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病因学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69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病例的临床和预后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发生于60例病例,与24小时出量、入院GCS评分关系密切。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病例病死率明显增高。36例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好转,其中无病例死亡。结论在规范治疗条件下,下丘脑损害相关水电解质失衡是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并加强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应用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高钠血症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复杂且存在异质性,而目前关于血钠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6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CGOS评分≥4分,n=82)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4分,n=24)。比较不同血钠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人院时体温、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人院时收缩压(SBP)、人院时舒张压(DBP)、减压手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血钠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NLR、CRP、WBC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106例患者中血钠水平正常59例(55.7%)、轻度高钠血症15例(14.2%)、中度高钠血症13例(12.3%)、重度高钠血症19例(17.8%)。不同血钠水平患者年龄、低氧血症发生率、人院时GCS评分、人院时SBP、NLR、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钠水平患者性别、人院时体温、人院时ISS评分、人院时DBP、行减压手术者所占比例、Hb、PL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人院时GCS评分、NLR、CRP、WBC是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钠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NLR (r=0.869)、CRP (r=0.791)、WBC (r=0.722)呈正相关(P0.05)。(2)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低氧血症发生率、NLR、CRP、WBC及轻度、中度、重度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人院时SBP、人院时GCS评分、人院时ISS评分及血钠水平正常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人院时体温、人院时DBP、行减压手术者所占比例、Hb、PL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院时GCS评分、NLR、CRP、WBC、中度高钠血症、重度高钠血症是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年龄、人院时GCS评分、NLR、CRP、WBC是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因素,血钠水平与BI患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中、重度高钠血症是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 w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CS>8分)与预后不良组(GCS≤8分)。筛选出影响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36例(85.0%),预后不良组24例(15.0%)。单因素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且不良组手术时间及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亦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入院GCS评分明显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显示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入院GCS评分及FBG是影响术后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入院GCS评分及FBG高的患者及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出院随访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00例(GCS评分11分)和预后不良组20例(GCS评分≤11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类型,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高钠血症发生情况,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间及血糖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者所占比例、低血压发生率、瞳孔散大发生率、对光反射消失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高钠血症发生率、入院时GCS评分≤5分者所占比例、血糖高于预后良好组,手术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受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入院时GCS评分≤5分是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入院时GCS评分≤5分是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观察该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变化,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6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组),根据Fisher CT分级将患者分为1~2级组(47例)和3~4级组(59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昏迷组(12~15分,34例)、中型昏迷组(7~11分,49例)和重型昏迷组(<7分,23例),根据伤后30天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4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58例),另选择门诊体检部接诊的10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F-L、TSP-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F-L、TSP-1水平与Fisher CT分级、GCS评分、GO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F-L、TSP-1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颅脑损伤组血清NF-L、TS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isher CT分级3~4级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1~2级组(P<0.05),重型昏迷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中型昏迷组和轻型昏迷组(P<0.05),中型昏迷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轻型昏迷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F-L、TSP-1水平与Fisher CT分级呈正相关(rs=0.622、0.593,P<0.05),与GCS评分、GOS评分呈负相关(rs=-0.589、-0.693;-0.629、-0.6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 CT分级、GCS评分、NF-L、TSP-1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TSP-1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36,联合NF-L、TSP-1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37,高于单独NF-L、TSP-1(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F-L、TSP-1水平显著升高,NF-L、TSP-1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伤后24h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和预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ALT、AST水平在重型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颅脑损伤后肝功能异常与损伤程度及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转氨酶升高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糖(FBG)和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2月—2015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152例研究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72例,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分~12分)54例,轻型颅脑损伤(GCS评分13分~15分)26例。另选同期本院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入院后24 h内,术后1 d、7 d、14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比较并分析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FBG、PCT动态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入院时FBG和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中度、轻度颅脑损伤病人在术后血清中FBG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术后1 d和7 d时,3组病人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14 d时,3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预后不良组FBG和PCT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FBG和PCT的动态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24 h损伤脑组织中Bcl-2、活性氧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OS评分分成未清醒组(GOS评分1~2分)13例和清醒组(GOS评分3~5分)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伤后6~24 h损伤脑组织中Bcl-2和活性氧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未清醒组与清醒组比较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伤后6~24 h脑组织活性氧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r=-0.471,P〈0.05),Bcl-2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脑组织活性氧水平在颅脑损伤早期明显升高,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炎性反应过程,是造成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及相对应救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观察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3±3.6)d,伤残率为10.93%(7/64),死亡率为9.67%(3/64),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8/64)。入院及抢救时间、GCS评分、原发疾病、并发症、合并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影响因素。本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例,腹泻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例,死亡3例。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多样预后因素,争分夺秒进行综合治疗和ICU监护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12~2009-12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Outcome Scale,GOS)评分法,本组29例患者出院时GOS 1分(死亡)9例,GOS 2分(植物生存)4例,GOS 3分(重残)5例,GOS 4分(中残)7例,GOS 5分(良好)4例。结论二次手术患者多数有多发性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原因,掌握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及积极处理复合伤等,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3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发生重型颅脑外伤后24h内神志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患者107例术后3d内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随访伤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颅脑损伤分型、72h收缩压标准差、72h收缩压变异系数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入院72h收缩压变异性越大,预后越差。72h收缩压标准差的最佳临界点为14.132mmHg,其正确指数为72.0%(灵敏度83.3%+特异度88.7%-100%)。72h收缩压变异系数的最佳临界点为0.115,其正确指数为69.3%(灵敏度80.6%+特异度88.7%-100%)。结论对于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72h收缩压变异性过大为其6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肌钙蛋白和心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了解隐匿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方法:监测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cTnI与心肌损伤、GCS评分、病死率的关系。结果: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68例(76.4%)存在cTnI的升高,cTnI水平与(X2S评分成正相关,cTnI值越高,病死率越高,74例(83.15%)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TnI比心电图更能反映脑外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杨承居 《山东医药》2006,46(30):29-30
对267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0岁、GCS评分3~5分、双侧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低血压及低血氧、颅内压〉37.5mmHg、受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2h、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10mm、环池和四叠体池消失、血肿量≥30ml是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其伤情复杂而严重,伤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全面详细的检查、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弄清颅脑损伤和胸部损伤的关系,积极防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损伤指数(craniocerebral injury idex,CCII,即GCS评分/CT计分比值)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昏迷患者的应用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SCC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GCS评分及对患者头颅CT图像进行Rotterdam CT计分,并分析CCII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CII较预后不良组高,GCS评分6~8分组较3~5分组的CCI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CII与患者GOS预后评分呈正相关(r_p=0.932,P=0.000)。GOS预后评分各组患者之间的CCII从好到差的不同预后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II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国庆  王蕾  符丽 《山东医药》2001,41(22):27-27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 GCS)评估脑外伤患者的伤情和预后 ,但由于眼外伤、失语、肢体外伤、镇静药物及气管插管或切开等因素的影响 ,其临床价值受到了一定限制。 1 999年 1月~1 999年 7月 ,我们对 60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脑脊液气体成分测定 ,并随访预后。现报告如下 ,并探讨此法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 ( GCS评分 3~ 8分 ) 2 0例 ,男 1 2例、女 8例 ,年龄 7~ 5 9岁 ;轻度颅脑损伤 ( GCS评分 1 2~ 1 5分 ) 40例 ,男 2 8例、女 1 2例 ,年龄 1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的GC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GC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不仅可以加速患者康复,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