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细胞角蛋白CK检测阴性淋巴结。结果  4 6例胃癌患者周围阴性淋巴结 6 2 4枚 ,4例患者 8枚淋巴结发现CK阳性细胞。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 (5 0 % )明显高于肠型胃癌 (4 76 % )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预后无关。结论  (1)胃癌周围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 ,为准确的临床分期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可能 ;(2 )微转移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凌杰 《医学综述》2012,18(4):587-590
微转移是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尚处于临床不可探测阶段的微小转移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微转移与胃癌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胃癌微转移检测可用于指导胃癌的分期诊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现就胃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2%)。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且PT3、PT4患者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低分化程度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癌(P<0.05)。微转移检测使28.1%的胃癌重新分期。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胃癌的微转移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凝集素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凝集素受体的检测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亲合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onperoxidasecomplexABC) ,对 5 5例胃癌的 376个淋巴结进行生物素化凝集素 (Biotion -PHA)的标记。结果 HE染色检测 86个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且PHA标记亦阳性。但另外检测出 39个淋巴结有微转移。进展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且弥漫型胃癌中淋巴结微转移高于肠型胃癌 (P <0 .0 5 )。结论 应用PHA作为探针来检查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其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用常规 HE和免疫组化 CK1 9检测 10 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0 0例胃癌中 ,76例淋巴结明显转移 ,6例淋巴结微转移 ,18例无转移。在 P2 7Kip1 和 P5 3表达及 5年生存期上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相反 ,微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因子 P2 7Kip1 和 P5 3蛋白表达和 5年生存期影响不大 ,依据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方法敏感可行 ,但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例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和61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及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m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淋巴结组织CK20表达以评价淋巴结微转移,随访术后,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9.02±3.74)比(4.30±2.59),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患者[(5.41±2.25)比(3.95±1.83),P<0.05]。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和预后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切取淋巴结1225枚,每例平均切除13~49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同步检测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对比分析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呆:IHC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的转移率从HE染色的74.5%分别上升为83.6%和90.9%;IHC和RT-PCR法检测微转移度分别为7.4%和17.3%;经IHC和RT-PCR法检测重新分期率分别为20.0%和40.0%;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与肿瘤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肿瘤Lauren分型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HC和RT-PCR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微转移与胃癌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粘蛋白MUC2及胃癌血清微转移对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胃癌标本中MUC2、VEGF的表达,并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同一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及CEA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中VEGF、MUC2没有表达,MUC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3.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在49例胃癌患者中,有31例发生血清微转移,微转移的发生率为63.3%.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VEGF的高表达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MUC2及微转移则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李培武  王先坤  寇治民  张有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1-11,431,14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病人的385个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共检出17例(26.2%)胃癌33个(8.6%)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型、侵袭胃壁深度有关(χ2=6.776、10.860,P0.05)。随访28例病人,5例检出淋巴结微转移,其中无复发组2例,占9.5%(2/21);复发及死亡组3例,占42.9%(3/7),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χ2=3.977,P0.05)。有微转移者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差异有显著性(χ2=16.590,P0.01)。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早期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查。结果:34例中33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7.1%。由SLN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93.9%(31/33),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0%(16/16),假阴性率为11.1%(2/18)。免疫组化法与常规HE法对SLN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免疫组化法共检出12枚/8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结论: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免疫组化法较常规HE病理检查更为敏感,AE1/AE3免疫组化法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测,对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法对于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效果.方法 收集66例胃癌和1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STAT3 mRNA表达;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 PLC) 检查.结果 患者腹腔冲洗液中STAT3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和48.5%,明显高于PLC(31.8%) (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病程增加而增加.结论 巢式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STAT3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13.
张新军  季峰  秦丽君 《浙江医学》2005,27(8):573-575
目的研究免疫磁珠联合定量RT-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41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RNA,先后加入抗人CD45免疫磁珠和抗人Ber-EP4免疫磁珠,再用定量RT-PCR检测癌胚抗原(CEA)mRNA和β 2微球蛋白(MG)mRNA,计算出相对CEA mRNA值(CEA mRNA/β2MG mR-NA).比较CEA mRNA的检出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淋巴转移以及肝转移的关系.结果良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扩增;41例胃癌患者中有27例CEA mRNA阳性,其中贲门3例/6例,胃体10例/16例,胃窦14例/19例;腺癌19例/26例,粘液腺癌2例/7例,低分化癌6例/8例;Ⅰ期2例/7例,Ⅱ期5例/8例,Ⅲ期7例/10例,Ⅳ期13例/16例;淋巴转移19例/29例,肝转移8例/8例.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无CEA mRNA的表达;早期胃癌外周血可检测到CEA mRNA;CEA mRNA表达的差别在不同p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有无肝转移时有显著性意义,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转移的关系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建立免疫磁珠分离和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情况,讨论两种检测方法的意义和差别以及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出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磁珠技术检测其中的癌细胞。并行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对于获得的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0例胃癌患者有24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到微转移的癌细胞,而RT—PCR法阳性者为3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微转移的检出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着微转移的癌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RT—PCR的方法均可检测到微转移的癌细胞。RT—PCR法的敏感性高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更适合于临床应用。高分化的胃癌更易发生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PCR 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 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CEA)含量;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CEA(35.8%)、CK20 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 RT-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中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情况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中期胃癌患者40例,根据外周血CEA-mRNA表达情况分为微转移组与无微转移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侵犯深度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玫瑰花环实验法检测所有患者红细胞免疫C3b受体(C3bR)花环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ICR)花环百分率等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微转移组与无微转移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发病部位、侵犯深度以及Brrmann分型等临床特征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转移组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C3b受体(C3bR)花环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ICR)花环百分率均低于无微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发生微转移的早中期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进展期胃窦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状况,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为标志基因,对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86枚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有23例出现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CK20阳性(51.11%),与常规病理检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6枚淋巴结有46枚CK20阳性(53.49%),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是诊断胃窦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应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TERT mRNA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hTERT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hTERT mRNA与CEA、CA19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CA199(P〈0.05)。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