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进步总是继承与创新互动,保持永恒和与时俱进互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病证结合治疗观的演变和进步,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几种模式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经典(传统)模式: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2)中医辨证论治模式:证因脉治、方证相应;(3) 中医辨症与专方专药的应用模式;(4)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模式:即现代病证结合模式;(5) 西医辨病与专方的应用模式;(6) 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在这些代表性模式中,当代中医药界及中西医结合界最为普遍应用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医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模式是疾病中医诊疗观由"辨病"向"辨证与辨病结合"转变的产物,也是客观评价中医疾病疗效的科学方法之一。影响痔病病证结合模式的决定因素有痔病中医诊疗观的演变、古今痔概念内涵的演变规律、痔病相关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以古今痔概念的演变规律及证的时相性特征为经,以证的空间性特征为纬,可将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分为3种模式,即秦汉古痔局部病证结合模式、明清古痔整体病证结合模式、近现代痔病病证结合模式,3种模式均有缺陷,有必要重构融合痔病病理学本质及痔病内外证各自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的现代痔病证结合模式,为客观评价痔病中医临床疗效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论治疾病,离不开辨病与辨证。单纯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存在局限性,证同或无证可辨时则难以指导疾病诊疗。文章考究“辨病”理论渊源,总结“辨病”为古现代中医诊疗模式的结合点。基于对《伤寒杂病论》中“证同法异”的条文分析,通过辨定病位、辨清病性、辨识病机、辨明病证与辨别病势5步,对辨病避误思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激发同道寻找临证辨治新思路,为改进中医诊疗模式提供有益参考,为进一步提高临证疗效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基础,中医体质是疾病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注重辨证-辨病-辨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观的辨证观,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体质、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是中医个性化诊疗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侯丽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灵活运用王琦教授的"三辨诊疗模式"先辨病,后辨证,再辨体,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相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在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近几十年来,中医学者已认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但对辨证、辨病的先后主次仍存在不同看法。作为现代中医,应强调辨病的首要地位,在辨病前提下进行辨证,形成"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有利于把握疾病规律,简化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指导中医治未病及中医科研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论证候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涛 《四川中医》2010,(12):24-26
首先论述了中医的疾病治疗模式演变与辨证论治地位的变化,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临床应将重点放在辨病—辨证论治模式上。其次论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过程,着重论述了以主证为主的的辨证论治模式和辨病—辨证论治模式,指出了现代辨证研究的误区。最后,重点论述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及特性,证候的层次结构及表述形式,证候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证候的疗效评价研究现状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医药经典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2 )坚持功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的统一。功能辨证是指以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为依据的临床证候辨证 ,形态辨证是指西医解剖学为依据的病理结构辨证。此两者结合就是指将传统中医证候辨证方法与现代医学形态辨证结合起来 ,以便从病人功能变化和内在形态变化两方面确切把握病变本质。 (3)促进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中医学临床所辨证型具…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孕不育症约占育龄夫妇的10%~15%,其中男方因素约占50%^([1])。男性不育症不仅影响个人生育,伴随的心理、家庭、社会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中医学病证结合即辨病辨证相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不断深化,病证结合中的“病”更偏向西医的疾病,形成西医疾病诊断(即“病”)加中医辨证论治(即“证”)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中医药》2001,32(4):10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对证的准确辨识是临床论治的依据。因此,建立客观的证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医学中也很重视辨病,认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两者对疾病本质所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病证之间存在“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的关系,因此,临床上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药,又不能满足骨伤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常见病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不规范和不统一,是制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与新药研制水平、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要系统总结各病的治疗规律,不断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提高临床疗效,前提是从中医角度对西医各病种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阶段及其演变规律有明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而“审症(证)求因”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认识各种西医疾病的主要证候及其主症。主要证候转化规律,并通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释了辨病治疗、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后者包括基于中医诊断疾病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病证结合模式,和基于西医诊断疾病而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病证结合模式,并探讨不同诊疗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提高中医治疗疾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陆  陈健 《山东中医杂志》2009,(10):730-731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总结了陈柏楠治疗变应性血管炎证治规律。首先提出本病应重视病机,分期辨证。审视病机当辨明邪正虚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辨证应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其次阐述病证结合、分期治疗的治疗原则,指出临证时须先明确诊断,分清病期,区别病位,辨别证候,然后审明病因病机,病证结合进行辨证论治。最后强调在诊治本病的过程中应注重整体,药随证变。  相似文献   

18.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从中医理论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疾病诊疗思想,以及现代中医临床片面强调辨证,忽视辨病的不良倾向,梳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发展趋势,分析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期为临床疾病诊疗寻找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琦教授在传统中医学辨病、辨证基础上,提出以辨体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从体-病-证多维角度来反映疾病的本质、阐释人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指导疾病的临床诊疗。文章以失眠为例,从辨体、辨病、辨证3个维度和层次,对以辨体为核心的思维贯穿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诊疗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