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伴低血压复制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栓心脉宁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测定脑含水量、脑指数、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离子(Ca2+)及乳酸(LA)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血栓心脉宁片给大鼠连续灌胃7 d,中、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及脑指数(P<0.05),能明显抑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P<0.05或P<0.01),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Ca2+及LA含量(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时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改善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防止乳酸酸中毒和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及对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 黄体酮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结论 黄体酮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ASA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在相应时间点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 ASA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大鼠VD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0. 54 g/kg)及血栓心脉宁小、中、大剂量组(0. 55、1. 10、2. 20 mg/kg)。术后第14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9 w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心脉宁各剂量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P<0. 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中TNF-α、IL-1β、TGF-β1和IL-10含量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组脑组织中IL-1β、IL-10含量显著降低(P <0. 01),中剂量组TNF-α、IL-1β和IL-10含量显著降低(P<0. 01或P<0. 05),大剂量组TNF-α、IL-1β、TGF-β1和IL-10含量显著降低(P<0. 01或P<0. 05)。结论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喂养4 w后,再给予10%的自体粪便1 ml/100 g灌胃,1次/d,连续3 d,造成痰热腑实证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给药剂量为尼莫地平组10.8 mg/kg、扎里奴思方组1.54 g/0.1 kg,制备MCAO模型前3 d灌胃给药。大鼠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3、7 d取脑;取材前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侧海马区TNF-α、ET-1表达,RT-PCR检测TNF-α mRNA和E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TNF-α、ET-1阳性细胞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扎里奴思方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扎里奴思方7 d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脑内TNF-α和E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1,2],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及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中TNF-α含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1组、2组预防给药后血清、脑内TNF-α含量较模型组仅有小幅度的增高.中药1组、2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剂量增加TNF-α增高幅度越小.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脑含水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药不同剂量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剂量增加脑含水量减少.结论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该方降低TNF-α的过量释放、减少脑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扶芳藤银杏叶舍剂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苒灌注组、扶芳藤银杏叶合剂预防给药加缺血再灌注组(药物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h、6h、12h、24h后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NF—α在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亦随时间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同一时间段内,药物组TNF—α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减轻急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损伤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眼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眼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眼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平刺,进针3 mm,留针20 min;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眼针组海马组织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只SD大鼠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MPO活性及TNF-α、IL-1β含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6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 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奥扎格雷钠能够明显减少TNF-α的表达(P<0.05),而对IL-6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伤侧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 脑溢安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复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眼针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脑组织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试验测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ASA)技术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并降低血中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头孢曲松钠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RT-PCR检测TNF-α的表达,TTC染色评估脑缺血体积,用Bederson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组织学变化。结果头孢曲松钠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TNF-α表达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好于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坏死及水肿情况较生理盐水组减轻。结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丹星通络汤( DXTLD)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DXTLD预处理小剂量组、DXTLD预处理大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分析等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海马区NGF的表达. 结果 各治疗组缺血侧海马区的NGF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XTLD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吲哚美辛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吲哚美辛治疗组右侧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切口,将直径0.165 mm的尼龙线经切口处插入右侧颈内动脉,线长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部开始约(18.5±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血流Ih后,将线拔出实现再灌注,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插线深度小于15 mm,不阻塞大脑中动脉.其余方法 同模型组.吲哚美辛治疗组在缺血1h再灌注即刻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mg/kg,模型组在缺血1h再灌注即刻灌胃等容的生理盐水.缺血1h再灌23 h后断头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阳性微血管数,计数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TNF-α及ICAM-1含量增加(P<0.01),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浸润(P<0.01);吲哚美辛可降低皮质TNF-α、ICAM-1的表达,并减轻微血管内白细胞的聚集、浸润(P<0.01).结论 吲哚美辛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PNS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PNS治疗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h,24h,48h,96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冷冻切片TNF-α的阳性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极少量表达;缺血再灌组与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P〈0.01),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弱于缺血再灌组,阳性细胞数亦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心脉宁对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Ach)、胆碱酯酶(Ach E)、自由基及相关酶的影响,探讨血栓心脉宁对大鼠VD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吡拉西坦0.5 g/kg)、小剂量组(血栓心脉宁1.1 g/kg)和大剂量组(血栓心脉宁2.2 g/kg),连续灌胃给药2个月,行为学实验后,检测脑组织Ach、Ach E、自由基及相关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ch E活性及Ach含量无明显变化,大剂量组Ach E活性降低,Ach含量升高(均P<0.05);小剂量组大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大剂量组大鼠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小、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治疗大鼠VD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自由基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及降低脑组织Ach E活性,提高Ach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通过JNK通路和p38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研究乌司他丁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缺血侧TNF-α、JNK、p38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脑皮层TNF-α、JNK、p38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JNK、p38的表达。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JNK和p38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