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75%-95%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多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5次/min),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易损期时(RonT),常为心室纤颤的先兆。现预防性使用胺碘酮拈抗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律失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输注维持.观察心律失常的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2 h内为64.7%(33/51),24 h内为88.2%(45/51).用药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1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该急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若患者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临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利多卡因为主,高长昀等[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虽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胺碘酮(可达龙注射液)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 分析241例AMI行急诊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必要时给予相关治疗方法、疗效,以了解和掌握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降低AMI急诊PCI的死亡率。结果 188例(78.0%)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107例(56.9%)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12例(4.9%)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5例(22.8%)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40例(16.6%)非持续性室速;81例(33.6%)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缓、窦停、房室传导阻滞。经相应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司海芹 《山东医药》2003,43(28):26-26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很高 ,而且常为恶性心律失常 ,容易导致室颤 ,为心肌梗死的主要死亡原因。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院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5 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12例 ,男6 9例 ,女 4 3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5 8.7± 1.6 )岁。其中梗死位于侧壁 2 1例 ,前壁 34例 ,下壁 2 5例 ,两壁及以上 32例(包括右室 +下壁、前壁 +下壁、下壁 +右室 +后壁 )。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L own氏分级 )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病例 30例 (再通组 ) ,溶栓治疗未再通病例 15例 (非再通组 )。溶栓药物尿激酶 ,每例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 ,30分钟内静脉滴入。治疗前后测心肌酶谱 ,两组病例均在溶栓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 15例中 8例在首次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 5 0± 10分钟 ,出现与首次心律失常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但这一重复心律失常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轻和短。 15例非再通组下壁心梗 9例中有 5例发生 AVB,发生时间与溶栓治疗无关 ,持续时间长。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后仍应重视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王会梅 《山东医药》2001,41(10):22-2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心肌细胞的不稳定性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因此 ,纠正心律失常可以降低 AMI猝死的发生率。 1998~ 2 0 0 0年 ,我们对 2 6例 AMI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后改用胺碘酮治疗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6例中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为 6 8± 7岁。均因 AMI入院 ,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无效。其中持续性室速 12例 ,非持续性室速 9例 ,室颤 5例。改用胺碘酮 75~ 15 0 mg(3~ 5 m g/ kg)加入 2 0 ml生理盐水中 ,在 5~ 10分钟静注完…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功能不全加重等,甚至会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1].早期识别、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明确指出,对于AMI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为静脉注射胺碘酮[2].本文对老年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与口服给药的方案,并与同期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陆家乾 《内科》2012,7(6):603-60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NN(65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选取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HR(心率)、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HR、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黄城国 《山东医药》2011,51(51):69-70
目的观察胺碘酮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40例AMI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胺碘酮静注及口服,观察心律失常疗效。结果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0%;胺碘酮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QT间期明显延长、QTd明显减小(P均〈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辅助治疗AMI并心律失常效果好、安全性高,但同时需积极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5.
詹浴暾 《山东医药》2009,49(40):100-101
2006年1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房颤动患者3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住院的ACS患者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44-78(60.9±7.5)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早期应用潘南金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6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溶栓前开始使用潘南金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频发室早(20.6%)、短阵室速(8.8%)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0%(P<0.05);而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和室颤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潘南金可以降低溶栓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从而降低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7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为判断再通标准。结果其中24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64.86%),20例(83.3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结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特异性最高,系预示再灌注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胺碘酮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并且是住院期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报因子。胺碘酮具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的优点 ;并且许多研究表明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试验组接受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 结果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0.38%较对照组69.23%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SD及LVE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6%与对照组9.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疗效。方法对3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mg/k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结果负荷量为150~300(206±42)mg,有效率86.1%,不良反应发生率11.1%。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是有效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