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分布和治疗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在EICU机械通气中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80例(64.5%)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伴有真菌感染21例(26.2%),皆为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1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真菌感染(n=21)与非真菌感染患者(n=59)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高,机械通气和住EICU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无一例死亡,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死亡7例。 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病死率高,对氟康唑耐药,提示应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敏  刘宝  孙耕耘 《安徽医学》2010,31(5):452-454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在ICU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患者(n=51)与非真菌感染患者(n=112)比较,APARCHEⅡ评分较高,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者病死率25.5%,非真菌感染者病死率12.5%。结论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应针对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丽  徐霞 《海南医学》2011,22(12):130-132
目的探讨花都区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情况以及病原性真菌常见种类及其分布。方法采集8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接种MCH培养基和置温箱内25℃培养48~96h。对分离的真菌分别以常规真菌学方法进行形态检查和生化反应。结果从80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分离真菌99株,含酵母菌78株(78.8%)和霉菌21株(21.2%)。酵母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5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克柔假丝酵母菌6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3株、褶皱假丝酵母菌1株、星形假丝酵母菌1株、葡萄牙假丝酵母菌1株。霉菌包括烟曲霉7株、黄曲霉5株、黑曲霉3株、土曲霉3株、构巢曲霉2株、展青霉1株。80例肺结核患者中,单一真菌感染者占80%,复数真菌感染者占20%。其中单一酵母菌感染者54例,占67.5%;单一霉菌感染者10例,占12.5%;酵母菌复数菌感染者8例,占10%;酵母菌与霉菌混合感染者5例,占6.3%;霉菌复数感染者3例,占3.8%。结论花都区肺结核患者病原性真菌感染常见为酵母菌,其中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不同种类真菌感染以及复数真菌感染是肺结核患者治疗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1~12月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02株下呼吸道真菌中以酵母菌属为主,占97.6%.含量高低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62.5%),近平滑酵母菌(11.2%),光滑酵母菌(9.5%),热带酵母菌(7.5%),克柔酵母菌(5.2%).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结论 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合并性病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真菌感染情况.方法 取56例性病及59例无性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行真菌培养并分组,56例性病RVVC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口服伊曲康唑+阴道置乳杆菌,B组26例口服伊曲康唑,C组即59例无性病RVVC患者.结果 56例RVVC患者并发尖锐湿疣[19例(33.93%)]、非淋菌性宫颈炎[11例(19.64%)]等性病.AB两组检出白假丝酵母菌24株(42.8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21.43%),克柔假丝酵母菌9株(16.07%);C组检出白假丝酵母菌37株(62.7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株(15.25%),克柔假丝酵母菌6株(10.17%).痊愈率A组(90.00%)高于B组(61.5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复发率A组(10.00%)低于B组(42.3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RVVC合并尖锐湿疣多见,本地RVVC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合并性病感染菌种复杂难治.抗真菌药联用乳杆菌可调整阴道菌群,提高局部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加强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37例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真菌感染的患者中有2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62.2%;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占78.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2.13%,其次分别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高龄患者,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不合理用药,侵入性操作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最多、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2013-01 ~ 2016-12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 例重症脑血管病( 均需机械通气) ,且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肺部真菌
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 例痰标本未检测到真菌,占59.6%,44 例痰标本显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的病人均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22.9%,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4.7%。统计结
果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病人的年龄、GCS 评分、糖尿病、基础肺病、入住ICU 时间、呼吸
机使用时间、纤支镜检查次数及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 P<0.05) ,且与预后显著相关( P<0.01) ,而与病人
的性别、吸烟及冠心病无相关性( P>0.05) ; 44 例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好转35
例,占79.5%;病情严重死亡9 例,占20.5%,而9 例死亡的病人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只有1 例。结论: 加强
对高龄伴意识障碍脑血管病病人的气道管理、调控血糖,争取尽早脱机拔管离开ICU,尽量减少呼吸道侵入性操
作,对预防重症脑血管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假丝酵
母菌属感染为主,而死亡的病人则以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108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真菌感染以老年人最多见,占71.30%,主要分布在ICU(35.19%)、呼吸内科(18.52%)和老年病科(9.2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首位,占65.0%,泌尿道感染居第二位,占18.33%;70%的真菌感染患者大多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108位患者全部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病原菌分布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占75.00%;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唑类等敏感性高>95%,非白假丝酵母菌<90%.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主.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长期大量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监测等工作,降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张九进 《微创医学》2005,24(5):678-67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COPD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 d者9例、7~13 d者13例、14~20 d者9例、≥21 d者9例,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别为1例(11.11%)、4例(30.77%)、4例(44.44%)、7例(77.78%),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120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124株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6种124株.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6.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9.8%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4%.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氟康唑、伏立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25%.结论 泌尿系真菌感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可作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也是治疗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蒋静  王银娥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6-1618, 1622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后的相关因素,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148例EICU呼吸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撤机成功率和死亡率。 结果随着病人年龄增长,插管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50~59岁组和≥ 90岁组插管时间相对较短(P < 0.05)。各组内不同性别病人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最低(50.0%),死亡率最高(35.7%);40~49岁组和60~6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3.3%和83.9%;40~49岁组和50~59岁组的拔管死亡率较低,分别为8.3%和9.5%,但各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40~59岁为机械通气应用时的最佳年龄段,39岁以下病人机械通气拔管风险较大。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患者98例,对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χ2检验分析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经病原菌分类鉴定,革兰阴性杆菌占所有菌株的56.5%(432/764),排名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37株)、肺炎克雷伯菌(6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2株),鲍氏不动杆菌(34株)、不动杆菌(28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占93.7%,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占29.7%;经单因素χ2检验可见,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均相关(P〈0.05或P〈0.01)。结论掌握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耐药特点及相关因素,对其治疗方案的制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ICU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病例,共32例.结果:32例例序贯性脱机成功28例,占87.5%(28/32)4例发生IMS改行ETMV,死亡2例,占6.3%(2/32.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实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有助于实现尽快撤机,提高抢救成功率.警惕IMS所致突发性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ICU高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12月本院EICU年龄超过70周岁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11年本院EICU共收治高龄患者184例.发生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14.67%;共培养出病原菌65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29.2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茵,占23.08%,肺炎克雷伯菌占12.31%,鲍曼不动杆菌占10.77%。结论呼吸道为EICU高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较为常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生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56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定量培养液浓度≥107 CFU/ml的病原体为气道内致病菌。结果 3年期间机械通气患者每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55%,G-菌(66.05%)仍是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G-菌30.09%,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2013年已上升成为第一位致病菌;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占G+菌62.10%;真菌中念球菌(99.09%)最为多见,白假丝酵母菌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菌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准确把握病原菌的动态变化,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科EICU的4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E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11.24%;下呼吸道感染38例,占67.85%;共检出7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8株,占73.24%;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1周、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抗生素种类≥2种、留置尿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均为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ICU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控制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等,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学构成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6例接受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用无菌吸痰管或纤支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按常规方法送检培养。结果检出致病菌84株,其中G-菌62株(占73.81%),G 菌16株(占19.05%),真菌6株(占7.14%)。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26.19%),不动杆菌属16株(占19.05%),肠杆菌属12株(占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11.9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陈虹  陶娟 《西部医学》2012,24(1):21-23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住院病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系统阅读并分析120例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资料。对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均长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糖皮质激素、体内保留导管、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恶性肿瘤、肺结核患病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的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真菌感染组。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相关患病危险因素,可能是防治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