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7年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德格县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实验室检测证实该地旱獭鼠疫分布于3乡镇,主要宿主动物30余种,媒介昆虫3科7属7种。结论明确了德格县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野生种高原鼠兔的捕捉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动物,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3200-4700m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境中。在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四川省石集县范围内,高原鼠兔属于草原优势种群且和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主要宿主一青海田鼠混居,为了解两者在动物鼠疫病上的关联的相关实验提供足够的高原鼠兔,我们于2004年7~8月,对石渠县俄多玛乡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野生种高原鼠兔进行了野外捕捉及室内饲养的初步探讨,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名称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名称与分类地位进行整理。方法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对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染疫动物进行统计。同时,根据目前的分类原则,对每种动物的学名进行校正。结果对文献中出现的鼠疫宿主名称进行了校正,并对部分动物排除在宿主之外。给予新的学名的物种包括草原旱獭、淡尾黄鼠、阿拉善黄鼠、坦氏鼹形田鼠、湖沼田鼠、坎氏毛足鼠、银色山、蒙古高山、蒙古兔尾鼠、布氏田鼠、青海田鼠、大仓鼠和草兔。排除了小林姬鼠作为鼠疫宿主的可能。文献中出现的树应该是北树。在鼬科动物中,以前文献记载我国只有1种狗獾,而实质上中国分布2种,即亚洲狗獾和欧洲狗獾。结论我国目前有染疫动物88种,其中兽类中啮齿目53种,兔形目5种,鼱目4种,树目1种,食肉目13种,偶蹄目9种,鸟类3种,涉及2纲8目19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起源、演化动态与环境生态位生物学基本规律,揭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环境,确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起源、演化动态标准.方法 采用之前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综合研究中国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分型法、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型法、鼠疫菌生物型分型法和中国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的物种分类和地理空间分布.结果 综合上述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多因子,提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演化动态的理论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森林草原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型.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均起源于该疫源地型.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森林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体表寄生蚤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内蒙古现有的蚤标本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4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其寄生蚤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寄生着多种寄生蚤,但迄今仅发现部分蚤种具有鼠疫流行病学意义。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23年仅自旱獭体中检出鼠疫菌,至今并未从寄生蚤中检出鼠疫菌。而在其他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多种寄生蚤中检出了鼠疫菌。  相似文献   

9.
长爪沙鼠疫源地是我国10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比较活跃的一块疫源地,鼠疫动物病常有发生,也有人间鼠疫的散发与流行。根据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阐述了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分布、发现、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以及该疫源地内人、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当前检验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石渠县蚤类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四川省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蚤目昆虫的种群结构。方法:主要通过梳检鼠体,挖鼠巢穴,探獭洞干等方法检蚤,然后按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到种(亚种);结果:在该疫源地不同地区,不同自然地理生境中的10种动物,青海田鼠巢穴以及喜玛拉雅旱獭洞干,发现蚤类4种11属19种(亚种),且不同地点,不同生境,不同宿主动物间蚤类分布各异。结论:发现该疫地主要宿主青海田鼠主要寄生蚤为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喜玛拉雅旱獭主要寄生蚤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高原鼠兔主要寄生蚤为五侧纤蚤邻近亚种和哗倍蚤指名亚种,藏仓鼠主要寄生直缘双蚤指名亚种,青海双蚤和细钩黄鼠蚤,沙狐主要寄生蚤为同鬃蚤。  相似文献   

11.
