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 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 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2.57±2.33)岁.其中1 533例(91.1%)使用IVIG治疗,方案包括①1 g/kg×1次;②2 g/kg×1次;③0.4~0.5 g/kg×5次;④1 g/kg×2次;⑤2 g/kg×2次;⑥不规则治疗.IVIG治疗的时间窗包括:①病程1~4d;②病程5~10 d;③病程>10 d.结果 在1 533例IVIC治疗的KD患儿中,CAL总发生率为20.74%.与此相比较,CAL发生率明显降低者如下:①在病程5~10 d应用IVIG治疗1 g/kg×2次的KD患儿,其CAL发生率为12.06%;②病程5~10 d应用1 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5.00%;⑧病程1~4 d应用1 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28%;④病程5~10 d应用2 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71%.相反,以下几种情况CAL发生率明显高于CAL总发生率:①在病程10 d以上应用IVIC者;②使用IVIG 2 g/kg×2次(因使用1次后效果不佳而再次使用);③其他不规律使用IVIC者.结论 在IVIC治疗KD、减少CAL方面,以病程5~10 d使用IVIG 1 g/kg×2次效果最佳;但考虑经济因素和大剂量IVIG潜在的风险,在病程10 d以内使用IVIG 1 g/kg×1次亦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的14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无CAL93例和CAL52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无CAL组发热日程(8.7±3.4)d.血沉(79.5±34.6)mm/1h,CAL组发热日程(11.5±4.8)d,血沉(91.9±36.6)mm/1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发病10d内接受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患儿CAL发生率为18.8%(18/96),未予IVIG治疗患儿CAL发生率为69.4%(34/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访并CAL患儿38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均恢复正常;14例冠状动脉瘤中12例恢复正常,2例缩小;4例巨大冠状动脉瘤2例缩小,另2例超过2年仍未恢复。结论KD并CAL与热程过长及血沉显著增快密切相关,病程早期未予IVIG治疗的患儿并CAL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应用IVIG治疗对防治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95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并发CAL 组(n=284)和未并发CAL 的对照组(n=611),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KD 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发生CAL 以外并发症、不典型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IVIG 治疗前发热时间>5 d、血清降钙素原(PCT)增高为KD患儿并发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712、2.028、3.655、2.912、1.350、1.068,均POR=0.931,P结论 男性KD患儿、不典型KD 患儿以及发生CAL 以外并发症、发热时间较长、IVIG 治疗抵抗的KD患儿并发CAL 的风险较高。血清PCT与ALB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综合征,伴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KD的临床疗效肯定,但目前IVIG的用法和用量尚存在争议.该研究主要为评价不同IVIG方法治疗.KD的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由上海市儿科心血管学组制定统一的KD调查表,发放到上海提供儿科服务的50家医院.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完全符合要求的KD患者资料表格1682例,其中男性1064例(63.3%),女性618例(36.7%);发病年龄(2.57±2.33)岁(0.1~18.8岁).治疗KD的IVIG方案包括1 g/ks×1次、2 g/kg×1次、0.4~0.5 g/kg×5次、1 g/kg×2次、2 g/kg×2次及其他.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 在KD病程的5~10 d应用IVIG有助于最大化降低KD患者的CAL发生率;所有IVIG的KD患者中,应用方案1g/kg×2次治疗者心脏损害、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均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KD病程5~10 d以IVIG 1g/kg×2次的剂量,有助于最大化降低KD患者的CAL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确诊的174例KD患儿,根据其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和NCAL组,分析比较其年龄、性别、热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使用剂量、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174例KD患儿并发CAL者46例(占26.44%),无并发CAL者128例;两组患儿平均热程、自发热到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IVIG使用剂量,以及PLT、CRP、ESR、红细胞计数(RB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发热10 d后开始使用IVIG,PLT、CRP、ESR升高,RBC降低的KD患儿应警惕并发CAL的危险性,对于KD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用法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对川崎病 (KD)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以寻求最佳方案的IVIG治疗KD。 方法  对我科近 8年收治的KD分别给予 3种不同方案的IVIG加用相同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 3组患儿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情况 ,并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  IVIG 2 g/kg和 1g/kg一次使用的疗效均明显优于IVIG 40 0mg/(kg·d)连用4d的方案 ;而IVIG 2g/kg和 1g/kg 2组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IVIG一次性使用比连用数天更能有效地减轻KD患儿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我国宜用IVIG 1g/kg一次性使用来治疗KD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川崎病(cKD)和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冠脉病变(CAL)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cKD和iKD患儿的CAL,并进行CAL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514例KD患儿中,cKD 1094例(72.3%),iKD420例(27.7%)。全部KD患儿的CAL发生率为51.9%;cKD组与iKD组CAL发生率分别为57.2%和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与iKD组不同程度CAL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组回声增强或小型冠状动脉瘤发生率较高(50.4%),iKD组巨大冠脉瘤发生率(2.4%)相对较高。iKD组血栓发生率3.3%,高于cKD组的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D与iKD组临床超声心动图首次发现CAL时间分别为(7.84±2.97)d和(8.47±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发生CAL时最常累及左主干。