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血清性激素、糖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PCOS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及糖代谢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321例PCOS患者辨证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其构成比分别为33.33%、28.04%、12.46%、26.17%。PCOS患者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LH显著高于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0.05);肾虚肝郁证LH/FSH高于脾虚痰湿证、痰瘀互证组(P0.05);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FAI高于肾虚肝郁证(P0.05);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SHBG低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PCOS患者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结论:不同证型PCOS患者表现出血清性激素及糖代谢特点的差异,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以糖代谢异常为特点,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以LH水平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126例PCOS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性激素[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及睾酮(T)]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PCOS中医证型与血清性激素、HOMA-IR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中,痰瘀互结证47例(37.31%),脾虚痰湿证42例(33.33%),肾虚肝郁证23例(18.25%),肾虚血瘀证14例(11.11%);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体重指数(BMI)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腰臀比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患者P水平、HOMA-IR明显低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PRL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肾虚血瘀证患者FSH水平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LH水平明显低于肾虚血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内分泌特点。方法:对120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PCOS患者证型、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同时检测患者内分泌性激素指标,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临床证候中月经稀发发生率最高,共72例,达60%,辨证分为肾虚、脾虚痰湿、肝郁气滞,构成比分别为35%,33%,32%。各证型间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郁气滞组血清泌乳素PRL高于肾虚组、脾虚痰湿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COS中医证型以肾虚、脾虚痰湿、肝郁气滞为主,PRL升高与肝郁气滞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30例、脾阳虚型30例、肝郁化热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结果(1)T水平:肾阴虚型患者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RL水平:肝郁化热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NS水平: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水平增高与PCOS肾阴虚证相关;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PCOS肾阳虚证相关;PRL水平增高与PCOS肝郁化热证相关;INS水平增高与PCOS脾阳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357-236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由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纳入的1059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比较各证型中PCOS患者临床特征异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证型相关性。结果:①1059例PCOS患者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分别为41. 45%,28. 99%,10. 29%和19. 26%;②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以 30岁为主,临床特征以腰围、WHR、AND、FPG、FINS、HOMA-IR、TG、TC和LDL水平升高,黑棘皮发生率升高,SHBG和HDL水平下降等为主;肾虚肝郁证和肾虚血瘀证PCOS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以20~30岁为主,临床表现以LH/FSH比值升高为主;③脾虚痰湿证与黑棘皮、FPG、HOMA-IR、TC和LDL呈正相关,与多毛、痤疮和HDL呈负相关;肾虚肝郁证与TC和HDL呈正相关,与FPG、FINS、HOMA-IR和TG呈负相关;肾虚血瘀证与痤疮、黑棘皮和HOMA-IR呈正相关,与FINS和TC呈负相关;痰瘀互结证与腰围、多毛、T、FPG、FINS、HOMA-IR、TG、TC和LDL呈正相关,与LH、PRL和SHBG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表现,且各证型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共纳入PCOS患者506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Ⅰ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稀发/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Ⅲ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3个亚型,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4个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不同亚型及证型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506例PCOS患者中,西医亚型Ⅰ型258例、Ⅱ型123例、Ⅲ型125例,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203例、肾虚肝郁证146例、痰瘀互结证55例、肾虚血瘀证102例;各西医亚型中中医证型所占比,Ⅰ型中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P均0.05),Ⅱ型中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均0.05),Ⅲ型中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P均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肝郁证接近,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睾酮(T)60 ng/dL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高雄烯二酮(AND)发生率,Ⅲ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发生率,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Ⅰ型和Ⅲ型LH、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ND水平和LH/FSH比值均明显高于Ⅱ型(P均0.05);Ⅰ型T水平明显高于Ⅲ型(P0.05),Ⅰ型和Ⅱ型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Ⅲ型(P均0.05)。肾虚肝郁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T水平最高,SHBG水平降低;肾虚血瘀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SHBG水平较高;脾虚痰湿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最低,SHBG水平较高;痰瘀互结证LH、SHBG水平和LH/FSH比值低。结论肾虚肝郁证可能为Ⅰ型的主要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和脾虚痰湿证可能为Ⅱ型的主要中医证型,肾虚血瘀证可能为Ⅲ型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及I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8例育龄期PCOS不孕症患者根据IR判定标准分为IR组(290例)和非IR组(118例),进行两组患者证型分布和临床特征间的差异性和分析I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IR组的痰瘀互结证所占比高于非IR组(P<0.05);IR组的肾虚肝郁证所占比低于非IR组(P<0.05)。(2)IR组的FAI、FPG、G120’、FINS、F120’、TC、TG、LDL-C、APOB和APOB/A值高于非IR组(P<0.05);IR组LH、LH/FSH、SHBG、HDL-C和APOA值低于非IR组(P<0.05)。(3)IR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腰围、臀围、WHR、FAI、FPG、G120’、FINS、F120’、TG、LDL-C、APOB和APOB/A间存在正相关(P<0.05);IR和SHBG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PCO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血清性激素、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糖尿病家族史PCOS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清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水平,包括年龄、初潮年龄、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_2)、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250例糖尿病家族史PCOS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4个证型,其中痰瘀互结证占38%;脾虚痰湿证占28.4%;肾虚肝郁证占20.8%;肾虚血瘀证占12.8%。