本调查发现广西西南边境地区恙虫病主要宿主为黄毛鼠、板齿鼠和黄胸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且分布广泛。调查证实,该地区有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查明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了解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库区的6个乡镇12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8种,以揭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以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天然林保护区莱姆病的媒介蜱类、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潜能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农业开垦区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方面均低于苗圃林半保护区;有蜱叮咬史的员工中,在天然林保护区工作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66.7%,在苗圃林半保护区仅为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45,E-11<0.01,df=1).不同生境亚群中的遗传分散性也存在差异,在天然林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有最大遗传分散系数(Fst)0.557 42.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的系数同样大于零,有统计学意义.在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之间的遗传差异系数最低(0.108 02),表明在这两个样地的亚群之间无显著遗传差异;这些亚群中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其生境相似的变化.结论 西部大开发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描述、血清学及地理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查明了我国以县为单位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从50年代至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的1257个县(市、旗),其中1980年以前633个,1981~1986年新发病县624个,6年中疫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三种类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中,以家鼠型扩大最为显著,1980年仅20个县(占疫区总数的3.73%),1986年增至288个(26.77%);混合型疫区也由98个(18.18%)增至267个(24.81%);而野鼠型则相对稳定。本文还对捕获的25万余只小兽进行检测,查出4目8科37种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研究内容,并在论证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宿主性的同时指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种类是有限的。此外,还在尚无病例报告的111个县(市、旗)检出了带毒宿主动物,证明这些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潜在疫区。本文也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尤其是野鼠型)分布与地势、降水量、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防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全国2000—2020年人间鼠疫情况,掌握疫情的动态与趋势,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2020年中国19省、12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人间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统计分析21年来不同的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特征。结果 2000—2020年中国8省4种鼠疫自然疫源地有人间病例508例。2000—2003年病例发生以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暴发为主,2004—2010年病例发生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主,2010年后的病例发生为各地疫情散发状态。21年间,我国鼠疫病例数量整体逐年下降。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病例病死率(0.24%,1/420)低于另外三种鼠疫自然疫源地病例病死率(Fisher's exact P<0.001)。传播方式以接触染疫动物或被染疫跳蚤叮咬为主(86.42%,439/508),其次是病例间传播(6.89%,35/508)。鼠疫病例临床类型以腺鼠疫为主,发生腺鼠疫的病死率(19/448,4.24%)低于其他临床病型(Fisher's exact P<0.001)。结论 2000—2020年鼠疫人间病例发生数下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啮齿动物种类及其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啮齿动物及其他有关动物的种类、构成与分布。方法 :主要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在不同生境随机抽取样方 ,按洞布夹的方法 ;小型鼠调查在不同生境采用 5m夹线法 ;家鼠调查在农村居民住房中布放板夹。结果 :共发现啮齿目动物 4科 9属 13种 ,兔形目动物 2种 ,食肉目动物 3种 ,食虫目动物 1种。结论 :长爪沙鼠占捕鼠总数的 5 8.9% ,为主要宿主动物 ,分布广泛 ,数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135 stocks of Leishmania major from man, reservoir hosts and sandfli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hin-layer starch-gel electrophoresis of 13 enzymes: MDH, 6PGD, GD, SOD, ASAT, ALAT, PK, PGM, ES, NH, PEPD, MPI, GPI. Homogeneity in this species was demonstrated by identical electrophoretic mobilities in nine enzymes. Polymorphism in four enzymes: 6PGD, GPI, PEPD, ES, gave six zymodemes among the collection. Stocks from sandflies and several species of burrowing rodents we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from man in the same areas. Stocks of Leishmania from North-West India were identified as L. major. In some foci the distribution of zymodemes has som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f particular rodent reservoir hosts. The enzymic homogeneity of L. major throughout its geographical and host range appears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L. major and sandflies of the subgenus Phlebotomus. The status of L. major as a distinct species is supported.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迄今已发现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65种,其中啮齿目29种,两栖蛙类8种,食虫目和家畜各6种,食肉目和实验动物各3种,兔形目、鸟类、偶蹄目和爬行动物各2种,鱼类和节肢动物各1种。除鸟类和昆虫外,其它动物既带菌又能排菌,不仅为储存宿主,也是传染源。鼠类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尤为重要;猪和犬是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鼠类密度大,带菌率高;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猪和犬的带菌率相对高,牛作为七日热型钩体的传染源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由此表明,我国钩体的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且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主要宿主在鼠疫的传播以及鼠疫菌保存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非主要宿主对于鼠疫的传播成为比较经典的鼠疫传播模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现通过动物与鼠疫传播的关系进行阐述,建议在我国的鼠疫监测过程中重视这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监测,将对我国鼠疫防控措施的制定、监测等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