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HIV药物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进展,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持续治疗。目前正在研究许多新的药物,它们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更好的抗病毒及耐药毒株活性、服用方便等优点。本文阐述了正在开发中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及HIV病毒进入细胞抑制剂,阐述了它们的作用特点、使用剂量、剂型、抗病毒作用的活性及毒副作用,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它们大多将会进入大规模临床研究,并可能获得批准而生产上市。  相似文献   

2.
<正>HIV-1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1]。在临床上,使用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抑制剂来治疗HIV感染被证明是非常有益的。目前,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HIV-1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已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2-3]。与raltegravir作用机制相同的另外一个药物elvitegravir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Raltegravir和elvitegravir作为第一代整合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HIV-1整合酶链转移反应[5-6],因此,它们被称为链转移反应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我国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的流行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掌握我国大规模用药前耐药突变在我国HIV-1感染者中流行情况的本底资料。方法 在第二次全国HIV流行病调查2002年样本中随机选取20%,对于蛋白酶(PR)基因区全长和逆转录酶(RT)20~230氨基酸位点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使用HIVdb-Drug Resistance Algorithm软件进行分析,检测耐药相关突变。结果 分别得到164份PR基因区样本和138份RT基因区样本。PR基因区样本中发现1份(0.61%)样本存在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相关突变,163份(99.39%)样本存在P1次要耐药相关突变。RT基因区样本中发现8份(5.80%)具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相关突变,2份(1.45%)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相关突变。结论 我国未用药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应当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控以减少耐药突变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抗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抑制剂的研发主要依赖于体外筛选方法,因此设计可靠稳定的筛选方法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CCR5为作用靶点的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简介艾滋病在 1981年被首次发现 ,至今人类仍然没有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AIDS规划署估计到 2 0 0 1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达到 4 0 0 0万 ,其中新增感染人数 5 0 0万 ,2 0 0 1年因艾滋病感染造成 30 0万人死亡[1] 。当前 ,对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HIV 1感染疫苗的开发和对艾滋病人病情的控制。HAART(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是针对HIV 1生活周期中复制和裂解两个时期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它采用 2或 3种HIV 1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至少一种病…  相似文献   

6.
近期备受关注的细胞内在抗逆转录病毒因子包括TRIM5a(tripartite motif protein5-alpha,TRIM5α)和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它们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很多工作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2004年Stremlau等在恒河猴体内发现Trim5α蛋白能有效地阻断HIV病毒的感染[1]。Trim5α属于三重基序蛋白( tripartite motif protein,Trim)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蛋白结构中包含一个典型的RING结构域,一个或两个B-Box结构域及一个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域,因此又被称为RBCC蛋白。目前已发现的人类Trim家族基因超过70余种,Trim蛋白家族的基因散在地分布在人类染色体上,其编码的蛋白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Trim蛋白家族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广泛,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成熟及免疫都有密切关系[2]。许多Trim家族成员,还具有限制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能力[3],其中Trim5α蛋白的抗HIV-1活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HIV的强致病性在于其可以在人体蛋白的辅助下侵入人体细胞或与宿主DNA整合。目前,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家Stephen Elledge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己发现并确定了250多种HIV全身播散所需的人体蛋白,为研制新型抗HIV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8年1月10日出版的Science。  相似文献   

9.
抗HIV-1 gp41 合成多肽C34单抗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制备针对C34和C46单抗,并以此为工具研究gp41表位,进一步了解HIV-1包膜蛋白的作用机理和病毒的感染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抗体工具。方法 常规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C34和C46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位点,还用ELISA法、MTTI法及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单抗的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获得了3株抗C34单克隆抗体、2株抗C46单抗。此5个单抗均与C34结合,并抑制N36肽与C34肽复合物的形成;其中效价最高的1G1对H9/HIVⅢB细胞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对H9/HIVⅢB细胞和MT-2细胞的融合无明显影响。结论 得到5株可与C34反应,并可抑制C34与N36多肽结合的单抗,其中1G1所识别的表位可能为增强性或刺激性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获得抗HIV-1 gp41单链抗体与葡萄球菌外毒素A融合表达的重组导向毒素蛋白。方法 人工合成能广泛识别HIV-1 goal的单链抗体(ScFv41)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A(SEA)基因,将SEA基因第227位编码Asp(D)的密码子GAT转换成编码Ala(A)的密码子GCT,并对两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以大肠杆菌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0为载体,分别构建单表达ScFv41的质粒pBV-41和SEA与ScFv41融合表达的质粒pBV-SL41,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通过提高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分子筛层析折叠复性后,检测单链抗体结合活性及重组导向毒素介导的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表达质粒pBV-41和pBV-SL41分别在E.coli B121(DE3)plys中44℃诱导6h、42℃诱导7h得到较高表达,经SDS-PAGE、薄层扫描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14.359%和23.482%,目的蛋白经复性后可与HIV-1抗原条发生良好的结合反应,并且SL41可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并介导其杀伤稳定表达HIV-1 gp160蛋白的靶细胞。结论 成功得到ScFv41与SEA融合表达蛋白SL41,为研制抗HIV-1重组导向毒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黄素等5种蒽醌衍生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等蒽醌衍生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方法: 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衍生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IV-1ⅢB急性感染的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数量,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IV-1 p24的抗原水平,得到相应的50%抗HIV-1有效浓度(EC50)。结果: 大黄素等蒽醌衍生物有较好的体外抗HIV-1活性,表现为:(1) 抑制HIV-1ⅢB感染诱导的合胞体形成, EC50均值分别为(11.44±0.93)μmol/L (大黄素),(51.28±2.86)μmol/L (大黄酸),(90.58±2.30)μmol/L (大黄酚),(8.59±0.38)μmol/L (大黄素甲醚) 和(0.89±0.08)μmol/L (芦荟大黄素);(2)抑制HIV-1ⅢB急性感染的C8166细胞p24抗原产生, EC50均值分别为(11.61±0.56)μmol/L (大黄素),(12.35±4.73)μmol/L (大黄酸),(39.63±2.87)μmol/L (大黄酚), >250 μmol/L (大黄素甲醚) 和(2.75±0.20)μmol/L (芦荟大黄素)。 结论: 大黄素等5种蒽醌衍生物具有不同水平的体外抗HIV-1活性,其中以芦荟大黄素的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方法:根据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3肽,并以此为固相抗原从HIV-1噬菌体Fab抗体库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1株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人源Fab抗体克隆,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特异性和抑制率,序列测定及分析显示该抗体属IgG I亚类,κ型,重、轻链可变区分别属VhⅢ和VκⅢ基因家族。结论:成功地获得了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miR-29的表达和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3[1,25(OH)_2D_3]处理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分为对照组Ⅰ、模型组Ⅰ和给药组Ⅰ,治疗组分为对照组Ⅱ、模型组Ⅱ和给药组Ⅱ。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对照组Ⅰ/Ⅱ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2和14天腹腔注射给药,给药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模型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预防组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21、28天处死大鼠取材,治疗组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21和28天处死大鼠取材。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iR-29a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中的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Ⅰ/Ⅱ中的表达,而miR-29a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Ⅰ/Ⅱ;给药组Ⅰ/Ⅱ中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均低于相应时间点的模型组Ⅰ/Ⅱ的表达,而给药组Ⅰ/Ⅱ中miR-29a的表达则高于模型组Ⅰ/Ⅱ中的表达。结论:MMP1、MMP3、TIMP1和miR-29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3可以促进miR-29表达,抑制MMP1、MMP3、TIMP1的表达;可能是通过miR-29调节包括MMP1、MMP3、TIMP1在内的多种靶基因来发挥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