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详细论述了中风历节病,其指导思想和方剂至今仍在痹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营卫俱微太阳中湿理论指导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痹证,收获颇丰,兹介绍如下。1营卫俱微理论对针灸治疗痹证的指导作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本条指出,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原文中涉及针灸的内容,对于针灸防治疾病,从早期预防、辨经辨证取穴,到针灸药结合、疾病预后及禁忌等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全面,蔚然成为体系。重视疾病预防与转归,运用针灸方法“治未病”,方法丰富,且选穴组方中贯穿“治未病”思想;针灸取穴颇具特色,既有专病专穴,又有辨经取穴、辨证取穴,取穴少而精;灵活结合运用多种针灸方法,如针药结合、灸药结合等,灸刺种类丰富;从禁针、禁灸、疾病禁忌等方面揭示针灸禁忌与适应证;认识到患者机体状态是针灸施治或判断针灸预后的重要依据。《金匮要略》中的体系化针灸思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金匮要略》治未病加以研讨,剖析相关原文,归纳治未病的原则及具体方法,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治未病"概念的提出,首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有三处直接提及"治未病"。归纳起来大致有4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相似文献   

5.
黄仰模  田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29-2330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汉青  张慧  王安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294-294,312
《金匮要略》虽是讨论杂病理法方药在辩证中如何体现及运用的典籍,但全书也不乏论及对针灸的指导。本文试从理法方穴术这几个方面论述《金匮要略》对针灸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全国、各省市(县)及各级医院的临床人才的研修项目的开展特设此栏目,欢迎各级临床师承人员(含国家级、省市县级及医院的临优人才和各级各类师承人员)直接投稿此栏目。凡投稿本栏目之论文均优先刊发,并多另赠样刊2册。欢迎投稿,欢迎指导!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开篇第一条即:"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本条以肝病为例,说明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后面篇章中提出的病愈防复,概括了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这一思想正是<内经>之"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思想在临床中的具体印证.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对中医预防保健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锦  陈仁波 《四川中医》2007,25(11):36-37
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防治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在《金匮要略》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大量阐述,发展和充实了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对当代中医预防养生学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梅嘉 《四川中医》2002,20(9):20-20
本文浅析了《金匮》中针灸运用的原则、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其思路对后世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在疗法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治疗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养生上体现"治未病"思想等论述《金匮要略》治未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中国历代医家经过千年的医学实践对于消渴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论消渴病,对其主症及辨治的解析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全面,并首创温肾治消渴。其所载的治疗消渴病的主方,内容精湛,疗效显著,被后世广泛运用。文章通过对《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的体会,对消渴病的辨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战略的"前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已是势在必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既秉承了《内经》"治未病"的精髓,又将中医预防思想提升为治疗学层次上的原则与方法。《金匮要略》从"未病先防"到"欲病防发",再到"既病早治"与"已病防传",预防原则一线相贯,全篇渗透的"剂型预防""饮食预防""体质预防"等各类预防方法更是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临床诊疗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金匮要略》蕴含的临床诊疗思维,认为疾病鉴别诊断是其重要内容,抓主症、辨汤证、审疾病是基本诊疗思路,症-证-病结合是完整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16.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华 《河南中医》2006,26(2):10-13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内伤杂病治则治法的论述,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难点、疑点。为进一步规范《金匮要略》治则治法的理论研究,作者从《金匮》一书的基本论点、杂病治则治法的概念、《金匮》治则内容概要、《金匮》治法内容概要四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整体恒动观念、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形神统一等理论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治则治法,是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方法,是仲景学术思想的精髓与核心内容,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广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头痛相关文献,对头痛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传变及预后等进行探析,分析其理论基础、诊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风、寒、暑、湿均为导致头痛的外因,脏腑经络失和、饮食失宜、房室起居不当为头痛的内因,失治误治是导致头痛的不内外因.治疗方法多样,有针刺、艾灸、针灸并用、放血、推拿、火熨等,针刺是最为常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成卫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3-2086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最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治法角度深入探讨《金匮要略》中的瘀血证 ,将其归纳为解毒散瘀、利水祛瘀、温经祛瘀、化瘀消等16法。认为其治瘀法的特点是 :详审瘀证之成因 ,立治法主次分明 ;据瘀血证候轻重 ,定祛瘀药力大小 ;气血水相互兼顾 ,促化瘀技高一筹 ;顺应血气之特性 ,注重温通与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