cKD组左右冠脉同时受累、单纯右干受累以及整个左侧冠脉受累的比例均高于iKD组,iKD组左主干单独受累比例高于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KD为CAL发生的高危因素;病程5~10天使用IVIG为CAL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CAL特别是巨大冠脉瘤和血栓形成更常见于iKD患儿;iKD中CAL以左侧冠状动脉单独受累为主,cKD中CAL以左右冠脉同时受累最常见;规范使用IVIG可以减少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诊断为KD的5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5个可能与CAL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性别、KD类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起始时间、对IVIG治疗的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持续时间及C反应蛋白等因素在合并和未合并CAL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岁、男性、非典型KD、IVIG治疗开始于发热后10 d 以上、对IVIG治疗无反应、发热持续时间>10 d为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76、1.890、1.972、1.426、3.251、2.301、1.694,均P8岁)、男性、非典型KD、IVIG治疗起始时间较晚、对IVIG治疗无反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是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甲泼尼龙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泼尼龙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3月~200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例KD患儿。根据甲泼尼龙的使用与否,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g/(kg·d),连用2d];治疗组(36例)用甲泼尼龙[20~30mg/(kg·d),连用3d] 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然后对两组急性炎症控制及冠状动脉病变(CAD)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程14~21d时发生CAD例数:治疗组3例(8%),对照组1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CAD例数:治疗组1例(3%),对照组8例(2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泼尼龙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是国际公认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 其应用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发生率。但在临床中, 有高达26.8%的KD患儿对IVIG治疗无反应, 且其发生CAL的风险更高, 程度更重。对于具有IVIG无反应高风险的急性KD患者, 及早调整治疗方案, 如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可能对改善预后、缩短病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KD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 国内外学者相继建立预测评分系统, 以预估KD患儿IVIG无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优化早期治疗方案。该文对IVIG无反应型KD预测评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川崎病(KD)免疫球蛋白(IVIG)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404例初诊川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IVIG治疗前后的血常规、NLR和PLR值,通过ROC曲线确定NLR和PLR在预测川崎病IVIG不敏感的最佳cut-off值;用logistic回归确定IVIG不敏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404例川崎病患者中31例IVIG不敏感。与IVIG敏感组相比,IVIG不敏感组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启用IVIG时的病程较短(P0.05);IVIG治疗前后的NLR、PLR水平以及CRP均较高(P0.05)。IVIG治疗前、后的NLR和PLR对川崎病IVIG不敏感最佳预测值分别为4.36、162和1.45、19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VIG治疗前的病程、CRP,以及IVIG治疗前后的NLR和PLR是IVIG不敏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NLR和PLR可能作为川崎病患者丙球不敏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GCs)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于川崎病(KD)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GCs联合IVIG初始治疗儿童KD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由 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其中前瞻性研究7项,回顾性研究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IVIG相比,GCs联合IVIG组的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更低 (OR = 0.44,95%CI: 0.23~0.86,P = 0.02),发热持续时间更短 (MD = -1.66,95%CI: -2.32 ~ -1.01,P < 0.00001),且首次治疗未反应率低于单用IVIG组 (OR = 0.37,95%CI: 0.27~ 0.51,P < 0.00001)。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s联合IVIG初始治疗KD能降低患儿CAL发生率及首次治疗未反应率,缩短发热时间,且不增加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Qin LJ  Wang HW  Hu XF  Liu QJ  Shi H  Wei YX  Chen QJ  Cheng PX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891-895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 242例KD患儿随机分为IVIG1s/kg组与IVIG 2g/kg组,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分别采用IVIG 1g/kg和2s/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患儿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清丙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C反应蛋白(Creacting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恢复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组内结果、治疗后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VIG 1g/kg组平均热程为10.6d,WBC、PLT、CRP、ESR及ECG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01),IVIG1g/kg组与IVIG2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G1g/kg组CAL发生率为29.5%(36/122),随访1年有87.5%的CAL恢复正常,12.5%未能恢复正常,其中9.4%为IVIG耐药病例;IVIG2g/kg组CAL发生率为24.2%(29/120例),随访1年有89.3%的CAL恢复正常,10.7%未能恢复正常,均为IVIG耐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低CAL发生率,减轻心血管系统损害,与IVIG2g/kg比较具有同样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脂源性细胞因子Omentin-1和Chemerin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川崎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和4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别作为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根据是否对IVIG治疗敏感将川崎病患儿分为IVIG敏感组(n=51)和IVIG不敏感组(n=9);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将川崎病患儿分为合并CAL组(n=13)和不合并CAL组(n=47)。ELISA法检测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前后及两对照组儿童血清Omentin-1和Chemerin水平。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清Omentin-1和Chem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P < 0.05)。