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五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病人经静脉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方法:5例具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到该冠状动脉的伴行静脉,并结扎该静脉的近端,凭借静脉的逆行灌注改善缺血区域的血供.结果:5例病人均存活,旁路流量为51~120(平均78.6)ml/min,术后心绞痛消失,部分病人核素复查显示静脉动脉化后的相关区域灌注改善.结论:冠状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技术可行并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5例。结果15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个月,经彩超及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血流通畅良好。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连续152例住院患者,男88例,女64例,年龄17~82(58±16)岁,共179条(单侧125例,双侧27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直径狭窄70%~100%),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114例(75%)和大动脉炎38例(25%),因患侧上肢间歇性运动无力130例(85.5%),锁骨下动脉窃血138例(90.8%),冠状动脉窃血综合征2例(1.8%),蓝指综合征2例(1.8%),或准备用患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的无症状患者10例(6.6%),经股动脉(n=96)、肱动脉(n=25)或桡动脉(n=3)和联合(n=28)路径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并随诊9个月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133处狭窄性病变(直径狭窄70%~99%)经皮血管成形术均获成功(100%),46处完全闭塞性病变中36处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78.2%)。其中145处病变因单纯球囊成形结果不够满意而置入支架。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后病变狭窄程度从术前的(90±8)%降至(5±8)%,病变动脉直径从术前的(1.0±0.9)mm升至(7.0±0.5)mm(P值均〈0.0001)。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的142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其中135例患者血管通畅,疗效稳定,另有7例发生再狭窄,其中4例为大动脉炎患者,3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安全,近一中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拟CABG术患者1546例共3092条锁骨下动脉,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及同侧椎动脉、乳内动脉的血流频谱情况,发现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时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评价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124条锁骨下动脉)存在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中度以上狭窄,狭窄发生率为6.7%。锁骨下动脉狭窄侧椎动脉逆流51条,无逆流7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椎动脉均无逆流;锁骨下动脉狭窄侧乳内动脉逆流11条,无逆流11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乳内动脉均无逆流。以椎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41.1%,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以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544。结论:根据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均较低,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对指导CABG术桥血管选择避免出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动脉血压、双功能超声、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  相似文献   

6.
《内科》2020,(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患者主要表现为后循环及上肢缺血或使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的心肌缺血。以往临床上由于对该病认识、重视不够以及诊断手段有限,常出现漏诊现象,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诊断该病的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外科血管重建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CABG是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旁路移植在冠状动脉外科兴起,但是除了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旁路移植黄金血管材料,第二支动脉桥血管的选择和使用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的右侧胸廓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旋股外动脉降支应用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采用两种介入方法治疗 2 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  2 0例有症状男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平均年龄 6 3 4岁 ,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87% ,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 116mmHg。经右股动脉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 8例、支架置入术 11例 ,经右桡动脉完成支架置入术 1例。结果 介入操作全部成功 ,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 ,双上肢平均动脉收缩压差降低至 2 4mmHg。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 0例平均随访 18 5个月 ,除 1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患者复发外 ,其余 19例均良好。结论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 ,可以作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0年12月以来,收治9名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均以脑缺血及上肢缺血为主要症状。7例做了动脉造影检查,5例行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由颈肋压迫所致,做了颈肋切除术;手术治疗6例,效果良好。在讨论中,作者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颈肋压迫也可为病因之一。人工血管转流术(尤其是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常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血管腔内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6.2±10.8)岁。患者均表现为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合并上肢缺血症状。运用血管腔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扩式支架,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或改善33例,无效2例,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经康复锻炼后好转;2例操作没成功,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再狭窄3例,支架断裂1例。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神经系统症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的盗血综合征产生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盗血综合征产生的条件和临床意义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及颈动脉B型超声多普勒(C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动脉血管造影(DSA)而确诊。结果8例患者中共发现16处狭窄,4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脑梗死、3例分别经肱动脉及股动脉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及冠状动脉支架。