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从EM模型异位病灶局部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石见穿对EM的作用。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石见穿治疗组、丙氨瑞林组。将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石见穿治疗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见穿治疗组异位内膜凋亡敏感性明显增强,且凋亡细胞分布广,其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位内膜体积及ER、PR的含量,探讨红金消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雌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制备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EMT术后饲养4周,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达那唑组、红金消结胶囊大剂量组、红金消结胶囊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各组均于造模后第29天给药,其中红金消结胶囊大、小剂量组分别按300mg/kg、150mg/kg给药,达那唑组以100mg/kg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观察比较四组异位内膜体积变化及E2、ER的含量变化。结果:给药后大鼠腹腔异位的子宫内膜体积变化,红金消结胶囊大、小剂量组异位内膜体积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大剂量组体积较小剂量组体积小(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E,和异位内膜E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达那唑、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达那唑和红金消结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小剂量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能有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降低血清E2和异位内膜ER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西药丹那唑、中药祛异康灌胃,4周后于动情期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降低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上丹那唑组、祛异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祛异康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对降低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并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周围血管的形成;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制作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5组,持续用药28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组织灶中MVD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治疗EMs模型大鼠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P〈0.05)。结论姜黄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肌症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方法以·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组,取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未孕17例、已孕19例),以同期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53以及Survivin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异位内膜p53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逐渐增加,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异位内膜蛋白的阳性Survivin表达量逐渐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未孕)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倾向的影响,初步探讨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消异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各组给药4 W,异位内膜细胞凋亡TUNEL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及survivin。结果:消异方各组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异位内膜的Caspase-3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性提高,survivin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性降低。结论:消异方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接受中药“异位消”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92.0%(46/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异位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异位宁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中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MT大鼠异位内膜中COX-2基因表达增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COX-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中药异位宁具有抑制COX-2阳性表达,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治疗E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合并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104例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手术)109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异位停中药汤剂口服,连续用2个疗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其他药物干预。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随访1年,两组半年内妊娠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内妊娠数、1年内妊娠数及总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配合异住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逐瘀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个月,大体及光镜下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各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缩小,抑制率升高。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见异位内膜呈萎缩性改变,异位内膜腺体数目变少,腺腔变小。达那唑组可见明显白细胞浸润。结论:逐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阻止新血管的形成,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观察加味散结镇痛方对实验性EM大鼠VEGF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内膜种植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给予加味散结镇痛方治疗,并设达那唑对照组。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含量表达显著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加味散结镇痛方能降低大鼠病变组织中VEGF含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VEGF在EM发生、发展中有高表达,加味散结镇痛方可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腹腔液TNF-α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50只大鼠共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丹哪唑组,中药联合丹哪唑组。分别监测各组大鼠腹腔液TNF-α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模型组腹腔液TNF-α含量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丹哪唑组,中药联合丹哪唑组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联合组数值变化最为显著。结论:中药联合丹哪唑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腹腔液中的TNF-α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祛瘀解毒法治疗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使用红藤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分析两组患者在每个周期内的身体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西药对照组为85.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痛经症状的改善中药治疗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安全性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方能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镇痛机理。方法:建造SD大鼠EMT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电针治疗共3组。并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β-内啡呔(β-EP)与强啡呔(DynA1-13)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纽较空白对照组β-P与DynA1-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其β-EP及DynA1-1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关元、地机穴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EP与DynA1-13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永忠 《河北中医》2003,25(2):89-90
目的:观察消症舒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消症舒痛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桂枝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2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症舒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给药30天后,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腹腔液中白介素-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结果:桂枝茯苓丸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腹腔液中 IL -6水平(P <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腹腔液中 TNF -α含水平(P <0.05或 P <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的作用,研究其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00只,采用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桂枝茯苓丸阳性对照组、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面积变化及对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结果: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活动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异位子宫内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药物没有通过ER表达。结论: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与异位内膜局部总的ER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护理意识,降低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然后根据结果给予相关培训和教学,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知度以及剖宫产术后的发病率。结果不同护龄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发病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护士采用正确方法干预后能有效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