经过48 h治疗后,IVIG敏感组患儿血清Chemer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血清Omentin-1水平在IVIG敏感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IVIG不敏感组患儿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P < 0.05);合并CAL组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CAL组;而血清Omentin-1水平在IVIG敏感与不敏感组间及合并CAL与不合并CA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高表达的Chemerin和Omentin-1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生和发展;Chemerin可能参与川崎病所致CAL过程,且血清Chemerin水平可能成为临床预测IVIG敏感性的新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瘤 1 3例 ;心电图异常 1 6例。冠状动脉损害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 (P <0 .0 1 ) ;冠状动脉瘤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 (P <0 .0 0 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探讨KD冠状动脉损害(CAL)及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初诊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KD治疗前后,典型和不完全KD,KD伴或不伴CAL,IVIG敏感或耐药的临床特征,分析CAL发生和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725例K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女为1.61∶1,平均年龄(2.7±2.3)岁;不完全KD 206例(28.4%),典型KD 519例;CAL 216例(29.8%),IVIG耐药61例(8.4%);治疗中仅使用阿司匹林者70例(9.6%)。KD伴CAL的危险因素为IVIG耐药(OR=5.138,95%CI:1.835~14.83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 000 pg·mL-1(OR=2.723,95%CI:1.110~6.679)。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为出现CAL(OR=2.586,95%CI:1.067~6.271)。结论KD患病人数、CAL和IVIG耐药患儿有增加趋势。IVIG耐药和NT-proBNP≥1 000 pg·mL-1为KD伴CAL的危险因素,而发生CAL为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We evaluated the epidemiology and a range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KD) in one area of South Korea.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506 medical records of children with KD, who were admitted at Daejeon St. Mary's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87 through December 2000. RESULTS: The mean annual frequency was 36.1 +/- 11.1 cases per year. There were 55 cases (10.9%) in 1993, 50 cases (9.9%) in 1994 and 47 cases (9.3%) in 2000. There was a slightly higher occurrence in summer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asonal frequency. Age distribution ranged from 2 months to 13 years of age (mean, 2.4 +/- 1.7 years) and 485 children (95.8%) were <5 years of age.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1.7:1. Of the total cases 0.6% was recurrent, whereas 0.4% occurred between siblings. There were no fatalities. For treatment aspirin alone (65 cases, 12.8%), divided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400 to 500 mg/day for 4 to 5 days, 231 cases, 45.7%) and one dose IVIG (2.0 g/kg, 210 cases, 41.5%) were used. Between 1996 and 2000, 14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only one dose IVIG, and 21 cases (14.7%) showe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 Among the 143 cases 22 cases (15.4%) were retreated with IVIG and/or steroid pulse therapy. The incidence of CAL in this group was 50.0%. CONCLUSION: In Daejeon, Korea, KD showed slight annual variations without seasonal differences. The rate of CAL in acute stage with one dose IVIG therapy (2 g/kg) was 8.3% in the IVIG respond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FCGR2A基因 rs18012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川崎病(KD)易感性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KD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对35例KD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的FCGR2A基因SNP rs1801274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将KD患儿根据IVIG治疗后有无并发冠脉损害(CAL)分为CAL和无CAL(NCAL)两个亚组。结果:在研究对象中均检测到FCGR2A基因rs1801274位点,该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GG)。该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KD组与对照组及CAL组与NCAL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携带A等位基因或AA基因型者发生KD的危险性大(分别OR=3.39,95%CI:1.53~7.50;OR=4.93,95%CI:1.61~15.1);携带基因型AG或G等位基因使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性增高(分别OR=5.43,95%CI:1.06~27.8;OR=4.88,95%CI: 1.44~16.5)。结论:FCGR2A基因rs1801274位点SNP可能是影响中国汉族儿童KD易感性以及IVIG治疗KD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与IVIG耐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KD患儿317例的病例资料,根据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分为短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92)和长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225),根据是否发生IVIG耐药将每组再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比较不同热程耐药组及非耐药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IG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短热程组中IVIG耐药19例(20.7%),并发冠状动脉瘤5例(5.4%);长热程组中IVIG耐药22例(9.8%),并发冠状动脉瘤19例(8.4%);短热程组IVIG耐药率明显高于长热程组(P<0.05),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则明显高于非耐药患儿(P<0.05)。长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及肌酸激酶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钠水平降低与长热程组KD患儿IVIG耐药有关(P<0.05)。结论 KD患儿IVIG耐药因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不同而异。在治疗前发热时间>4 d的KD患儿中,血钠降低与IVIG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