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加急性肝衰竭以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尤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患者,病死率极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笔者所在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凝练总结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学术观点,同时结合救治病例对糖皮质激素、利福昔明等应用体会也进行分享,希望借此能对这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强调早期预警、动态评估病情、预后评价等全病程管理。诊疗应重视去除病因、防治并发症、器官支持和中医药干预。本文评述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发病机制、预警、预后评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旨在为疾病的早期识别、预后判断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氨、HBV DNA以及整体疗效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氨、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周随访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结论: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4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选择28例口服拉米夫定6周,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HBV DNA的变化。结果在观察结束时,治疗组患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提升,HBV DNA定量下降明显,而对照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方法 6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MELD分值变化及病死率。结果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总胆红素和HBV DNA分别为89.7±42.5μmol/L和3.16±2.04log10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5.6±64.2μmol/L和6.28±3.95log10copies/m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分别为48.5±15.6%和34.8±4.8g/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12.4%和30.2±4.1g/L,P<0.05或P<0.01);治疗组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7.6±3.5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和52.9%,P<0.05或P<0.01),两组晚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HBeAg阴转,1例HBe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HBVM无变化。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降低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尽早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及转归分析2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289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HBV活动及变异为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诱因(占50.52%),感染(非病毒性)、消化道出血、药物、腹泻、酒精、HEV分别占:24.57%、4.50%、4.15%、3.46%、2.42%、2.42%.289例患者中(年龄40-70岁之间的达80.28%)226例接受了人工肝治疗,总好转率为45.33%,死亡率为44.98%.结论:HBV活动及变异居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所有诱因之首.乙型肝炎基础上的HEV、HBV活动及变异免、自身疫性肝病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高于肝癌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篇,共计病例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RR=1.24,95%CI(0.96,1.62),P=0.10];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较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脓毒症肝脏病理改变。方法选择50例HBV-ACLF肝移植患者的移植前肝脏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7(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HBV-ACLF合并脓毒症的病理改变为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大块/亚大块坏死,部分肝硬化结节残留,结节边缘细胆管扩张,腔内有浓缩胆汁,细胆管上皮细胞萎缩甚至消失。结论 HBV-ACLF合并脓毒症时肝脏表现为残留结节边缘细胆管胆汁淤积,但需要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胆汁淤积鉴别。  相似文献   

9.
摘要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定义为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非肝硬化)基础上,表现为肝功能急性失代偿合并肝脏或肝外器官衰竭的一组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以短期高病死率和显著的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其发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目前机制并不明确,“三重打击”是较为公认的学说,免疫损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HBV-ACLF患者免疫炎症损伤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10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ACLF组(35例)和CLF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常见并发症、MELD评分及预后。结果 CLF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占66.02%(68/103),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两组在血常规参数(WBC、HB、PLT、MPV)和凝血指标(PT、APTT、TT)均有差异(P<0.05,P<0.01);ACLF组肝功能AST、ALT、TBIL、ALB高于CLF组,GLO、TBA低于CLF组(P<0.05,P<0.01);两组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MELD分值低于CLF组,其预后优于CLF组(P<0.05,P<0.01)。结论 ACLF和CLF在好发年龄、病程、血常规参数、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并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MELD评分及预后均有差异。肝衰竭指南符合国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第1周采用0.9%氯化钠溶液结肠透析及大黄乌梅合剂中药保留灌肠,1周后改为中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胆红素、血浆内毒素明显降低,凝血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5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永安 《传染病信息》2012,25(3):135-137
本文针对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总结中医、西医治疗该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切入点与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可参考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剂,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机及中医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按照是否应用中药治疗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对照组),收集其中有效方剂160首,分别计算各首方剂中清热解毒药物、利湿退黄药物、健脾和胃药物、理血药物的质量以及四者总质量在本首方剂中所占的质量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JP〈0.05)。160首方剂中清热解毒药物、利湿退黄药物、健脾和胃药物、理血药物总质量比与其他类药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类药物质量比两两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早、中、晚期四类药物质量比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机主要表现在湿、毒、瘀、虚四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优势,中医药在其中起着明显作用,治疗上以利湿退黄、健脾和胃、清热解毒、调理气血法为主,注重“治未病”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策略的重心仍应在调节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比较中医学“正气”理论及西医学“免疫”理论,分析在外邪入侵导致的疾病中,中医学特别注重“正气”的理由;深入剖析现代西方医学对于乙型肝炎的认识思想,指出抗病毒治疗的缺陷和调节免疫治疗的重要性;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发展方向应当以调节免疫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在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利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入选标准,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95%CI[3.87~5.55](P〈0.001);与非抗病毒西药相比,HBsAg、HBeAg、HBV DNA都明显降低,结果分别为:95%CI[3.41~6.26],95%CI[1.87~2.95],95%CI[2.06~3.24],P均〈0.001;与抗病毒西药相比,也有明显疗效,结果分别为:95%CI[1.92~5.11],95%CI[1.91~3.40],95%CI[1.71~3.28],P均〈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西药比较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和内科综合治疗。结果经χ2检验,在治疗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生存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Log-rank检验,2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周、第6周、第7周及第24周4个时间点试验组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48周试验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乏力、腹胀、水肿等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复杂干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在降低慢性肝衰竭病死率方面未显示出优势,但在控制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18.
Hepatitis B virus(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 is a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fatal liver disease encompassing a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of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nd antiviral therapy,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HBV-ACLF is still extremely poor unless emergency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performed. In such a situation, stopping or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CHB to ACLF at an early stag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reducing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HBV-ACLF.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HBV-ACLF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and the outcomes of HBV-ACLF pati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f timely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are provided.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arly warning and clinical outcome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HBV-ACLF and provide an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9.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可逆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ACLF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早期结局预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ACLF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评述了ACLF预后评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旨在指导ACLF的预后判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