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2.
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造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对大鼠进行急性小剂量间歇性腹腔注射,制作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结果发现,在染毒期间大鼠肝内小叶中央出血性变性坏死的炎性浸润持续存在,肝细胞外基质进行性增加,染毒4周末在肝内形成中心—中心性和/或中心—门脉性纤维间隔。停止染毒后4周末肝内出血性病变基本消失,炎性浸润明显减轻,但纤维化仍然明显。血清和肝脏生化检测等结果与肝内病理改变相一致.本模型造模周期短,大鼠死亡率低,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值得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氧化苦参碱防治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氧化苦参碱 (30mg/kg、90mg/kg)干预前后肝指数、血及肝组织生化、羟脯氨酸含量、肿瘤坏死因子 (TGF) β1mRNA表达水平、电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氧化苦参碱干预组较模型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下降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TGF β1mR NA表达水平降低 (P <0 .0 1) ;干预组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模型组升高 ,而丙二醛低于模型组 ;电镜显示肝细胞损伤减轻 ,病理组织学改善。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其部分机制为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肝细胞、抑制纤维生成等 相似文献
4.
肝舒康冲剂防治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舒康冲剂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肝舒康冲剂对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胶原(PCⅢ)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肝舒康冲剂能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数值,改善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肝舒康冲剂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许多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肝脏疾病终末期的最后共同通路.近几年,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已增加到50万.西欧因肝硬化致死居死亡原因第5位,美国则居第4位.化学性肝损伤所引起的肝纤维化在其中占较大比例.长期接触小剂量的二硝基亚硝胺(DMN)可引起癌症,而高剂量则可引起肝脏坏死及纤维化.在肝纤维化的研究中,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备非常重要.本文对DMN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组,每组各10只.用10g/LDMN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400mg/kg熊胆粉灌胃共4wk,检测血清AST、ALT值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做HE、直接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采用SP法,利用单克隆抗体ED1和α-SMA观察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KC)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satellitecell,HSC)的数量及分布.结果:熊胆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值下降,AST值明显下降(4370.87±1338.60nkat/Lvs5741.15±1000.20nkat/L,P<0.05),TP升高,肝/体质量比增加,胶原纤维的面密度明显下降(6.73±1.31vs9.90±1.93,P<0.01).熊胆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的少.KC和HSC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间隔内分布,熊胆组两种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熊胆粉具有较好的抑制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C,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HSC的激活和转化,减少胶原纤维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甘草酸二铵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甘草酸二铵7mg/100g体重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4周,并以γ干扰素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体重、肝脾重量等一般情况;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10只)、安珐特组(10只)。后两组大鼠行腹腔注射4周DMN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安珐特组大鼠按照成人用药量的8倍剂量灌胃,共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8周末处死大鼠,留取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白蛋白(Alb);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i L、ALT、AST、γ-GT水平明显升高(P0.05),Alb水平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脏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窦狭窄,汇管区扩大,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肿胀、变性坏死,肝组织内有明显出血现象;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明显,大量纤维间隔,向肝小叶伸展,分割包绕肝组织,形成假小叶;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法特组大鼠血清TBi L、ALT、AST均显著降低降低(P0.05),γ-GT水平有所降低,Alb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天狼猩红染色可见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肝组织Hy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安珐特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二铵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甘草酸二铵7mg/100g体重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4周,并以γ干扰素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体重、肝脾重量等一般情况;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脏明显增大;血清ALT活性升高,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上升。甘草酸二铵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血清ALT活性。与γ干扰素比较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二铵有良好的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肝脏羟脯氨酸与胶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时铁超载和脂肪堆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铁超载和脂肪堆积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模型组大鼠(n=30)腹腔注射DMN,10μl*kg-1*d-1,每周连续3日,共4周.模型A、B组大鼠分别于注射DMN完毕后的第1日、第21日处死.对照组大鼠(n=10)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予HE染色、Masson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电镜下观察.结果:伴随着胶原生成的铁沉积于肝小叶是腹腔注射DMN完毕后的第1日、第21日肝组织的显著特点.但肝细胞脂肪堆积仅仅发生在腹腔注射DMN完毕后的第21日.结论:铁超载和脂肪堆积可能在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脂质过氧化在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12.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Z,n=6)、模型组(M,n=8)、绞股蓝总皂苷组(J,n=8)、秋水仙碱(Q,n=8).造模6周末开始给药(股蓝总皂苷200mg/kg体重、秋水仙碱0.1mg/kg体重),给药3周.观察:①大鼠体重、肝脾比值的变化;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③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④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①M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J和Q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②M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J组及Q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下降;③肝组织HE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J组及Q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纤维增生减少,少见完整假小叶结构.天狼星红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窦周胶原沉积明显,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J组和Q组大鼠肝脏汇管区胶原纤维染较M组明显减轻;④M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J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提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ahan V Ozaras R Canbakan B Uzun H Aydin S Yildirim B Aytekin H Ozbay G Mert A Senturk H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2004,37(2):78-84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particularly collagen, is a central phenomenon in liver fibrosis. Stellate cells, the central media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ibrosis are activated by free radicals, and synthesize collagen. Melatonin is a potent physiological scavenger of hydroxyl radicals. Melatonin has also been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ory regulation of collagen content in tissues. At present,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is available for clinical use. We aim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dimethylnitrosamine (DMN)-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Wistar albino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DMN intraperitoneally.