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检查的18例(20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影表现正常4侧肢体(20%)、下肢浅静脉瓣功能不全2侧肢体(10%)、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2侧肢体(20%)、深静脉瓣功能不全6侧肢体(30%)、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侧肢体(50%)、静脉曲张14侧肢体(70%)。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能清楚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范围及静脉瓣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 4 2例 (5 8条 )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患者施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 ,8例 (12条 )加行自体植皮术。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 ,所有溃疡在术后 10~ 32d愈合。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顽固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48例静脉性溃疡患肢在腔镜下行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并配合中医药内服外用。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在术后10~32d愈合。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配合中医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例(40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4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超声刀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小腿静脉慢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5例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小切口剥脱,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术后15例患者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14例患者的静脉性溃疡于术后短期内愈合,1例患者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性溃疡是安全有效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40例(42患肢),随机分为中药组20例(22患肢)和对照组20例(20患肢),两组均采用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中药组于术后第2天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中药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6~12个月,中药组溃疡无复发。结论: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结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可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且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在下肢静脉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优势及前景。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银杏叶片2~12个月,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随访6~12个月。结果银杏叶片作用缓和,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无明显胃肠道方面毒副作用。结论银杏叶片对于治疗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下肢静脉疾病患者有独特优势,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如换药、抗炎基础上,前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后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均有效,但在10、20、30天治疗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常合并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而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间,对32例严重DVI患者采用股浅静脉带戒术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及曲张静脉点状抽剥术、电凝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共36条肢体,男25例,女7例。年龄34~63岁,平均47.6岁。病程7~24 a。1·2临床表现本组浅静脉曲张36条,患肢酸胀不适36条,足靴区色素沉着33条,伴有溃疡16条,胫前区水肿8条。1·3下肢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或逆行造影,显示股浅静脉…  相似文献   

10.
静脉性溃疡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往往出现下肢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是因为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需要通过浅静脉回流,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加之浅静脉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使下肢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导致下肢淤血严重,形成下肢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11.
张玉平  李平洁 《河北中医》2014,(10):1574-1575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以下肢多见[1]。下肢DVT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术后卧床,致使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之手术对局部静脉造成损伤,极易引发血栓形成。下肢DVT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肢体功能不全甚至残疾,患肢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急性期可能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也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下肢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尤为重要。我科对住院的骨科术后患者120例进行了护理及预防,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为动脉系统疾病的10倍,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见的下肢经脉系统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瘀积性皮炎等,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病机、预后及转归等方面均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发展和变化存在内在关联性。文章通过从诸多常见静脉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梳理、分析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转变过程及中医治疗原则,总结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的内在关联性。通过梳理临床表现以此可初步判定静脉系统疾病的病位深浅及发病性质;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病机与气虚、湿邪、血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通过总结治则治法,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治疗可采用血脉辨证法,益气通脉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兼施利湿、活血、化瘀之法,具体治则的制定还应当遵循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及舌脉。通过以上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医师在静脉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提供中医治疗思路参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辨治之所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近四年中726例;825条下肢静脉造影的各种X线表现.结果:慢性静脉功能不全66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2例;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1例;深静脉各部位血栓93例;静脉瘤5例.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最简单、实用而又有效的方法.下肢静脉造影能非常清晰地显示深浅静脉分枝、主干血管的形态、走行,进而诊断血管发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近四年中726例;825条下肢静脉造影的各种X线表现.结果:慢性静脉功能不全66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2例;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1例;深静脉各部位血栓93例;静脉瘤5例.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最简单、实用而又有效的方法.下肢静脉造影能非常清晰地显示深浅静脉分枝、主干血管的形态、走行,进而诊断血管发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肌膏结合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90例因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引起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EPS+生肌膏)、对照组A(单纯生肌膏)和对照组B(单纯SEPS)三组,观察各组溃疡愈合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疗程12~32d,平均为22d;对照组A疗程21~54d,平均37.5d;对照组B疗程16~41d,平均28.5d。治疗组0.5年、1年复发0例,1.5年、2年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10.0%;对照组A0.5年、1年复发11例,1.5年、2年复发11例,总复发率为73.30%;对照组B0.5年、1年复发1例,1.5年、2年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13.3%。治疗组和对照组B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明显改善;对照组A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生肌膏结合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较好地改善血液循环,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降低明显,疗效显著提高,作用机制明确。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下肢淤血性溃疡(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1/3胫骨嵴两旁(臁部)的长期不愈的慢性皮肤溃疡,病程较长,由皮肤的干燥、脱屑,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理基础是静脉高压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肢体淤血缺氧、营养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坏死,溃疡形成。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下肢淤血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近年来,筋膜下内镜交通静脉结扎术和超声介导下微波腔内交通支闭合术被大部分专家认为是纠正交通支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对于顽固性溃疡而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外科手术联合中医外治法能够明显提高顽固性下肢淤血性溃疡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常见的难治性周围血管病之一,中医称之为“臁疮”,疮面经久不治,病情缠绵。我科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3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对近些年来关于下肢静脉溃疡中医外治法治疗的近况进行概述。方法通过阅读大量中医外治法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文献后,总结提炼其外治方法(包括散剂、洗剂、油膏等)及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总有效率。结果国内近些年有许多关于中医药外治下肢静脉溃疡的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归纳。结论中医外治疗法对下肢静脉溃疡有着丰富的经验及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且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费用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贺平  薛艳慧  赵巧凤 《河北中医》2012,(10):1475-147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影响动脉供血,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者可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美  崔素英 《中国针灸》1997,17(10):628-628
穴位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8例王丽美,崔素英(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医院针灸科,430014)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部浅表静脉呈条索状突起。它不仅影响腿部的外观美,而且会引起下肢的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我们采用穴位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