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结肠炎汤 组? 成:炒白术15?g,炒白芍15?g,防风10?g,陈皮6?g,仙鹤草30?g,桔梗6?g,葛根15?g,石榴皮10?g,诃子10?g,徐长卿10?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炒麦芽15?g,甘草6?g.  相似文献   

2.
沈洪 《江苏中医药》2021,53(11):1-2
1 制肝和胃汤 组? 成:黄连3?g,吴茱萸1?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5?g,法半夏6?g,陈皮10?g,茯苓15?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丹参15?g,郁金10?g,炙枇杷叶10?g,炙甘草3?g.  相似文献   

3.
1 糖肾方(膏) 组 成:黄芪30?g,太子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石斛10?g,茯苓30?g,猪苓15?g,大腹皮10?g,枳壳10?g,制香附10?g,黄蜀葵花30?g,六月雪30?g,白英30?g,重楼30?g,石韦30?g.  相似文献   

4.
宋峻 《江苏中医药》2021,53(11):7-8
1 温心复脉汤 组? 成:制附子6?g,红参10?g,红花10?g,炙甘草10?g,炙麻黄5?g,五味子5?g,三七粉5?g,细辛1.5?g,淫羊藿15?g,熟地黄15?g,丹参15?g,麦冬15?g.  相似文献   

5.
1 连萸乌贝汤 组? 成:黄连5?g,吴茱萸2?g,浙贝母10?g,海螵蛸15?g(先煎),北沙参15?g,法半夏10?g,厚朴6?g,茯苓10?g,丹参15?g,郁金10?g,砂仁3?g(后下),威灵仙15?g,炙甘草5?g. 功? 效:清肝泻热,降逆化痰. 主? 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气逆痰阻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赶山鞭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的化学成分。方法赶山鞭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中压柱、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阿魏酸?β?D?葡萄糖苷(2)、(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4)、2?oxabicyclo[3??2??2]nona?5,7,8?triene(5)、金丝桃苷(6)、icaraside B2(7)、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8)、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葡萄糖苷(9)、香草酸(10)、顺式对羟基肉桂酸(11)、异槲皮苷(12)、木犀草素8?C?α?L?阿拉伯糖苷(13)、芒果苷(14)、槲皮素(15)。结论除了化合物1、6、12、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1 补中愈淋汤 组? 成: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紫菀10?g,升麻10?g,柴胡6?g,桂枝10?g,茯苓10?g,浮萍10?g,鸭跖草30?g,车前子15?g (包),六一散30?g(包). 功? 效:补中益气,利水通淋. 主? 治:尿道综合征(气虚湿阻证). 用? 法...  相似文献   

8.
1 搜风止咳方 组? 成:炒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杏仁10?g,生地黄10?g,南沙参10?g,炙枇杷叶10?g,胆南星10?g,紫苏叶15?g,炙僵蚕15?g,蝉蜕6?g,桑叶20?g,炙蜈蚣2条,生甘草4?g. 功? 效: 滋阴润肺,疏风散寒,搜风化痰. 主? 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阴不足、风痰...  相似文献   

9.
张玲 《江苏中医药》2021,53(12):3-4
1 软肝化纤汤 组? 成:党参20?g,醋柴胡10?g,郁金10?g,鳖甲30?g(先煎),丹参20?g,龙葵10?g,白花蛇舌草15?g,绞股蓝15?g,三七10?g,片姜黄10?g,赤芍15?g,炙甘草6?g. 功? 效:益气健脾,柔肝软坚,化瘀散结. 主? 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相似文献   

10.
1 启膈通噎汤 组? 成:冬凌草30~50?g,海藻30?g,威灵仙15?g,急性子6?g,丹参10?g,郁金10?g,仙鹤草30?g,南北沙参(各)10?g,荷叶10?g,生甘草10?g. 功? 效:解毒软坚,化瘀逐痰,润燥通噎.  相似文献   

11.
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才  农一兵  林谦  宋麦芬 《中医杂志》2008,49(1):62-63,66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基本病机。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中医证候的采集,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138例冠心病以血瘀证(92.0%)和气虚证(81.9%)最为多见,且两者出现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各中医证候构成比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证候以三证组合最多,气虚血瘀证为其基本证候组合。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证候特点,并且以其组合为基本证候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阶  李军  姚魁武  衷敬柏 《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对29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中,血瘀占86.5%,气虚占78.8%,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热蕴、痰浊、气滞、阳虚、阴虚、寒凝。(2)证候要素共有74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0.2%,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9.8%。(3)证候要素的组合可归结为气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虚痰浊兼其他要素、阳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滞血瘀兼其他要素4种主要形式,其涵盖了90.2%的病例。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证候要素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与合并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数据库,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对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点的影响。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血瘀(4.261)、气虚(2.500)、气滞(2.084)、痰寒(1.774)、痰热(1.303)、阳虚(0.537);合并糖尿病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阴虚(14.026)、阳虚(2.581)、痰寒(0.391)、气滞(0.278)、寒凝(0.074);合并高脂血症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痰热(13.403)、痰寒(6.116)、气虚(3.645)、气滞(3.041)、血瘀(2.840)、阴虚(1.676)。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与血瘀的关联性最高,多表现为血瘀证候;合并糖尿病与阴虚的关联性最强,多表现为阴虚证候;合并高脂血症与痰浊关联性最强,多表现为痰浊的证候,尤其痰热关联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左心室功能和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NST和左心室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气虚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气虚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75.0%;气虚合并血瘀1321例,占86.9%,气虚合并阴虚687例,占45.2%,气虚合并痰浊630例,占41.4%;高脂血症、糖尿病对气虚的影响强度最大。结论:气虚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要素,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机,高脂血症、糖尿病与气虚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养心合剂(Compound astragalus mixture nourishing heart,CAMNH)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西医标准治疗方案,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同时加用CAMNH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AQ评分。结果:最终纳入统计对照组26例,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25例。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4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疾病认识程度维度评分较治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的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间比较,复方黄芪养心合剂组各维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CAMNH可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及SAQ评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心内科近10年的489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和古今文献系统地分析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证治特点。489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多见于气阴两虚型(41%)、气虚血瘀(39%)、痰湿壅盛(36%)、痰瘀痹阻(17%)、气滞血瘀(11%)、心阳不振(5%)。其中401例心绞痛以气虚血瘀占42.39%,88例心肌梗塞以气阴两虚证占68.18%居各组证型首位。研究表明:热证在冠心病中占60%左右。由此提出清化瘀热应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心饮联合西药对经冠脉造影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血脂水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经冠脉造影明确证实为气阴两虚型的冠心病心绞痛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25例和治疗组(舒心饮+常规西药)25例.观察十周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血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于心绞痛及中医证候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总胆固醇(TC)、白介素-6(IL-6)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心饮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减轻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中医证候,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1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20.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作用及特点。方法:212例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口服芪参胶囊,3粒/次,3次/d。连服1个月。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2周及1个月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检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芪参胶囊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芪参胶囊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即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阳虚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且更适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阳气虚弱,瘀血阻络的冠心病患者,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