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生儿湿肺综合征(newborn wetlung syndrome,NWS),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或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肺内液体积聚和消除延迟引起的轻度自限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功能不全现象,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湿肺综合征X线特点(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向丽 《北京医学》2008,30(6):374-375
湿肺综合征(wetlung syndrome)又称新生儿暂时性气急和呼吸窘迫综合征Ⅱ型.是新生儿早期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一过性生理功能紊乱.本病在临床呈良性变化过程,X线征象变化快、预后良好.现总结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临床及X线检查确诊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有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征和足月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分,前者又称肺透明膜病变(HMD)。我院产科护理人员准备为新生儿洗澡时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危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30例出生后lh内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30例出生后1h内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23例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应用NCPAP联合PS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进行分析。结果20例发绀和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改善,或病变未进展。3例因病情加重改用CMV治疗,放弃1例,死亡2例。结论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用这种方法通过阻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降低了以后应用呼吸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现在国内外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e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ire,ARDS)已有大量报道资料,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病较少,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报道较少。现将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病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永宽  刘彩云 《吉林医学》2008,29(21):1940-1941
湿肺综合征(Wedung Syndrome),又称新生儿暂时性气急和呼吸窘迫综合征Ⅱ型,是新生儿早期呼吸窘迫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早期肺部生理功能的暂时性紊乱,病程短暂,预后良好。1966年国外学者Avery首先报道,但是,国内对本病报道较少,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临床和X线诊断往往易误诊为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性肺炎或肺透明膜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和X线对本病的认识,我们选择了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20例患婴,参考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X线与临床的关系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就诊的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肺功能均明显改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顺应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对象为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与病情进展的资料。结果全部患儿中,其中治疗显效43例,有效13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湿肺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症或一过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Ⅱ型,病理基础是肺内液体积聚的良性过程,属自限性疾病,是新生儿早期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3.6‰-11‰,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13.2%。笔者就2004年1月-2008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新生儿湿肺的临床表现和CR特征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重点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讨论,提出本病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病因、病理生理方面的不同,但同是新生儿急危重症,应及时诊治并积极防治原发病,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平舆县人民医院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4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2 h后47例患儿紫绀均得到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吸气峰压以及呼吸机参数等明显好转;2例患儿死于重症感染,3例死于肺出血,其余42例痊愈后出院。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过程中给予精心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新生儿科。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故在此提出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分级(1级、2级、3级、4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率分别为78%、70%,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邓亮 《当代医学》2013,(25):25-26
目的对比探讨盐酸氨溴索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4月新生儿科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均出现各种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病死率较低。结论盐酸氨溴索具有价廉、安全性高的优点,而肺表面活性物质起效快。但两者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其发病基础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为探讨PS治疗HMD的疗效,现将我院近2年来采用PS治疗的HMD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唐敬丽 《吉林医学》2013,(20):4116-4117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生儿科的发生或者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9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的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高危因素有:早产儿;糖尿病孕妇;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新生儿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并防止新生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种高危因素,这对提高新生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广东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8/42),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