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头面部望诊在预测及诊断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200例头面部望诊有异常的患者,根据其异常的轻重程度制定相应量化积分值,并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脑梗死者视为观察终点,记录为阳性。头颅MRI检查结果阴性者,追踪其6个月~18个月的病情变化和MRI检查结果,再次计算其量化积分值,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积分值与脑梗死患病率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观察期脑梗死患病率的变化。结果积分阶梯I级~V级不同积分值与脑梗死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r=0.971,P=0.006,P〈0.01,二者显著正相关。随着望诊积分值的增加,脑梗死患病率显著增加。0~18个月不同观察期脑梗死例数与脑梗死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r=1.000,P=0.000,P〈0.001,二者显著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脑梗死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头面部望诊积分与脑梗死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头面部望诊在预测及诊断脑梗死中的规律.方法 采用计分法对头面部望诊信息进行采集.与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对,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脑梗死患者头面部望诊计分法与颅脑核磁共振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65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中,通过就诊时、3个月后、半年后、1年后的MRI检查,共查出脑梗死43例(26.1%).其中总积分值在16分及以上的26例(60.5%).结论 头面部望诊具有预测及诊断脑梗死的价值,且与积分值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疑诊急性脑梗死而头颅CT阴性患者,进行MR和心电图研究,探讨心电图能否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71例疑诊急性脑梗死而头颅CT阴性患者,进行MR和心电图检查,比较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组,不同部位脑梗死之间心电图异常率及变化程度。结果(1)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率增加有显著意义。(2)不同部位脑梗死心电图异常率及变化程度增加有显著意义。(3)心电图多表现为ST-T改变、Q-Tc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结论对于头颅CT阴性的患者,如果心电图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同时出现上述变化时,应当早期进行MRI检查,以获得确诊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眩晕中应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8例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MRI检查,统计MRI检查结果。结果128例患者中,经过颅脑MRI检查,阴性结果患者95例(74.22%),其中梅尼埃病患者14例,突发性聋患者7例,迟发性膜迷路积水患者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5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5例,前庭神经炎患者10例,膝状神经节综合征(Hunt综合征)患者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6例,病因不明确患者1例。MRI检查存在异常患者共33例(25.78%),其中脑萎缩患者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2例,听神经瘤患者3例,脑干梗死患者3例,小脑出血患者1例,小脑梗死患者3例。31例单纯性眩晕患者中,其中4例患者MRI检查存在异常,占12.90%,其中多发腔梗患者2例,脑干梗死患者1例,脑萎缩患者1例。结论颅脑MRI检查在老年急性眩晕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增加中枢性眩晕尤其是单纯眩晕诊断识别率,降低漏诊、误诊率,对早期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眩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和颅脑MRI检查对临床非惊厥发作的诊断和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76例临床非惊厥发作患者用动态脑电图和MRI成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癫痫56例,心源性发作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假性发作8例。结论24h动态脑电图、颅脑MRI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搜集1997年~2004年间临床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例,对其临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结果62例均有血吸虫感染史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和MRI检查异常率合计为98.51%(66/67),脑电图检查者中有异常表现为50%(3/6);COPT检查和IHA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率合计为80.30%(53/66)。依据血吸虫感染证据、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结果或病理检查结果作出临床确诊者占91.94%(57/62)。结论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应综合分析,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青壮年有疫水接触史或感染史或治疗史,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异常者,同时排除其他脑部疾患应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在使用CT、MRI诊断糖尿病脑损害的方法分析其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32例患者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27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脑白质髓鞘脱失并发脑出血。MRI结果显示32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腔隙性脑梗死,包括CT检查的5例阴性患者。结论 MRI应用于糖尿病脑损害的检查更明确于CT检查,但检查结果较CT检查更为昂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颈动脉B超等检查结果,并进行头颅MRI T2FFE检查,比较脑梗死CMB组与无CMB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76例患者中,合并有CMB 35例(46.05%),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硬化,CMB组与无CM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硬化与CMB密切相关(OR=4.2、2.68,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率较高,CMB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与诱发电位 (EP)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检查VEP、正中神经SEP、及BAEP ,并与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MRI检查的异常率为 83 .3 % ,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 83 .3 %、75 %、5 6.7% ,而三项EP总的异常率为 10 0 %。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同时检测能显著提高诱发电位的异常率 ,而头颅MRI和诱发电位联合检测将大大提高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1.对象: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脑梗死+糖尿病组),男84例,女60例,年龄65~86岁,平均74岁;其中有2型糖尿病史121例,新确诊23例.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60例(单纯脑梗死组),男93例,女67例,年龄69~80岁,平均76岁.2型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WHO标准,脑梗死诊断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死+糖尿病组并存高血压59例,冠心病32例;脑梗死组分别为40例和6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来我院体检的50岁以上246例体检者的颅脑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例健康体检者颅脑MRI异常者18例(7.3%)。共发现7种疾病,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按年龄分为四组:50~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颅脑MRI检查异常率最高。