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通心络胶囊与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影响。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组使用通心络胶囊4颗与阿托伐他汀40mg;小剂量组使用通心络脑囊2颗与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6个月,疗程前后对颈动脉IMT、平均软斑块数、软斑点总积分、血脂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大剂量组对颈动脉IMT、平均软斑块数、软斑块总积分、血脂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4颗,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相比通心络胶囊2颗,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效果较好,剂量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内膜-中层厚度,缩短达标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将两组的血脂水平、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消退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伴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药物(斑点蝰蛇毒、组胺)触发斑块破裂,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生化方法检测AS家兔的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TIMP2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TUNEL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斑块内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论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的机制有,减轻AS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减少AS斑块内的基质降解,调节基质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天麻定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1日~2016年6月1日收治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口服天麻定风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20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疗效。结论天麻定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在颈动脉斑块以及血脂水平上较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4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40例)。并设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C组,40例)。A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疗程1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干预8周后,观察血脂及血浆hs-CRP的变化,8周、16周后复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组与B组两组间血浆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A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明显改变,16周后药物干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变小,易损斑块减少。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仅有降脂的作用,还有降低血浆hs-CRP起到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3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变化情况、S100β与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头晕头痛、皮疹、肌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是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案,能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脂状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刘稳  杨崇河  刘义桥  王丽娟  刘福明 《内科》2013,8(4):347-349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阿托伐他汀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银杏叶片组予以银杏叶片+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银杏叶片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同时予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及血脂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银杏叶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分别为0.712 mm+0.060 mm vs 0.952 mm+0.060 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银杏叶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而银杏叶片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45例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mg,每日一次,治疗1年,每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水平,12个月时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中层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后,CT、LDL-C、TG均下降(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斑块缩小及内中层膜厚度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及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12个月的瑞舒伐他汀(20mg,1次/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分、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增加趋势,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降低趋势,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12个月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可起到强化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及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血脂效果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3和6个月)的血清脂质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数量变化、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总胆固醇(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LDL-C明显升高(P0.05)。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斑块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在短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阿托伐他汀钙在长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在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方面,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疗效。方法将H型高血压CAS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纤溶酶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ime)、半胱氨酸(Hcy)以及治疗前后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与斑块总积分。结果(1)两组治疗后除了HDL外,其余指标(CHO、TG、LDL、PAI-1、D-dime及Hcy)水平治疗后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以及斑块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CAS的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患者85例,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在常规降压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个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经治疗后hs-CRP[(1.28±1.04)mg/L]比治疗前[(1.97±1.84)mg/L]显著降低;IMP治疗后[(1.03+0.23)mnl]比治疗前[(1.23±0.16)mm]明显减小;斑块检出率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改善程度成止比.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斑块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入院以后予以ACS心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心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面积、厚度以及IMT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缩小(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面积、厚度以及IMT值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a、IL-6以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能显著发挥抗炎效应,明显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炎性反应及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按时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应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和治疗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结束时HDL-C、TG、TC、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用药后易损斑块、内膜斑块面积、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脂水平、有效稳定斑块,是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将218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治疗6个月后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变薄、管腔内径增大、斑块的数量减少和斑块类型改变(P〈0.05).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上述指标的改变更明显,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或阿托伐他汀(P〈0.05).结论 使用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CAS斑块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两者合用对CAS进展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其余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C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CRP、CIMT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RP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30例,接受匹伐他汀12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2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7例,分水岭梗死患者3例;阿托伐他汀组24例,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1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12例。治疗期共24周。结果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L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匹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