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体头部各骨度分寸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头部各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瞳距尺和软卷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两完骨问的距离、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比较各骨度分寸定位及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结果: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与两完骨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基本相符。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有一定差距。结论:两侧头维之间与两完骨间的折量寸不能等同,头临泣可在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取之。脑户、风府等穴的体表标志定位与骨度折量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人民已经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有漱口、剔牙等口腔清洁措施。外来的佛教文化对我国的菌斑控制措施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起,部分僧侣用杨枝清洁口腔卫生,并注意到了口腔卫生与口腔疾患间的关系。从辽代开始,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并制造植毛牙刷。在宋代,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已经商品化。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药物制剂漱口,最早使用并制造牙签、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牙周病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09,(5)
在医疗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您有持续赢利的特色吗?在市场过度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里,对一些尚不具备高精尖的设备,自己的专业特色又不明显的个人诊所及小医院、相关专科来说,引进特许人的技术和产品,既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经脉四肢远端穴位的肌层神经节段支配情况,进一步研究临床针刺“爷段支配规律”的适用范围。方法:从十二经脉四肢远端穴位层次解剖的肌肉分布情况,观察其各层次肌肉相应的脊髓神经节段支配。结论:与具有“节段支配规律”的躯干部穴位相比,具有相对特异的远道治疗作用的四肢远端穴位则与“节段支配规律”无关,另有其他规律。  相似文献   

5.
舌苔"根"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苔诊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特色,舌苔形成的原理、舌苔“根”的本质以及舌苔指标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舌的基本结构、历代医学对舌苔有根无根的阐释、现代对舌苔及舌上皮细胞的研究,根据舌苔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导致舌苔剥落与镜面舌的根本原理,提出舌苔“根”的本质应从舌粘膜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入手。同时,对舌苔“根”的本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蒙医舌诊是蒙医学“三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在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印度医学,藏医学及汉族医学的有关内容进而形成了诊断疾病的方法。它充分反映了蒙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要更好的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促进舌诊理论的发展,使舌诊更好的服务于现代蒙医临床,就必须对舌诊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对既往研究的思路、方法进行认真的梳理,对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脉宽的可视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期运动过程中桡动脉横切面面积、共轴心椭圆的长轴长度以及心动周期内横切面轴心在平行于皮肤表面方向上的最大位移与脉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新型中医取脉装置,同步采集40例具有不同脉宽的患者和20例平人关部脉的压力脉图、心电信号和桡动脉横截面动态超声图像。在MATLAB 7.0.1软件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观察周期运动中不同宽度脉象的桡动脉横切面图形特征和轴心运动轨迹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宽度脉象的桡动脉横切面面积、共轴心椭圆的长轴长度和轴心最大位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长轴长度周期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面积周期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轴心在平行于皮肤表面的最大位移等参数可以作为初步判别脉宽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一种病,因为怕病,所以越胖的人减肥就越积极。肥胖也分实胖和虚胖,实胖的人,身上的肉不是脂肪,而是很瓷实的。虚胖的人,身上的肉就跟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有力气。  相似文献   

9.
浅谈针灸对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素抵抗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针灸在调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肥胖症等的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胰岛素抵抗可致的各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文对于近些年来针灸疗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德顺 《四川中医》2008,26(4):125-126
桂枝、白芍配伍是经方中常见的调和营卫的组合.本文从营卫的特点出发研究了该配伍调和营卫的基本特点内涵,认为该组合既可以调节腠理玄府,又可以调畅络脉,来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而这两种功效的发挥又与配伍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血流异常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初步评价中药活血化瘀的分子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冠心病纳入标准和陈氏血瘀证记分标准,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病例。提取白细胞,制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芯片,查询基因功能,获取冠心病血瘀证的凝血、血流相关异常表达基因。结果在选取病例中,冠心病血瘀证背景集中于17条凝血、血流相关异常表达基因,尤其是SPP1、FN1、THBS2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血流异常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冠心病血瘀证和50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hs-CRP,同时检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指标。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hs-CRP、ET/NO、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非血瘀证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血瘀证患者NO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s-CRP升高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筛选及其功能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功能及目标通路。方法 以家系CHD血瘀证者(A组)及家系CHD非血瘀证者(B组)、家系非CHD血瘀证者(C组)、家系健康人(D组)、非家系CHD血瘀证者(E组)、非家系健康人(F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组与B、C、D、E组,以及D组与F组的差异基因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阐释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通过BioCarta及KEGG网站寻找差异基因所在通路,应用超几何分布统计学方法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目标通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1)通过对基因芯片数据的筛选(差异倍数≥3),发现家系CHD血瘀证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白介素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等。(2)通过相关差异基因(P<0.05)GO分析,找到与CHD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3)经过BioCarta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家系CHD血瘀证与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目标通路主要涉及到炎症、斑块形成、内皮损伤等方面。