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锡纯对某些药物的独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月 《光明中医》2009,24(8):1572-1573
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先生精研历代本草著作,运用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等思想,付诸临床实践发掘出许多药物的独特功效.正如他所说:"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用之所制歃;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相似文献   

2.
近代医家张锡纯(以下简称张氏)善用生药,言"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治病"。在其创制的180多张名方中,生山药、生黄芪、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生乳香、生没药运用频率颇高,探析上述有代表意义之生药的应用,管窥其中深奥之医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安洁 《山西中医》2023,(5):52-53
张锡纯先生以体质立说,不拘泥于成法,审证精详,验方确当。言“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其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如“其屡申石膏可发汗,凉而重坠之性善通大便”“、独见熟地用于止泻,少用作闷,多用转不闷”“、以山药为主药,单方重剂,治重病急症”等;《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撰多卷细阐发之,值得我们中医人研究、借鉴、继承。今将部分药物良能略述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正> 《内经》关于治疗法则的论述颇丰富,现摘其精要且与临床比较密切的原文,进行归类,并谈谈个人的运用体会。一、明辨标本1、治病求本:引文:“治病必求于本”。“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体会:本即本原、本质之意。临床上之辨证求因,针对病因进行施治,便是治本之法。例如,发热一证有因外感、内伤之不同,外感发热又有因风寒、风热、暑热和湿热等不同,必须针对其原因来处理。还有,在疾病过程中有主病、兼症之分,必须抓住主病进行治疗,这也是治本的原则。上述原文所说的“先病”、“先逆”、“先寒”、“先  相似文献   

5.
张子和“食疗”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其善用“食疗”。总结其对“食疗”的运用 ,可归纳为三点 :食补、食疗和食养。现略述如下。1 食补食补 ,即以食物调养以补其虚。几邪祛之后 ,成精血不足者 ,当用食物补之。主要用于虚人和病已去而正未复者。《千金方》中云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 ,必凭于药。”张子和继承这一观点 ,明确提出了“养生当论食补 ,治病当论药攻。”他说 ,“善用药者 ,使病者而进五谷者 ,真得补之道也。”“补者 ,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 ,”并形象地把谷肉果菜之属喻为“德赦” ,吐下汗之属喻为“刑罚” ,“德赦 ,兴平…  相似文献   

6.
一、欲治咳血之病,必先明咳嗽之原唐氏认为咳嗽、咳血皆属气病,同属于肺。他说:“盖咳嗽固不皆失血,而失血则未有不咳嗽者。”,无论咳血之实证、虚证、半虚半实证或虚多实少证,则必有咳嗽,“或先咳而后失血,或先失血而后咳,或暂咳即愈,或久咳不止,种种不一,必细推究之,而于失血虚劳,庶得调治之法。”,故他治咳血一证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辨证论治?浅言之,“因势利导”而已,因势即概括辨证,利导即概括论治。清代吴晋笙《景景医话》中说得好:“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温之,故六淫之外因,饮食之不内外因,于我身体本无者,则必散之,泻之,消之,下乏而后安;情之内因,伤及我身体本有者,则必血号益以血,气亏益以气而后可”。从人的生理本质上论,多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风寒暑湿操火六淫之邪,与饮食的过量或不适宜,都是外因侵袭人体,既是外来的因素强加于正常生理的,则必诱发或刺激生理使之演变成病理。祛逐这些外邪时在  相似文献   

8.
<正> 范文甫(1870——1936)名赓治,又字文虎,别号古狂生,浙江鄞县西乡人。清末民初浙东名医。先生儒而后医,家学渊源,执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尤以善用经方。我们在整理范老遗稿中,摘取治疗重危急证案例,简介如下: 一、证重病急药贵于纯先生尝言:“一病之起,必有其因,症形虽多,必有重心。”平素处方用药为数不多,于重危急证则更强调“药贵于纯,最忌杂乱。”俾使药力集中,克邪制胜以收顿挫之效。如治张老翁类中脱证:年迈之人,劳累过度,昏迷不  相似文献   

9.
薛川松 《河南中医》2013,33(7):1016-1017
“药得阴阳五行之偏,是故以偏治偏,必归于平而后病愈”.病乃“气有偏颇”,药物治病是因为“药得阴阳五行之偏”,是以“以偏治偏”.故药物皆有偏性,用之对症即是其治病之基础,不对症即是副作用产生之根源.  相似文献   

10.
辨伪,就是研究书籍的写作年代、作者及内容与它标榜的时代是否相符合的问题。书怎么会有伪的问题呢?《淮南子、修务训》曾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予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说明了古人有一种“好古”“迷古”的习惯,认为三代要比秦汉好,秦汉要比魏晋唐  相似文献   