结论健康体检中头颅MRI的总体阳性率以60岁以上较高,不适合作为一般人群及60岁以下健康体检的备选项目,而作为60岁以上群体健康体检时的常规项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T2DM)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56例T2DM患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用3.0TMRI常规序列(TIWI、T2WI、T2Flair)对A组受试者头颅进行扫描,用3.0T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B组受试者头颅进行扫描。根据2组结果来评估DTI成像在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T2DM)脑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28例患者DTI检查结果示22例患者脊髓皮质束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6例阴性患者;28例患者3.0T MRI常规序列结果显示16例患者脑组织有不同程度萎缩,脑室不同程度扩大,其中5例可见海马及杏仁核萎缩,12例阴性患者。结论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于早期糖尿病脑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MRI常规序列,仅检查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癫痫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儿童癫痫病人的长程VEEG和MRI检查结果,并对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EEG正常64例(28.3%),异常162例(71.7%);头颅MRI正常84例(37.1%),异常123例(54.4%),缺失19例(8.5%)。VEEG或MRI异常186例(82.3%)。结论长程VEEG对儿童癫痫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是当今癫痫诊断、治疗必要的检查手段。头颅MRI是癫痫病因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长程VEEG和头颅MRI结合在儿童癫痫诊治中起到了互补作用,可提高癫痫患儿的诊断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颅MRI检查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体检未发现新的体征,部分病例发病后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均经头颅MRI证实为单发或多发,直径为0.2~15 mm的圆形或类圆形出血灶,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现象。结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隐匿,MRI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颅脑MRI的弥散加权序列(DWI)检查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金标准,分别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对80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比较分析二者对不同病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CT与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和9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6 h和6~24 h的患者,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95.45%,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CT与MRI检查检出的病灶数分别为96个和235个,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9.34%和96.31%)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6 h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将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是否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比较不同情况下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分析MRI和CT用于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 按照梗死发生时间分组,颅脑CT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MRI(P <0.05);按照梗死灶大小分组,颅脑CT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梗死部位分组,颅脑CT对于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是否为血管性痴呆分组,颅脑CT对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 <0.05),而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梗死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而言,颅脑CT和MRI都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MRI对于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24岁,产后2周出现右侧面部麻木,症状持续性加重,继之出现右侧半身麻木和语言障碍.1个半月后行头部MRI(T1、T2加权像及增强像)检查,显示左侧颞、顶叶及左侧基底核区有片状异常信号,见图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出生的高危足月新生儿的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并比较异常者颅脑超声与MRI结果,总结两者在诊断高危足月新生儿颅内疾病的应用价值及差异性。方法收集2017-01~2019-01在该院出生的355例高危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与出生7 d内的颅脑超声及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颅脑病变阳性者共85例(23. 9%),其中颅脑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66例(18. 6%),与头颅MRI的44例(12.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颅脑超声检出脑室内出血与MRI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缺氧缺血性脑病、小脑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MRI高于超声,其中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灵敏度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性、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能准确诊断出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囊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高危足月新生儿常见的颅内疾病,但对颅脑边缘及后颅窝的病变分辨率差。  相似文献   

19.
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静脉窦性脑梗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09例,总结了其中17例脑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包括影像学检查等)特点.结果 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脑脊液等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头颅MRI表现水肿范围大,而梗死灶相对较小,时间上相对延迟;脑梗死部位不是按动脉走行分布,形状呈片状;脑梗死常位于皮质和皮质下较表浅部位;多伴有出血等特点.结论 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静脉窦性脑梗死确诊还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MRI及CT检查后产生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MRI及CT检查,按照患者的脑梗死发病时间、部位、病灶大小等状况加以分组统计,并对不同条件下使用MRI和CT检查产生的实际诊断结果以及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出现梗死病症的时间来分析,运用颅脑MRI技术能够更好地检测出患者出现早期脑梗死的结果,其检出率要高于CT检测。根据患者病灶大小、脑梗死部位等因素来分析,MRI诊断能够更好地检测出小范围病灶、小脑部及脑干梗死等症状。两种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诊断中运用MRI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这种诊断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高昂的费用。所以,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实际的临床症状表现来对其脑梗死部位进行评估后再开展进一步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