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指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中西医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范式。实验诊断学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别构成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理念。在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在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在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逐渐形成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基本范式为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医学的发展促使临床检验诊断学突飞猛进,时代的进步也对传统中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检验诊断学尽管源于西医,但在中医诊疗中的作用亦愈发凸显,二者关系日臻密切。本文从临床检验视角考量中西医结合形式,系统分析中西医在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结合位点。1互补性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具有微观性、实  相似文献   

4.
《诊断学实验》作为《诊断学》理论教学的补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使其教学更具针对性、实践性,更好地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我们参考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三站式考试模式,建立了一套执业导向型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振民 《中医教育》2003,22(3):70-70
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邱德文教授任总主编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结合大专系列教材”已陆续面世。该套教材共分《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19部,基本涵盖了中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中药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是联系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本文就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诊断学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主要观点是:①讲授中医,联系相关的西医知识;②结合临床实际,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③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思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是每个医学院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与临床病例结合、数字化模拟医院利用、注重教研室集体备课、西医诊断学和中医诊断学联系教学、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运用、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七个方面,探讨了我校西医诊断学教研室的诊断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认为既要辨证 ,又要辨病 ,做到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学上的中西医结合 ,应做到中医特色与西医优势相结合 ,中医理论现代化指导中西医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施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模拟问诊实验教学与传统问诊实验教学之间效果不同的差异。方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选取具有可比性2009级、2010级、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和中医学专业教学班,进行模拟问诊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模拟问诊实验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优于传统问诊实验组,问卷调查显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方法深获学生的好评。结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临床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为既要辩证,又要辨病,做到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上的中醛结合,应做到中医特色与西医优势相结合,中医理论现代化指导中西医结合,宏观辩证与微观施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思维指导下,构建或重构福建中医学院独具中医教育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出了改革实验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和优化课程结构为总体思路,具体实施包括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重组与优化实验室课程结构、重构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技术队伍的优化组合、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的规划管理等。并从教学质量、资源共享、管理水平和增强教学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对该体系进行评价,提高了中医药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教学实践与文献学习,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指出该课程从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材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均需统一规范并完善,以促进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真正提高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生命科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依据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新的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桂兰 《中医教育》2008,27(2):68-70
提出构建临床实验教学体系的概念及内涵,并从建立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体系、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考核与评价体系、运行体系及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临床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转化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药研发应用中的模式,并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及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提出加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转化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查找和收集有关中西医结合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1995-2010年.采用revman 5.0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中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 显示:与单用西医非透析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药物)能进一步延缓血清肌酐值升高、延长血肌酐倍增时间.结论 联合运用中药和西医非透析疗法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基础上变革产生的解决中西医关系问题的先进科学思想的体现.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取得,是20世纪中国医学史上的亮点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道路而逐步建立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日益显现出巨大优势,必将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实验诊断学在微观辨证中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本身的微观、客观、定量等特性使其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作用愈发突显,不仅在辨潜证中不可替代,而且在证的本质研究、证的模型构建、证的微观分类及辨证分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实验诊断学指标是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依实验诊断学演绎而来的微观辨证成为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并促进全新辨证论治学的形成与微观辨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疾病证候分类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疾病和证候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结合疾病和证候两种分类方法,对疾病证候分类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疾病证候分类的方法及其生物科学基础,并且对于疾病证候分类在临床疗效评价、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新药研究开发、疾病研究的创新发现和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实际应用举例法进行了论证,指出对疾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是发扬中医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疾病证候分类研究不仅表现为其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具有现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建立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中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采用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研究在内的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采用中医理论的框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反映中医诊断全过程及其特点。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医诊断专家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指出依据此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