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发现是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将现代肿瘤微环境学说与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热点相结合,提出应用扶正培本治则方药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的正常化的理论构想,主张通过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对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正常化”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研究,探索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抗血管生成治疗“血管正常化时间窗”,为阐明扶正培本方药为主导的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机制,联合放化疗最佳时机的选择,中医药抗血管生成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初步的理论与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航  邓海滨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49-1553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肿瘤恶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低p H、间质高压、生长因子等因素对其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免疫耐受、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疗效。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医药对肿瘤的微环境进行整体调控,可能会为探寻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调控肿瘤血管已成为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饥饿疗法”,其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肿瘤耐药、远端转移等,增加了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然而,适当的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肿瘤内功能性血管增多,无效血管减少,有利于促进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的渗透,改善肿瘤缺氧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肿瘤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显著的临床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肿瘤血管的“疏”/“堵”双向调控角度,对两者常用的分子靶点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药对)调控肿瘤血管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肿瘤血管联合其他疗法抗肿瘤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中药调控肿瘤血管功能以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何伟  张亚密  胡勇  佟雅婧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53-1556
肿瘤属新生血管依赖性疾病,肿瘤微环境中不完整新生血管,具有升高肿瘤间质液压,加快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速度,加重肿瘤细胞恶化程度,抑制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多重损害作用。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生成及增殖,形态结构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络病学说中的病络过程十分相似,即“络虚”引起“毒损络脉”,络脉生长亢进无度;“结络”“盛络”“横络”“络弛”等病络改变,使新生血管形态结构异常;“络破”引起新生血管功能失常,导致血管高通透性和淋巴管液体滞留。文章通过探讨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的中医病络机制,对于明确中药干预肿瘤新生血管的药效方向及机制,提高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血管生成疗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春丽 《北京中医》2011,(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免疫治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相契合,基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阐述抗肿瘤中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探讨了增强机体免疫屏障,从源头遏制肿瘤生长,逆转利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采取引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少肿瘤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概率;通过减轻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宿主的生活质量。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的核心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机制,深入探索抗肿瘤中药免疫治疗将赋予肿瘤治疗新生机。  相似文献   

9.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薛慧  王世军 《新中医》2007,39(2):96-98
随着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诸多研究者发现部分中药或其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肿瘤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不良反应少、不会产生耐药、能从根本上遏制肿瘤复发、转移等。肿瘤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不仅使肿瘤得不到营养,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而且切断了肿瘤的转移途径,有效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笔者就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缺氧、酸性、炎性因子聚集等。这些特点与人体正常内环境是不同的,对肿瘤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抗肿瘤的临床疗效,能防治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近年来中医药与肿瘤微环境成为防治肿瘤研究的焦点。本文就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常用中医治法为主的中药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防治肿瘤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指机体在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使正常的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以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中医理论中,与致瘤因子相似的热毒是引起肿瘤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排毒、抗菌消炎及提高免疫,抗肿瘤等功效,因此,清热解毒药是治疗肿瘤的中医方剂中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清热解毒药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子药理学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可通过调控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点对多种肿瘤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回顾文献,基于近几年来一直缺少对清热解毒药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具体概述,因此本文选取苦参、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几味典型的清热解毒药,分别从分泌型糖蛋白(Wnt)/β-链蛋白(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o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刺猬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苦参、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及血管生成、减轻或消除化疗耐药性作用等方面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可见清热解毒药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是清热解毒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清热解毒药治疗肿瘤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为清热解毒药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药在肿瘤的作用机制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
高度紊乱的血管系统是恶性实体肿瘤的共性特征,肿瘤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但目前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小分子或抗体药物存在脱靶效应及毒副作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改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疗法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根据肿瘤血管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特点,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的治疗,如通过纳米技术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肿瘤血管灌注等,从而实现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笔者综述了近几年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的纳米递送系统,为设计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结合手术进行病灶刮除,95%酒精浸泡灭活,自体髂骨移植合并骨水泥填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This literature study article will present the possibility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ergy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recently described primo vessels (formerly known as Bong-Han ducts), their composition, and the ability of tumors to proliferate and metastasize. It is proposed that microvesicular bodies such as exosome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cell-to-cell communica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tumor proliferation, could be moving across the body via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The ubiquity of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and its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could also explain the ability of some peripheral tumors (e.g., breast tumor) to metastasize in the brain.  相似文献   

15.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肿瘤生成与转移是癌毒搏结体内,邪毒互结,蓄而不流,加之正气亏耗,失于固摄,邪毒扩散,进而发生传舍。邪毒传舍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基础,经络则是转移的重要路径。从化理论、内生五邪及脏腑传变等理论解释了肿瘤转移的部位和证候改变。在治疗上需采取扶正培本、解毒抗癌、疏通瘀滞等,针对转移脏器选用相应抗癌中药,同时配合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7.
藤黄总酸对实验性肿瘤及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藤黄总酸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以药物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为指标 ,探讨其体外抗瘤作用。结果 :藤黄总酸 (8,4 ,2mg/kg)iv对Heps、EC及S1 80 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 ;ip(1 5 ,0 75 ,0 375mg/kg )能显著延长Heps、EAC、S1 80 腹水型小鼠移植瘤的存活天数 ;藤黄总酸对人肝癌细胞BEL 74 0 2及人肺腺癌细胞SPC A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藤黄总酸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俊芬 《中医药导报》2007,13(10):3-4,18
文章以时间为序,阐述了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研究,为肿瘤的中医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