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3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3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81例,其中急性白血病(AL)71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8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3例。未检出幼稚细胞患者为299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障(AA)为主,其次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慢性肝病、恶性肿瘤、感染及其他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5例,MDS患者54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53,自引:15,他引:53  
目的 报告一组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 分析29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该组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良好,少部分增生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常规溶血试验阴性;无造血原料缺乏证据;无异常克隆造血证据;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试验性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该组疾病与异常免疫(特别是自身抗体)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暂称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将其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区分出来,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可减少误诊的AA、MDS。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16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细胞形态学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帮助。方法观察116例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临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为87例(75%),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AA)33例(28.4%),急性白血病18例(1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6例(18.1%),非造血系统疾病29例(25%),主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结缔组织病和转移性肿瘤。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很多,临床诊断思路不仅要考虑造血系统疾病,非造血系统疾病也不能忽视,骨髓细胞学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伴有形态异常,并有病态造血,约有50%的MDS患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MDS包括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MDS-RCUD)、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等多种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0.050)的MDS患者的诊断分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1988年至2005年诊断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的210例MDS患者[FAB分型为难治性贫血(RA)或RA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重新分析细胞形态并采集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用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分型.结果 按WHO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其中RA 5例,RARS 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76例,RCMD和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CMD-RS)9例,MDS不能分类(MDS-U)35例,5q-综合征3例,无法分型75例.WHO标准不能分型的患者中,16例骨髓二系或三系发育异常,而血细胞仅一系减少的患者随访半年后9例出现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可归为RCMD;对44例骨髓仅红系发育异常,血细胞二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无法进行分型患者,重新进行形态学分析,将那些尚未述及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改变纳入判定该系细胞发育异常细胞计数范围后,27例患者粒系形态异常细胞≥0.100,可归入RCMD或RCMD-RS;15例三系均无细胞发育异常患者,采用MDS最低诊断标准诊断为MDS 5例,高度疑似MDS(HS-MDS)5例,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5例.结论 MDS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RA;关于MDS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异常的范畴和量的界定值仍值得进一步探讨;MDS最低诊断标准是对WHO标准的很好的细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象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形态特征分析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方法对初诊22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及外周血象进行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79.4%,急性白血病25%,再生障碍性贫血17.5%,MA14%,MDS7.5%,IDA6.6%,ITP4.4%,MM和HA各1.8%,骨髓坏死和淋巴瘤各0.4%;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0.6%,脾亢11.4%,IRP3.9%,感染性疾病(伤寒2例)和骨髓转移性肿瘤各2.6%。造血系统疾病三系血细胞减少多表现为中重度,非造血系统疾病多为轻中度,特别是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及贫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对于大细胞性贫血患者有一定的临床鉴别意义,特别与MDS、AA的鉴别,与其他红细胞指数有一定重叠性。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广泛,病因复杂,多为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红细胞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9例正常健康者、2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均作出诊断,病因分别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2)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均无差异(P均>0.05).(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类似(P均>0.05);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患者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P均<0.01).(4) CD34+细胞百分比>1%、绝对数>10个/μl,往往提示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的诊断.结论 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检测有助于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诊断及初步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特点,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29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确定病因12种,前三位病因分别是:急性白血病126例(17.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5例(6.27%),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3.48%)。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可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而确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90例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实验组: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阳性对照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例。阴性对照组:43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3例,缺铁性贫血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结果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1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6.43%,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I舭型较少。19例阳性对照组中仅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阳性,阳性率为10.53%。43例阴性对照组中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33%。实验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型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为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强调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进行白血病细胞检查。结果检出白血病30例,其中27例与骨髓诊断一致,另3例未查骨髓(因患者拒查),但治疗后有缓解。结论血涂片分类可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3和M7型等。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时,不能忽视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以防止白血病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治失误的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误治的10例MDS病例。结果:10例患者均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类型(MDS—U),皆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结论:MDS—U与ITP在临床症状、体征极为相似,故需反复分析病情,完善检查,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罕见,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本文报道1例银屑病合并MD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银屑病与MDS的发生机制及其联系。该例患者银屑病诊断明确,出现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骨髓穿刺、组织活检等检查诊断为MDS,经去甲基化治疗后银屑病有所好转,但MDS治疗效果差。临床应重视银屑病患者血细胞计数减少现象,及时考虑到并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及时安排血液及骨髓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MDS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进行诊断。结果MDS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50~59岁和70~79岁病例最多,分别占20%和25%。67%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48%出现幼稚红细胞。FAB—RA和WHO—RCMD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8%,高于欧美国家。染色体异常率为31.2%,低于欧美国家,但与日本相近。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MDS的符合率为89%;将上述方法联合骨髓活检(平行试验)诊断MDS符合率可达94%;如将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四者联合,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该组MDS患者在分型、发病年龄、全血细胞减少比例、染色体异常率等方面与日本报道相近,与欧美国家有不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MD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其中粒细胞减少者4例,红细胞减少者4例,血小板减少者5例。(2)患者从出现单系血细胞减少至确诊为MDS的平均时间为(48.5±55.3)月,其中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5±9.5)月,(53.8±54.6)月和(59.2±65.5)月。(3)13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大红细胞增多,骨髓中红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升高;②偶有一过性个别细胞病态造血表现;③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者均转为RA和RAS亚型,而粒细胞减少者大多转为RAEB;④部分患者有自身抗体。结论:部分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实质上为一种早期MDS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刘丽  胡小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常见病因。方法对16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检查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79.8%,其中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9.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7.9%,急性白血病占16.4%。非血液系统疾病34例,占20.2%,其中急慢性肝病11例,重度感染8例,结缔组织8例等。7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度感染1例,肝病1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部分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癌基因表达及其与血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的关系。130例MDS患者,中数年龄77岁,男75例,女55例。其中,难治性贫血69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4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24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转化型12例。应用印迹杂交技术和光密度分析,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 5 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活检组织印片、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和骨髓穿刺涂片的诊断结果。结果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及切片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穿刺涂片 ,尤其在诊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骨髓转移癌时 ,其符合率明显高于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及切片两者之间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 ,但骨髓活检组织印片观察细胞细微结构较切片好 ,且操作简单、确诊及时。结论骨髓活检组织印片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