11.
刘芳  侯军 《广西中医药》1990,13(6):17-18
<正> 南通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姚寓晨善用养阴清营法,以其自拟的养阴清营系列方治疗阴虚火旺月经病,临床效果显著。兹结合验案介绍如下。一、月经先期量多经水不及期而潮,每行量多,有血热与气虚之辨。姚师认为属血热者多,属气虚者少。即使血热又有虚实之分,辨治中不可混淆。张景岳亦谓:“血热者,多先期而至,然必察阴气之虚实”。又谓:“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对于阴虚火旺、热扰血海,经血先期量多者,  相似文献   

12.
张景岳用熟地发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是形的基础 ,形由精生 ,无精则无形 ,所谓“精血即形也 ,形即精血也”。“形以阴言 ,实惟精血二字 ,足以尽之”。“故凡欲治病者 ,必以形体为主 ;欲治形者 ,必以精血为先” (《景岳全书·传忠录·治形论》)。欲填精血者 ,又当以何药为宜呢 ?张景岳首选熟地。这也是张氏一生最具特色之处——善用熟地。试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中 2 9方 ,用熟地者2 2方 ,其适应范围 ,遍及肾、脾、肝、心、肺五脏 ,尤其是前三脏。未用熟地的 7方中 ,仍有 3方在加减项内用了熟地。之所以频频赏用熟地之来由 ,似受上述补虚治形学说的影响。张氏认为“…  相似文献   

13.
中医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迄今虽未完全阐明,但在祖国医学理论上来说,总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医宗必读》在论述体内肿块的形成过程时说:“积(祖国医学称体内肿块为积、症等)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对于体内肿块的治疗,除了一般常用的“消法”以外,还十分强调扶正法的应用。早在宋元期间,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等医学  相似文献   

14.
药用刍议     
药用刍议孙启明古医家中,论药之用者,首推金元李杲,他说:“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元时,李杲弟子王好左继承师说,并伸展其义,曰:“药有使气者,使味者,气味俱使者,先使气而后使味者,先使味而后使气者”。早在梁代,陶弘景对“味”之...  相似文献   

15.
<正>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曾提出:“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表里正邪的虚实相关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研读其间,认为“表实者虽必虚”是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里实者表必虚”虽属至理,后人颇少发挥。今集临床10余年之心得,举数例以证前人高见。1 大肠积热与表虚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脉相连,气息相通。肺主皮毛外以应表,肺卫的宣发敷布正常则表气固密,不易罹患表证。若肺卫不足,则四时不正之气易犯。而肺卫的布行不仅与人体之气的  相似文献   

16.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语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原文云“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第二条)。对于原文中“必大汗出”一语,历代医家争执不休,众说不一。 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注云:“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阳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是也。”高等中医院校教材认为,通过大汗出以衰减其偏盛之阳。本条从全文观之,乃为产后阴血不足、阳盛偏亢之证。阳之所以偏亢,是由于阴血之不足,故其阴血虚为病机的关键,治当补阴和阳,所谓“阳病治阴”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临证三十余年中,应用针刺治疗面瘫症,甚感得心应手,屡见疗效,介绍如下: 刺法根据《灵枢》“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的要求,凡面瘫患侧具有外坚充满,按之则痛,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或皮肤不收,肌肉坚紧,扪诊患侧有条索样结聚凝块、丰满肿胀者,而后根据范围之大小,取五分和一寸长的毫针,将患侧皮肤和毫针用  相似文献   

18.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本”的含义、历来各家学说论说不一,各抒己见。笔者以为“本”之含义博大精深,诸家论“本”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拘泥于某一方面,失之偏颇,未能切中“本”之要义。故略陈管见,以引匮玉。 历代医家依据《内经》条文,对“治病必求于本。”之“本”的含义有诸多论述。为便于陈述,现将诸家论“本”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以“阴阳”论者 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  相似文献   

19.
养生必养德大德必得其寿我国在古代就提出:“养生必养德”的理论。孔子在“中庸”中说:“大德必养其寿”,又说:“仁者寿”。仁字的结构即为二人,其含义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乐于助人,搞好人际关系。孟子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择师之要凡张口即言“怪力乱神”者必非真师;凡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唯我独尊,自搞崇拜者必非真师;凡无视国法国情,言行不利于国泰民安者,必非真师;凡想拉派结帮,占居一方者必非真师;凡自言为某神某佛之化身,或自言高于某仙某佛者,必非真师;凡想新创教派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