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有罹患 DF 的风险。 DF 在临床上分为 DF 和重症登革( severe Dengue),后者包括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每年重症登革病例达500000例,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儿童。2014年 DF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本文对 DV 和DF 的概况作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es)引起的一种蚊媒急性传染病;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当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分型方法是将其划分为三型:典型(古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后两者发生出血和休克,病情凶险,病死率远较前者为高。本病在世界各地的流行至少已有200年历史。1779年 Daberti 在开罗首先描述此病。1869年伦欺皇家内科学院命名为登革热,并沿用共名至今。“Dengue”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是“撒娇“或“装腔作势”。这是形容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走路的步态有些像“撒娇”或“装腔作势”的样子。1906年证  相似文献   

3.
陈宗涛  李衍  安静  李华强 《重庆医学》2004,33(4):536-537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有4种血清型和许多种生物型.DV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一种耐冷伊蚊还可对温带地区儿童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DV可引起多种疾病,从登革热(dengue fever,DF)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发生1亿例DF,50万例DHF,25 000人死亡,而且在亚、非、南美的热带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按血清型分为四型(DV1~4)。DV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1]。我  相似文献   

5.
最近(6月19日至21日)在海口市召开的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首次登革热临床医学研讨会上,对登革热的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为对登革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分别诊断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后者伴有休克则诊断为登革休克综合症。有脑水肿的症状体征者可称之为脑病表现,对急性血管内溶血者暂定为并发症。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对登革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内用药,主要治疗方法应是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强调在降温时尽  相似文献   

6.
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辉钧  江丽芳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72-374,350
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有潜在生命危险的血管渗漏综合征。DHF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出血倾向、肝肿大并常伴有循环衰竭。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即DEN-1、DEN-2、DEN-3和DEN-4,它们所致的DHF已成为亚洲、环太平洋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个有意义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反,经典的登革热(DF)为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它通常叫做“裂骨热”,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有认识。那么,相同的病毒怎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带医学》2015,(1):2+129-130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热如何传播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相似文献   

8.
登革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越来越频繁,爆发日益增加,发生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症(DHF/DSS)的病例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每年,全球范围内有将近一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约有50万例登革出血热.目前,登革病毒引起的DHF/DSS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就宿主免疫功能异常与登革病毒致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者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死率高。本病主要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中流行。亚洲热带地区至少有8个国家,登革出血热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 我国广东省、海南省、广西省从1976~1991年曾约有14次规模不等的登革热流行,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绮玲  区健茹 《广东医学》2003,24(8):806-806
近期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正大面积流行 ,而我省气候温和 ,也有较多的病例发生。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通过媒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于夏秋的 7~10月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发病急骤 ,以高热、皮疹、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是其严重的临床类型 ,可致命。由于该病易被误诊 ,所以医护人员必须特别注意。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因此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登革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 0 0 2年 7~ …  相似文献   

11.
徐华  车小燕 《广东医学》2005,26(6):864-866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主要成员,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11kb,整个基因组的编码顺序为:5’Ⅰ型帽子结构、非编码区、C蛋白(核衣壳蛋白)基因、M蛋白(膜蛋白)基因、E蛋白(包膜蛋白)基因、NS1—2A-2B-3—4A-4B-5(7个非结构蛋白)、非编码区3’。DV分4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dt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zic fever,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相似文献   

12.
登革病毒(DEN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以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理想疫苗.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登革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全球传染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 DENV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传播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为登革热的监测、检测和防控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总数与登革热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广州市白云区确诊的登革热病例中随机抽取典型登革热病例308例、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例79例。回顾性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血小板计数正常组,血小板计数中度减少组和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均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5.02(95%CI:2.01~12.79)和13.45(95%CI:1.50~304.60);而血小板轻度减少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值为1.23(95%CI:0.61~2.60)。相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组,白细胞总数轻度减少组或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也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4.39(95%CI:1.22~28.13)和7.20(95%CI:1.97~46.6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越大,出现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4.
《疑难病杂志》2007,6(6):349-349
今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巴拉圭、多米尼加等国家相继出现登革热流行,我国广州、北京等地也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登革热(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3个临床型。  相似文献   

15.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流行,其病原体为登革病毒,感染登革病毒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中,登革病毒随血液被蚊虫吸人中肠进行复制.新形成的病毒颗粒分散到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增殖,最后进入唾液腺,再次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到下一个宿主.感染期间,蚊对病毒的...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是由属于 B 组虫媒病毒的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往往引起流行。登革病毒感染的另一临床类型为登革出血热,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主要致死原因是由综合因素特别是大量血浆外渗引起的休克。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补足血容量,以维持生命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朱安今 《中国病案》2003,4(2):46-48,32
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V)所致的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一种热带传染病,在世界许多热带国家和地区流行,2002年夏季以来在东南亚的数个国家及我国的台湾省再次发生流行,引起国内人士极大的关注,现将近二年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登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登革病毒的传播,登革热已经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快速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和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已威胁到全球25亿人的健康。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然而,基于接种疫苗可能使个体在登革病毒感染时易于发展成严重登革热的担心放缓了登革疫苗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候选登革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嵌合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其中一些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仅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曹丹  周俊梅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98-100,F0003
登革病毒是一种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SS/DHF)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病毒缺乏精确的复制校正系统.在传播过程中核苷酸的变化会导致病毒毒力的变化,目前其致病与免疫机制尚未明了,缺乏有效的疫苗。本文就登革病毒基因变异与其毒力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56例分析广州市传染病医院(510060)罗幸儿,罗显明,王加慧我市1980~1991年共发生6次登革热流行,我院共诊治995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49例,登革休克综合征(DSS)7例。这两种临床重型占5.6%,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