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反应验证了基因芯片准确可靠。结论 CHD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与炎症、斑块形成及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福州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血瘀证易感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09年8月—2010年1月福建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新发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以及非冠心病非血瘀证的其他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收集合格对象冠心病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联及关联强度。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403例,其中冠心病血瘀证176例,冠心病非血瘀证123例,非冠心病非血瘀证者10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高年龄、脑力劳动、高血压、高食用油消耗、高食盐消耗、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大、有既往相关病史及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异常者患冠心病血瘀证的风险明显高于对照人群,而经常性体育锻炼,睡眠充足是其保护因素。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脑力劳动、高血压、食用油及食盐消耗过多、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大、既往相关病史仍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其关联强度OR值(95%CI可信区间)分别为1.902(1.222~2.959)、2.221(1.181~4.176)、2.945(1.781~4.871)、1.794(1.114~2.890)、3.462(1.555~7.712)、1.517(1.082~2.128)、3.159(1.732~5.764)。在冠心病血瘀证与冠心病非血瘀证的比较中,高食盐消耗,高肉类消耗及工作压力大是血瘀证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其关联强度OR值(95%CI可信区间)仍然为1.586(1.051~2.393)、1.801(1.191~2.723)、1.386(1.024~1.876)。结论相对于非冠心病人群,脑力劳动、高血压、食用油及食盐消耗过多、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大、既往相关病史是福州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血瘀证的易感因素;而相对于中医其他证型,高食盐消耗、高肉类消耗及工作压力大与血瘀证的易感性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48例血瘀证和52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54名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内皮素(endothelins,E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gⅡ)、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值。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ET/NO冠心病血瘀证组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T、AgⅡ冠心病血瘀证组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ET/NO、AgⅡ各组DD型均高于Ⅱ型和ID型,其中以冠心病血瘀证组DD型为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AgⅡ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T/NO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为冠心病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12个月。使用64排螺旋CT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及斑块数目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瘀证记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变化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斑块数目及CAC积分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血化瘀中药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瘀证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他汀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达到更好地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meriod环所致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的血清脂类代谢物谱群的变化,并通过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动物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特异表达物的探索,寻找血瘀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的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术后0-12周对动物采集包括舌象在内的详细四诊信息,并结合血液流变学等方法确立中医血瘀证证候,用Varian UnityInova 600 M超导傅立叶变化核磁共振(NMR)波谱仪检测血清。扩散编辑实验(LED)分析脂类代谢变化情况,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经过32k傅立叶变换转为一维NMR谱图。图谱进行分段积分,每段为0.01ppm,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利用Simca-P 11.5软件包进行模式识别主成份(PCA)分析。结果:该方法制备的模型4周确立为稳定的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主成份分析(PCA)清晰的把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动物分别开来,LED图谱的主成分分析、动物代谢谱各不相同。其中脂类代谢产物甘油(Glycer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碱以及糖代谢葡萄糖、乳酸浓度上升,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含量降低。结论:在血瘀证早期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障碍相互影响,最终加重并恶化了冠心病血瘀证的进程,代谢组学结合模式识别技术能有效判别证候之间的差异,为中医证候规范化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化湿和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湿和瘀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多年生活在岭南地区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各128例、69例,分别用化湿法和化瘀法治疗。结果:(1)痰湿证和血瘀证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血脂和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有类似的变化。(2)两法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为88.3%和89.9%,能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P〈0.001),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P〈0.001),并能升高前列环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计量诊断对于冠心病血瘀证症状体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现代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方法:分别运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判别法筛选对于冠心病血瘀证诊断具有贡献度的指标。结果:逐步回归法得出心绞痛、心悸、胸闷、疲乏无力、口唇色黑、肌肤甲措、眼周色黑、五心烦热、舌质紫暗、舌体瘀斑、舌脉曲张、脉弦等症状对于该证的诊断有益,逐步判别法筛选出舌质紫暗、舌脉曲张、脉涩、肌肤甲错、齿龈色黑等症状。结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诊断作出判断,由此可以发现对于血瘀证和非血瘀证诊断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条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形态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HUVEC-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PS含药血清干预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其活性。结果:APS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损伤的细胞OD值,且随着药物组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形态趋向正常细胞。结论:APS能够抵抗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有害因子对HUVEC-C的损伤作用,能增强细胞的活性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