脾虚痰湿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的体质量、BMI、WC、HC、WHR、收缩压、舒张压、T、DHEAS、AND、GS、FINS、IR、TG、TC、LDL-C均高于肾虚肝郁证组和肾虚血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组的腰臀比均0.8,而SHBG、HDL-C低于肾虚肝郁证组和肾虚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证型间具有其内在的特征,表现出更明显的代谢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天培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50-51,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COS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观察2组排卵情况、性激素[催乳素(PRL)、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妊娠情况、卵巢体积变化。结果:2组血清PRL、T、LH/FSH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规律排卵情况、排卵率、妊娠率、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肾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指标.临床上已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如研究T、LH/FSH与肾虚的关系,LH、T与肝郁的关系,PRL与肝郁的关系,FINS、HOMA—IR与痰湿的关系等。多数研究结果表明.PCOS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但在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何种中医证型有相关性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今后应进一步寻求辅助PCOS中医证型分类的更客观的血清学指标,为PCOS的辨证论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药物促排卵效果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内分泌和糖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COS合并IR患者78例并根据中医四诊分型,并选取同龄健康女性26例为对照,观察其一般情况及临床内分泌、代谢指标,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 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卵泡刺激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睾酮(Testosterone,T),比较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78例PCOS患者脾虚痰湿证52.56%,肾虚证23.08%,肝郁证24.36%。脾虚痰湿组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胰岛素稳态模型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LH、LH/FSH、T、CHOL、TG、HDL、LDL、APOA-1及APO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组WHR、HOMA-IR、LH、LH/FSH以及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虚组HOMA-IR、LH、LH/FSH以及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虚组和肝郁气滞组的BMI和WHR,以及肝郁气滞组的TG均显著低于脾虚痰湿组(P0.05)。结论:PCOS脾虚痰湿证IR发生率高于肝郁气滞证和肾虚证,且脾虚痰湿证具有更明显的肥胖、内分泌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布规律,以及PCOS相关参数的改变与中医证候分类可能存在的联系,指导选用与证型紧密相关的指标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06-109
目的: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体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特点和各体质类型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患者,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体质调查量表结果及BMI进行统计,分析PCOS的易感体质及与BMI的关系。结果:1PCOS患者中痰湿质占37.27%;阳虚质占24.55%,气郁质占13.64%,此三类体质的PCOS患者占75.46%,明显多于其他体质者。2PCOS患者体质量正常者占42.73%,超重者占32.73%,肥胖者占16.36%,即体质量超过正常指标者占49.09%。说明PCOS患者中超重及肥胖患者较多。痰湿质者超重和肥胖患者所占比例最高,阳虚体质次之。3饮食偏嗜与PCOS患者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结论:PCOS患者以痰湿质、阳虚质体质类型多见,且与BMI及饮食偏嗜有相关性,控体质量、调体质对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和彬 《新中医》2020,52(1):53-5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候分型为基准,分为肾虚肝郁型51例、肾虚血瘀型45例、脾虚痰湿型75例、痰瘀互结型31例,对202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卵巢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结果:肾虚血瘀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脾虚痰湿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低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卵巢体积、卵泡数、体质量指数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及痰瘀互结型组(P <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通过对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面积及血流速度等的评估可对疾病中医分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7.
赵珊珊  侯丽辉 《中医药导报》2021,27(2):76-79,9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对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科研门诊首次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者551例,其中非痰湿证312例,痰湿证239例,并根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诊断标准将痰湿证PCOS患者分为Ⅰ组(痰湿证PCOS合并AIT组,n=60)、Ⅱ组(痰湿证PCOS非AIT组,n=179),比较各组之间糖脂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1)痰湿证组及非痰湿证组PCOS患者比较:痰湿组患者WHR、FPG、FINS、FT3高于非痰湿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证组患者BMI、IR、TG、ApoA、ApoB、FT4、TPOAb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1);非痰湿证组TC、LDL、脂蛋白a、TSH显著高于痰湿证组(P<0.01);两组患者年龄、HDL及Tg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及Ⅱ组比较:Ⅰ组患者IR、TG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FINS、120min胰岛素水平、TC、LDL、脂蛋白a、TSH、TPOAb、TgAb显著高于Ⅱ组(P<0.01);Ⅱ组患者HDL、ApoA、ApoB、FT4显著高于Ⅰ组(P<0.01);两组年龄、BMI、WHR、FPG、120 min血糖水平、F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证PCOS患者相比于其他证型的PCOS患者,在糖脂代谢和甲状腺功能方面表现出相对紊乱的状态;而合并AIT的痰湿证PCOS患者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及甲状腺功能紊乱现象更加严重,需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及时的药物干预,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冯玉  高月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0):1937-194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目前国内外妇产科学研究的热门疾病之一,中医药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有其优势性。该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江苏地区确诊PCOS的401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观察及饮食失宜情况调查,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饮食失宜因素的相关性,为该病的进一步病因学探究提供临床依据。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是以肾虚证、痰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及由4种基本证型相兼形成的复合证型构成,且以复合兼夹证型为主(占60.85%);结合中医虚实辨证分析,本病以纯实证证型为主(占46.88%),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占45.39%),纯虚证较少见。饮食失宜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相关性,其中不同饮食失宜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呈显著性相关。痰湿阻滞证是该病的主要证型,饮食失宜因素与PCOS中医各证型分布相关性如下:偏食肥甘油腻者以痰湿阻滞的基本证型为主,肾虚型基本证型较少;偏食辛辣刺激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贪凉喜冷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有节食减肥史者以痰湿阻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