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深睡眠均较少;PD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总觉醒时间长、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下降,总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下降,觉醒比例增加(P<0.05)。PD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片断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但PD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周期性腿动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D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提示PSG对了解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对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睡眠质量指数检测,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测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多导睡眠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及睡眠结构等,综合比较其变化情况,进而对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及睡眠结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能有效了解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的睡眠情况,能真实反应患者病情,有利于医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修订Hoehn-Yahr(H-Y)分级≤3级且合并睡眠障碍的PD患者60例,根据治疗随机分为3组,20例普拉克索组;20例高压氧舱组;20例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联合)组,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及H-Y分级评分。结果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舱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PQSI[(4.35±1.21)分vs(6.87±1.82)分和(6.53±1.67)分]、ESS降低[(2.18±3.51)分vs(5.62±4.32)分和(5.15±3.95)分],卧床时间[(501.24±76.92)min vs(421.38±69.82)min和(410.25±58.47)min]、总睡眠时间升高[(259.12±138.33)min vs(213.21±152.24)min和(215.39±149.55)min],3组睡眠效率、睡眠中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UPDRS-Ⅲ评分、H-Y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时,在提高睡眠效率、合理改善睡眠结构等方面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疲劳是否与睡眠障碍有相关性。方法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测评120例PD患者的疲劳症状,并将其分为疲劳组(57例)和非疲劳组(63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比较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患者睡眠障碍及各亚型间疲劳和睡眠的差异。结果 47.5%的患者存在疲劳。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比较,年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PQSI评分疲劳组高于非疲劳组[(7.26±3.79)分vs(4.71±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入睡时间及夜间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昼间思睡评分显著高于非疲劳组[(2.87±1.30)分vs(1.49±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组患者FSS和PSQI评分具有相关性(r=0.401,P<0.05)。PD患者各亚型间疲劳发生率及睡眠障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劳和睡眠障碍均是PD患者的独立非运动症状。PD疲劳与睡眠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评价PD患者睡眠质量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改良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组PDSS总评分为(81.37士19.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78士1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ESS平均得分(7.08±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HAMD及MMSE评分结果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最常见,并受年龄、抑郁、认知状态等因素影响,与H-Y分期无关,临床应重视睡眠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14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睡眠障碍临床疗效、睡眠监测指标、PSQI评分、认知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8%vs 80.0%,P<0.05)。睡眠监测指标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371.77±27.22)min vs(334.71±28.80 min)],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32.51±3.89) min vs(46.88±7.32) min,(1.36±0.51)次vs(3.11±0.77)次,P<0.05)]。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时,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指标来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描记,并和4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对比。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奥氮平组治疗前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觉醒时间增多,快动眼(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慢波睡眠(SWS)睡眠时间减少,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4周后奥氮平组较基线总睡眠时间延长,REM睡眠时间增多,REM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时间减少,睡眠效率提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结构和睡眠连续性两方面的异常,奥氮平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者患者的客观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RBD分为观察组(合并RBD)和对照组(无RBD)各60例,另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空白组。采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技术(v-PSG)进行睡眠结构的检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法分析观察组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非快速眼动(NREM)1+2期睡眠比例、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REM)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观察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REM 3+4期睡眠比例、REM期睡眠比例、REM睡眠周期、总睡眠时间(TST)和睡眠效率(SE)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MSE和MoCA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同NREM 3+4期睡眠比例、REM期睡眠比例、REM睡眠周期、TST和SE呈正相关,与NREM 1+2期睡眠比例、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伴RBD的帕金森病患者同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可推断由RBD导致的睡眠结构紊乱加重了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指针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伴有睡眠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指针法进行干预,施穴时间2~3min/穴,2次/d,疗程为4周,随访1个月。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测评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以此来判断干预前后睡眠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等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G监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仍能维持较好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PSG监测相关指标评分与干预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指针法可以良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65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将其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167例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98例,同时给予2组患者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情况及睡眠障碍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睡眠障碍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昼间功能与康复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康复治疗2周后,睡眠障碍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脉压、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恢复老年脑梗死患者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及睡眠监测特点。