盗血综合征的产生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部位密切相关。椎动脉血流的逆行作为一种侧支循环对缓解患者患肢的症状起着重要作用。在狭窄严重或完全狭窄时,可行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如经股动脉途径失败可改行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比例较高。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出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与程度有关,盗血综合征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的出现可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三种方法在诊断上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如狭窄严重出现症状者可考虑行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小于20%,盗血现象消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发现再狭窄。结论重视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仔细了解右侧锁骨下动脉结构特点,做好手术预案是取得介入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全骨骼化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全骨骼化(skeletonized)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和使用经验。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全骨骼化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1.6)个。组合Y或I血管桥32例,序贯吻合52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8.2±2.8)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事件患者。结论:使用超声刀对动脉血管桥进行骨骼化采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的疗效。方法在18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并在相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自膨式支架,两枚支架成T形。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近段,用0.014微导丝,通过椎动脉狭窄段,到达椎动脉远段;同时将0.018导丝通过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然后沿着0.018导丝将球囊送到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预扩张,沿着0.014导丝,将球囊扩张支架送至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后小心释放;再沿着0.018导丝将自膨式支架送达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术后3~12个月行TCD复查16例。结果14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通畅,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速度增快,考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再狭窄。术后患者的术前症状好转或消失15例,2例自觉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24h突然出现眩晕、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患侧有Horner征,面部疼痛、温觉减退,患侧共济失调。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通过同时置入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恢复正常血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例已证实的SSS患者,应用TRICKS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检查,动态观察血管强化过程,分析双侧椎动脉显影时间的差异。结果6例SSS患者的左侧锁骨下动脉近端起始部闭塞5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患侧锁骨下动脉显影较对侧滞后1~3个时相。结论TRICKS技术是诊断SS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致椎动脉窃血是导致老年人颅脑供血不足的一个常见疾病,经皮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方法。我院血管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或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1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其它分支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2例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中5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17例为多支病变.22例患者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平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2.40±1.04(1~4)支/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靶血管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和高位边缘支.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患者术后平均8.1±1.6天痊愈出院.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安全易行,对有手术适应证的多支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应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了8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96条下肢。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31条(32.3%),胭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22条(22.9%),髂动脉支架+股动脉-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12条(12.5%),股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10条(10.4%)。结果82例中,3例全麻手术病人(4条下肢)于术后死亡,病死率为3.7%;手术成功率为96.3%,总有效率为93.7%;救肢成功率为98.9%;足部创面愈合率37.3%。76例患者(96.2%)被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92.2%;死亡率为3.9%;总有效率为87.6%;截肢率为4.5%,保肢率为95.5%。93.8%(30/32)下肢创面分别于出院2~10个月(平均6个月)后愈合。结论糖尿病下肢缺血行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9.
陈欣  张遵城 《山东医药》2010,50(20):60-6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70%)成功置入支架,9例闭塞锁骨下动脉中8例成功置入支架。46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8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13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发现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12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5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一种常规方法 ,但是由于所采用的移植血管不同 ,导致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治疗常用的血管为大隐静脉 +乳内动脉为标准手术术式。然而诸多原因限制 ,有时大隐静脉不适合作为移植材料。本研究对大隐静脉与上臂头静脉作为移植材料进行比较。方法 接受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组 35例 ,平均年龄 77岁 ,接受乳内动脉 +上臂头静脉旁路移植术组 15例 ,平均年龄 75岁 ,二组之间 ,体重 ,心肌梗死病史 ,心功能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平均移植血管数没有明显差别。结果 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组和乳内动脉 +上臂头静脉旁路移植术组之间 ,乳内动脉的五年累计通畅率分别为 96 %和94 % ,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大隐静脉的通畅率为 70 % ,上臂头静脉为 4 8% ,二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 (P>0 .0 5 )。结论 通过两组间的 5年累计通畅率的比较 ,我们认为在高龄病人上臂头静脉作为移植血管效果差 ,术后通畅率低 ,但可以作为移植血管的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