是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各种不同的按摩手法,有选择地作用于人体,利用被动性的手法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经络疏通,营卫调和,气血流畅,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理因素,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胸腹部手法按摩的作用按摩胸部可宽胸理气,宣肺平喘,清咽开喉,并能增强心肺功能。主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按摩胁肋部可舒肝解郁,行气止痛,通常治疗慢性肝、胆疾病;腹部按摩可作用于腹内脏器,尤其是胃肠和肝脾,手法按摩能促进其血液循环,刺激胃肠和肠系膜上的神经感受器,并可…  相似文献   

6.
以往用微神经电图法直接导出人体皮肤伤害性感受器的放电活动,观察了热刺激对皮肤感受器单位反应。本研究采用试制的脉冲驱动型定速机械刺激装置(CVMS)观察皮肤感觉感受器单位反应,探讨皮肤伤害性感受器对机械刺激的反应与痛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瘫患儿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常常不能配合,为减轻患儿痛苦,采用掀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按入院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手法组、掀针组及掀针加穴位按摩组,每组30例。手法组予Bobath、按摩治疗,掀针组在手法组基础上加掀针治疗,掀针加穴位按摩组是在手法组基础上加掀针及穴位按摩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后掀针加穴位按摩组GMFM、MAS、iEMG及足背屈角均优于手法组和掀针组,掀针组上述指标优于手法组。结论掀针加穴位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明显,且易操作,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按摩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揉、按、捏、推)达到疏通经络、气通血活的作用,有益于婴儿身体强壮.另外,中医按摩的这些手法在婴儿体表某一部分推穴道,走经络,可刺激机体表面的感受器,调整大脑皮层和各脏器的功能,提高机体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促进婴儿预防疾病,加快生长发育[1].  相似文献   

9.
王克模 《针刺研究》1989,14(1):133-134
我们自1981年开始采用钨丝微电极法以针感及其伴随的传入单位放电为指标对人体正中神经、尺和胫神经支配的穴位的所在部位、穴位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对穴位感受器和针感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研究。本工作还应用了BASIC语言编制的FFT程序分析了手针时单位放电平均功率谱,首次分析了手针感和传入纤维类别问的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按摩作用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按摩手法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在解剖学、生物力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积极地促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趋于正常状态,消除病理变化,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各种推拿手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外感受器,以及运用其推动力和渗透力,通过经络穴位或神经系统的传导反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刺激骨髂肌肉、关节韧带、神经血管、内脏等内感受器,而引起局部性、节段性或全身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针术与皮肤感觉器放电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泉声  董新民 《针刺研究》1992,17(3):221-229
<正> 我们曾用不同针术刺激同一穴位,在相关的皮神经和肌神经上都可引导出各具特征的、可以作为针下反应对比性指标的“针刺诱发电位图”,进而指出皮神经和肌神经中传导针刺信息的纤维类别亦因针术不同而有差异。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和浅、深感受器的针刺反应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本文报导不同术式针刺与皮肤感受器放电反应的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伏天手法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1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手法穴位按摩每日1次,持续按摩15天后改为隔日1次,再按摩15次;同时结合穴位贴敷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79例,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每日2次,每次3g,隔日连服3个半月。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明显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和血清Fe、Zn含量,其中对提高IgA和血清铁含量无明显差异,对提高IgG和血清Zn含量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伏天手法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简便、经济、易于掌握,适宜社区及广大的农村特别是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穴位按摩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内蒙古自治区医院(010017)马宝林,王文兰关键词:美尼尔氏综合征/治疗,按摩,穴位,临床研究笔者遵从前贤病因病机学说,运用手法,进行穴位按摩治疗12例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3...  相似文献   

14.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是近些年研究最多、机制较为清楚的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类与感受器敏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与穴位敏化时组织局部微理化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被认为是启动级联反应的触发器,是研究外周痛觉受体激活致敏的生化调控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模型。因此,本文以TRPV1通道为切入点,阐述其与穴位敏化现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穴位敏化的科学内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推拿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机械的力学刺激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推拿按摩手法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无论何种手法,最终都是以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力的机械刺激是推拿手法作用的基础。按摩师通过调整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便形成了推、拿、按、摩等四种基本手法。这种神奇的传统外治法无论是通过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还是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都离不开触压觉感受器这一关键的起始环节。本文仅从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过程和适应现象4个方面对推拿按摩的皮肤感受器生理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炎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既往多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近几年来我院采用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面神经炎。这里将针刺治疗和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面神经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海龙 《河北中医》2011,33(5):800-800
1按摩传承中的问题 近年来,经络的实质性实验研究、神经定位分析、按摩穴位与部位的局部解剖、手法作用力、频率、角度的计量及现代影像学的测量等研究使中医按摩在精确性与客观化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对按摩手法的深透性、患者整体状况的观察与把握,疾病的洞察和辨证思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络穴位抚触护理新生儿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的新生儿护理模式,例如日常体温测定、洗澡、生命体征观察等。护理组50例中医经络穴位按摩抚触护理。头部抚触按摩:仰卧床上,拇指内侧从婴儿前额中央向两边滑动,至耳后处停止。动作轻柔,滑动过程中可轻轻按压。胸部按摩:两手成叉,从胸部外下方开始,称分推腹阴阳。腹部抚触:掌心面向肚脐,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运内八卦约3min;四肢按摩:轻轻握住婴儿上肢,从一端向另一端滑动,滑动过程中伴随轻按,四肢按摩方式相同,轻捏婴儿足三里穴位。背部按摩:俯卧,手平放于脊柱两侧,指尖滑动按摩脊柱两侧肌肉,从颈部顺着脊柱方向滑动按摩,以腰骶部一直循督脉提捏(按3次,捏拉1次)至大椎穴,反复抚触3~5次。30min/次,2次/d。中医讲究按摩方法轻快,手法平稳中不失柔和,做到快而不乱。穴位按摩过程中应当观察新生儿反应,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连续护理7d为1疗程。观测护理疗效、摄奶量、体重、行为神经测评(NBNA)、不良反应。连续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护理组新生儿摄奶量和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经络穴位抚触护理新生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法按摩穴位配以中药汤剂内服,49例经辨证分为4型,按摩穴位采用拿法、推法、扫散法、抹法、揉法作头面部、颈部、腹部、腰部治疗,5 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1例(84%),显效6例(12%),有效2例(4%),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按摩是中医十大治疗手法之一,历史悠久,方法简便,无需大型设备,只要辨证施护准确,则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按摩、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与运动系统有关,按摩疗法的手法之一——推荡法又名推动法适于治疗外伤肿痛等病。针刺治疗痛症过程中,运动患部或广泛的伸展运动可提高疗效针形电极插入肌肉时或在运动终板区微小的移动后,可见有关的电发放;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得气与肌电话活动有关;穴位里以肌梭感受器为主;中医认为穴位多在“分肉间”、“两筋间”。这些资料表明,推动法按摩(被动性运动)可治疗肿瘤;运动可提高针刺治疗癌症的疗效;而针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