方法 237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分为老年组(105例)和中青年组(132例),将两组临床及睡眠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体重、BMI、颈围、饮酒率、睡眠呼吸总暂停时间、Ⅰ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Ⅲ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觉醒指数、氧减指数、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OSAHS临床症状不典型,肥胖发生率低,容易并发冠心病;睡眠结构紊乱,Ⅰ期睡眠时间延长,Ⅲ期睡眠时间缩短;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微觉醒指数、氧减指数均低于中青年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无睡眠障碍组58例。PD组给予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8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8)、慢性疼痛评估,以观察PD相关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PSQI、ESS、觉醒次数、N1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明显增加,慢波睡眠明显减少[(8.87±8.68)%vs(15.10±8.57)%,P=0.003]。睡眠障碍组Hoehn-Yahr分期、PDSS-2、ESS、HAMD-17、HAMA-14、慢性疼痛、PDQ-8评分较无睡眠障碍组明显增高(P<0.05,P<0.01)。Hoehn-Yahr分期、HAMD-17评分和疼痛是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昼间思睡更严重,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更多的伴发疼痛且生活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需要(34.7±4.5)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5.9±1.1)小时;对照组需要(44.8±5.4)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4.4±0.9)小时,两组患者睡眠参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药物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延长睡眠时间,降低觉醒次数,对提高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早期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8例医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酶转化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PD睡眠量表(PDSS)评估受试者整体睡眠障碍的情况,分析血清中CysC、Hcy水平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PD患者血清CysC与Hcy水平正相关(r=0.672,P<0.05);观察组PDSS总评分(PDS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PD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与PDSS-T评分均呈负相关(r=-0.663、r=-0.457,P<0.05)。结论早期PD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上调,与患者睡眠障碍有关,可能作为早期PD患者睡眠障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参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参数(N1、N2、P2、P3潜伏期、波幅)。结果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和4期、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2期、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记录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z、Cz、Pz记录点N1潜伏期和Pz记录点P2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参数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Fz、Cz、Pz记录点N1、N2、P2、P3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与睡眠效率比较呈负相关(r=-0.420,P<0.05),与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和4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63,P<0.05),与ESS评分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异常,认知功能损害。而脑电图夜间睡眠监测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睡眠结构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认知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老年痴呆(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D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睡眠结构特点。方法 AD患者50例为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量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睡眠日志、多导睡眠检测等项目。结果 AD组与对照组PQSI量表及ES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睡眠障碍指标:入眠困难、尖叫、片段睡眠、夜间躁动、不宁腿综合征(RLS)、阻塞性SAS(OSAS)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睡眠障碍指标梦靥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D组合并SAS与未合并SAS组相比,睡眠总时间(SPT)减少,S1占SPT百分比减少;对照组中合并SAS与未合并SAS组相比,S1及SPT百分比减少而S2则增加(P<0.05)。结论 SAS可能加重AD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睡眠结构障碍,而AD患者加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逐瘀安神方联合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睡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失眠病人11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逐瘀安神方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脑电图[包括记录睡眠潜伏期(SL)、睡眠总时间(TSA)、觉醒次数(AT)、觉醒时间(ASA)、觉醒/睡眠(A/TSA)及睡眠效率(SE)]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睡眠药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SL、AT、ASA、A/TS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TSA与S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且研究组SL、AT、ASA、A/TSA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TSA与SE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P 0.05)。结论逐瘀安神方联合益肾调督养心针法可提高卒中后失眠疗效,改善病人睡眠脑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和听觉事件的相关电位以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的睡眠脑电图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两组的睡眠参数和听觉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对照组睡眠总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清醒期以及睡眠效率均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听觉事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潜伏期P300和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2.016,-3.022;P=0.016,0.023),和其他睡眠参数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存在异常的睡眠结构,听觉事件潜伏期P300延长,且和睡眠参数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病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改善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病人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人120例,分为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病人(观察组,60例)和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病人(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监测各项指标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MOCA总分、执行功能评分、记忆力评分、注意力及定向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潜伏期、 NREMS1期睡眠时间较长,觉醒次数明显增加,睡眠效率、NREMS2期睡眠时间、 NREMS3+S4期睡眠时间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MOCA总分、注意力与NREM睡眠S3+S4期总时间呈正相关,记忆力与NREM睡眠S3+S4期总时间呈负相关,执行功能、定向力与NREM睡眠S2期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血管病病人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睡眠脑电图特点。方法选择49例PD患者及39例健康人进行睡眠脑电检查,对其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D患者慢波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其Ⅲ、Ⅳ期睡眠出现率明显降低(P〈0.01),平均片断睡眠时间缩短(P〈0.05);与非认知障碍PD组相比,PD合并认知障碍组存在较高的慢波发生率(P〈0.01),Ⅲ、Ⅳ期睡眠出现率降低(P〈0.05)及平均片断睡眠时间减少(P〈0.01)。结论PD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出现睡眠障碍,且与其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