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3D6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ATB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543例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02株细菌,阳性率18.8%,革兰阳性菌占31.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多数,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药敏结果除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CNS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69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革兰阳性菌590株(82.87%),革兰阴性菌113株(15.87%),真菌9株(1.26%)。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013年100株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98.70%1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增加,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尤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均有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方法无菌抽取临床怀疑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31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G+球菌49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16株。G+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率较低,G-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第二、三代头孢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茵及肠杆菌属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所有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12月临床诊断或疑诊为血液感染的血培养标本细菌分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0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测出病原菌288株,检出率为6.7%。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68株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30株为主,分别占23.6%和10.4%;革兰氏阴性菌中以施氏假单胞菌24株和大肠埃希菌8株为主,分别占8.3%和2.8%。结论:咸阳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由于地区环境不同,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应做定期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确诊的11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资料、血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8株(69.64%),革兰阴性菌为34株(30.36%);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未发现产生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CNS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的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断或疑诊为败血症、菌血症的住院新生儿进行血培养检测,完成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 560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23株,检出率2.72%(423/15 560),其中革兰阳性菌318株(75.18%,318/42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79.25%,252/318),表皮葡萄球菌在各年度比例均居于首位;革兰阴性菌105株(24.82%,105/423),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其次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林,敏感率均在30%以下,而对左氧氟沙星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均为6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较敏感,敏感率均在70%以上。结论:昆明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部分表现为多重耐药,临床应引起重视,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获得早期病原学诊断以及时进行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rsaTREK美国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73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2株占30.02%,表皮葡萄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46株,大肠埃希菌17株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较敏感、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明确诊断,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3-2010年该院血培养分离需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11513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124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0.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4.7%、革兰阴性杆菌占49.5%、真菌占15.8%。排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沙门菌属、马尔尼菲青霉菌和链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无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在95%以上,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达85%以上,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有较普遍的耐药性。结论 2003-2010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提示,血培养分离菌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9546份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111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菌200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931株(占29.9%),真菌171株(占5.5%)。病原菌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7.0%)、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6.56%)、表皮葡萄球菌(5.60%)和铜绿假单胞菌(5.14%)。送检科室排在前五位的是血液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妇瘤科和介入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分别为41.1%和36.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9%和3.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9%和12.8%。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39.2%和61.8%。结论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菌株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1.4%)、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6.5%),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21.6%)、肺炎克雷伯杆菌(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敏感药物有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力奈唑烷。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在88%以上,较敏感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氨曲南、环丙沙星,对伊米配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耐药的细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王辉  杨波 《中国医药》2014,(3):400-40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06例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反应差、体温异常、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少吃、呼吸窘迫.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2%(67/106),排名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大肠埃希菌(16.0%)、溶血性葡萄球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7.5%)、肺炎克雷伯菌(7.5%).耐药菌占30.2%(32/106).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达100.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0~37.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其临床诊治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 ~ 2010年12 195例住院新生儿按微生物血培养检验常规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NCCIS标准判读结果,分析血培养阳性菌株的构成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病原菌349株,其中G+茵291株(83.4%)、G-菌51株(14.6%)、真菌7株(2.0%).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79.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真菌和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CNS) 178株(63.8%);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21株(65.6%)、肺炎克雷伯菌5株(71.4%);MRCNS及产ESBLs菌逐年增多.G+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7.3%、红霉素和氨苄西林均>85%、苯唑西林67.0%、克林霉素48.1%、头孢唑林50.5%;Gˉ菌对目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除头孢他啶(52.9%)外,达76.5%~94.1%,呈多重耐药现象.结论:昆明地区2008 ~ 20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MRCNS及产ESBLs菌逐年增多,且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5年1-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血培养证实阳性的31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81份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培养阳性314份(占10.2%),其中革兰阳性菌151株、革兰阴性菌145株、真菌18株。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占21.6%)、粪肠球菌(占15.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占35.7%)、大肠埃希菌(占7.6%)及阴沟肠杆菌(占1.0%)为主,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是敏感的。结论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方法,对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用Esp型号的血培养仪及Micro Scan 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新生儿科送检的可疑败血症349份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38株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08%、17.39%、13.77%,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是100.0%、94.4%及88.88%,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均为100%。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美国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完成,采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收集21497例血培养,其中阳性标本共计1488例,阳性率为6.9%。分离病原菌共10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8株,占52.4%;革兰阳性球菌398株,占38.0%;革兰阳性杆菌3株,占0.3%;真菌97株,占9.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分别为17.5%、12.1%、7.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108株,检出率59.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CR-ECO)2株,检出率为1.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N)54株,检出率为42.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37株检出率为7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6株,检出率为34.2%,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彭敏颜  吴雪开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89-1790,1792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器、阳性标本转种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294份血培养标本中共获得3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7.95%(137/3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占首位,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55.71%;革兰阴性杆菌占62.05%(224/361),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95%(137/361)、8.31%(30/361)、2.22%(8/361)。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分别占51.72%、35.4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且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药物敏感性;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效。造成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中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连续4年的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BSI的经验性治疗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离的血培养阳性的标本,对病原菌的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进行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共检出病原菌2 473株,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肾内科等,其中革兰阳性菌544株(占22.0%),革兰阴性菌1 786株(72.2%)。前3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942株(38.1%),肺炎克雷伯菌373株(15.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40%和20%左右。大肠埃希菌在2017—2018年有3例碳青霉烯类耐药,2019—2020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9年有1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余3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左右。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梅里埃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采用WHONET6.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送检的血标本共1578份,分离出病原菌203株,阳性率为1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2株(55.2%),革兰阳性菌82株(40.4%),真菌9株(4.4%).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69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和马尔他布鲁菌(20株)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0株)为主,真菌为白色念珠菌(9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大于40%,对氯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小于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大于40%,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小于10%.结论:该院血培养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有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培养中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方法对5400份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5400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细菌594株,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1.0%;其中革兰阴性菌317株,占53.4%;革兰阳性菌261株,占43.9%;深部真菌16株,占2.7%。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败血症和菌血症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