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40 mg/kg DMN, either saline (DMN) or 100 mg/kg daily melatonin was administered for 14 days. In other rats, physiologic saline or melatonin were injected for 14 days, following a single injection of saline as control. Hepatic fibrotic changes were evaluated biochemically by measuring tissue hydroxyproline levels and histopathogical examination. Malondialdehyde (MDA), an end produ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glutathione (GSH)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levels were evaluated in blood and tissue homogenates. DMN caused hepatic fibrotic changes, whereas melatonin suppressed these changes in five of 14 rats (P < 0.05). DMN administra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hydroxyproline and MDA levels, and decreased GSH and SOD levels, whereas melatonin reversed these effects. When melatonin was administered alon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noted.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melatonin functions as a potent fibrosuppressant and antioxidant, and may be a therapeutic cho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次性大剂量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状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组以DMN50mg·kg^-1大鼠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6、12、24和36小时,2、3、5、7、10和14天,1、3、6和12个月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ctodermal dysplasia-1,ED-1)和转化生长因子15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内Ⅰ型胶原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损伤后出现6小时~5天、5—14天和14天~12月三个不同的反应阶段。6小时后中央静脉周围肝实质细胞开始出现点状坏死,于36小时达到急性亚大片出血性坏死的高峰,坏死区内无残存的肝星状细胞;3天时残存肝实质内出现α-SMA阳性的活化肝星状细胞。坏死区内大量ED-1阳性的巨噬细胞聚集,并表达TGF—β1蛋白;第5天时,坏死区内组织碎片和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清除。肝星状细胞不断活化、增生、并向坏死区周围及坏死区内移动。部分肝星状细胞开始表达TGF—β1蛋白;第7天时,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沿肝窦和中央静脉间纤细的纤维间隔内分布,并与巨噬细胞一起表达TGF-β1蛋白;第14天时,坏死灶完全被再生的肝细胞及纤维组织取代,中央静脉之间桥接纤维化完全形成。纤维间隔内存在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后至12个月,肝纤维化形态始终保持,无其他进展性或可逆性变化发生。结论采用一次性大剂量DMN注射,可获得大鼠肝脏亚大片坏死后性纤维化的稳定模型。研究形成过程中的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等实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及其相关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积雪草苷治疗组,在同一环境中饲养。模型对照组和积雪草苷治疗组采用20%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按每100g体质量0.2mL的剂量腹腔注射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花生油。积雪草苷治疗组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同时给予含积雪草苷2mg的生理盐水1mL灌胃,1次/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4周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观察,取全血做血清球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透明质酸含量检测。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积雪草苷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显著降低(P〈0.05);积雪草苷治疗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透明质酸平均升高水平也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血清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积雪草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屁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体舒通减轻博莱霉素A5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醛固酮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拮抗醛固酮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三组:正常对照组(6只)、纤维化组(25只)及治疗组(11只)。纤维化组用博莱霉素A5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饮水中每日给予安体舒通100mg/kg,28天后观察血浆、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的醛固酮及肺组织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组大鼠血浆醛固酮有升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性(纤维化组469±161pg/mlvs,对照组319±115pg/ml,P>0.05);安体舒通可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肺胶原含量较纤维化组少25%(治疗组3.4±0.5mg/glungvs,纤维化组4.6±1.2mg/glung,q=3.7893,P<0.05)。治疗组肺组织蛋白含量较纤维化组少22%(治疗组50±4mg/glungvs,纤维化组65±6mg/glung,P<0.01)。结论安体舒通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醛固酮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激动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1.d-1,背部皮下注射,治疗12周,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清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含量用RIA方法检测。肝组织学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激动素组ALT水平与模型组ALT水平分别为(57.40±17.49)U/L和(84.70±31.85)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激动素组LN和CⅣ含量分别为(29.25±6.67)ng/ml和(14.84±5.84)ng/ml,较模型组(37.18±10.06)ng/ml、(35.69±30.84)ng/ml明显降低(P<0.05);激动素组HA和PCⅢ含量分别为(136.25±76.83)ng/ml和(11.43±3.67)ng/ml,较模型组(168.55±56.19)ng/ml、(14.64±8.00)ng/ml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激动素组。结论:激动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肺间质巨噬细胞的致纤维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间质巨噬细胞(IM)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肺纤维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IM培养上清培养。结果实验组第1天两种巨噬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即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AM332%,IM342%,P<0.01);而IM和AM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水平成显著相关(r=0.657,0.713,P<0.01)。结论不仅AM,而且IM也能释放促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细胞因子。由于IM与成纤维细胞紧密相邻,对纤维化的形成可能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熊去氧胆酸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2只大鼠腹腔内注射猪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其中药物干预组16只予以熊去氧胆酸(UDCA)灌胃,余16只为模型对照组。另32只大鼠中16只给予UDCA为药物对照组,其余16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于2、4、6、8周末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或微弱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纤维化的肝组织PDGF-B、TIMP-1表达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而增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轻,而且肝组织PDGF-B和TIMP-1的表达下降。UDCA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DGF-B分泌及其介导的与TIMP-1增强有关的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