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非造血生物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研究表明,EPO 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调亡,从而使其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溶栓或早期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临床转归的有效方法.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不仅对动物的心脏有保护作用,同样对人类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ISK)途径,阻止线粒体转运通道(PTP)开放等干预再灌注损伤递质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促红素组、锌原卟啉组、促红素 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其余4组缺血再灌注心肌中MCP-1、HO-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NA表达增多(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促红素预处理能明显上调HO-1 mRNA表达,并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MCP-1 mRNA表达(P均<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使用锌原卟啉后,促红素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P>0.05);与促红素组比较,锌原卟啉组和促红素 锌原卟啉组大鼠心肌中HO-1mRNA表达均降低,MCP-1 mRNA表达均增高(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促红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HO-1表达并降低MCP-1表达,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A组)、白藜芦醇干预组(B组)、白藜芦醇+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干预组(C组)、白藜芦醇+氨基胍干预组(D组).观察分析得知,B组心肌酶释放量、心肌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活性、NO含量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B组心肌细胞损伤最轻.推测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提高心肌诱导型NOS(iNOS)活性、促进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整体和细胞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松结造成急性心肌再灌注损伤(MRI)模型,在体外以培养心肌细胞缺氧乏糖后复氧复糖为模拟条件,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MRI模型大鼠的心电图(EKG)、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漏出量、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在整体和细胞水平均能改善MRI时大鼠EKG(P〈0.01)、减少心肌酶漏出量(P〈0.01);降低复氧复糖心肌细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提高SOD活性(P〈0.01)减少MDA生成减少ET-1含量(P〈0.01),并适当增加NO含量(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能是通过作用于钙超载、氧自由基生成和内皮细胞损伤等环节有效干预MRI。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血浆肌钙蛋白I及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对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v大鼠48只,分为缺血对照组、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术后14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3d每组各取4只大鼠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大鼠冉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和心肌型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也较缺血对照组减小.血流动力学情况则有明显的改善,且凋亡细胞数量也显著的减少。结论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t9)水平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能够抑制缺血后处理所致的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t9)水平升高,但只能部分消除缺血后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GSK-3信号途径参与介导缺血后处理对离体缺血再灌注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8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地尔硫革组和脂联素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只穿线,旷置90 min.(2)缺血再灌注组:先阻断血流30 min,再灌注60 min.(3)地尔硫(革)组和脂联素组:先阻断血流30 min,于再灌注开始时,从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地尔硫(革)(3.5 μg·g~(-1)min~(-1))或脂联素(60 ng·g~(-1)·min~(-1)),注射2 min,再灌注60 min.各模型组于再灌注60 min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心肌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活性,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含量,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中Caspase 3活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68.50±30.08)μmol/L比(53.25±11.41)μmol/L,P<0.01],AMPK活性、PPARγ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74±0.59)IU/ml比(25.63±4.61)IU/ml,P<0.01;0.1894比0.7949,P<0.01],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6.359±1.355)μmol/L比(10.396±1.901)μmol.L,P<0.01].(2)脂联素组心肌组织中Caspase 3活性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88.75±6.92)μmol/L比(168.50±30.08)μmol/L,P<0.01],AMPK活性、PPARγ含量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27.22 ±4.76)IU/ml比(0.74±0.59)IU/ml,P<0.01;0.8613比0.1894,P<0.01],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5.755±1.045)μmol/L比(6.359±1.355)μmol/L,P<0.01].脂联素可保护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上述作用优于地尔硫(革).结论 脂联素对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心肌细胞AMPK、PPARγ表达,以及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1C-末端多肽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结扎-松解SD大鼠冠状动脉左后降支的方法制作MI/R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n=5);疾病组(D,n=6),结扎30min后开始再灌注;MI/R后干预组(T,n=8),结扎30min后开始再灌注并腹腔注射CT-1C-末端多肽100μg/kg;MI/R前干预组(O,n=8),腹腔注射CT-1C-末端多肽100μg/kg后进行MI/R实验。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观察ST段、心率、PR间期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结扎前4组大鼠的心率和PR间期与正常组大鼠无差别(F=0.6633,p〉0.05);②结扎冠状动脉左后降支30min内,三组大鼠的心率都明显减慢,PR间期也明显延长,与结扎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灌注2h内,疾病组(D)大鼠的心率进一步减慢,PR间期也进一步延长,与结扎后比较,差异不显著;MI/R前干预组大鼠的心率及PR间期与结扎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I/R后干预组(T)大鼠心率无明显变化,与结扎后比较,无显著差异;③缺血30min内,仅疾病组(D)有1只大鼠发生心律失常(16.67%);再灌注后,三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有增加,且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别(x^2=4.419,p〈0.01),其中T组发生率最低(12.5%),O组发生率最高(62.5%),疾病组(50%)。结论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均可导致SD大鼠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并易于再灌注后发生心律失常;②于缺血30min后开始再灌注的同时,施加CT-1C-末端多肽干预,可以防止SD大鼠MI/R后心率进一步减慢,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③SD大鼠接受CT-1C-末端多肽腹腔注射7天后,再遭受MI/R损伤,其再灌注后的心率进一步明显减慢,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家兔MIRI模型,观察L-Arg对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L-Arg保护组和非保护组比较,血清及心肌NOP明显升高(P<0.05);心肌LDH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LDH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L-Arg通过提高机体一氧化氮水平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3.
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1组(IsoP 1组)、异氟烷预处理2组(IsoP 2组)和异氟烷预处理3组(IsoP 3组)。监测复灌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氨酶(LDH)的释放量和心肌存活面积的变化。结果:复灌期间3组IsoP心脏各对应时间点的LVED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30 min时IsoP各组LVDP的恢复均高于IR组(P<0.05),IsoP3组±dp/dtmax在再灌注30 min时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5),IsoP1组+dp/dt max高于IR组(P<0.05);复灌后异氟烷预处理组各时间点的CK、LDH释放量均低于IR组(P<0.01);IsoP2组、IsoP1组和IsoP3组心肌存活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1);预处理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soP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体内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体内分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自由铁。HO-1系统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促进细胞存活、循环稳定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在HIRI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药物或基因工程的方法诱导产生HO-1,能减轻HIRI,目前这一方向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大约南19~25个核苷酸组成,具有转录后渊控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锌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分析金属硫蛋白-1(MT-1)基因在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表达及锌对其基因表达的调节。结果各组家兔心肌组织中均有MT-1基因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MT-1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补锌再灌注组MT-1基因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锌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中,调节其心肌组织中MT-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可能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质胞壁酸(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否参与其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结扎前24h注射LTA,检测心肌再灌注60min后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实时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心肌再灌注末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TA预适应组能显著减少室性心律失常(VA)评分值(P<0.01);LTA预适应还能明显减少I/R后血清CK-MB和LDH的漏出(P<0.01,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Bax蛋白表达则下调(P<0.01)。再灌注末,预适应组iNOS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较I/R组增加了0.71倍(P<0.01),LTA预适应组iNOS蛋白的表达量较I/R组增加了0.96倍(P<0.05)。不论在LTA预适应前或缺血前期给予iNOS抑制剂氨基胍或是单独给予氨基胍,上述观测指标均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TA预适应能显著减轻SHRI/R导致肥厚心肌的坏死和细胞凋亡,iNOS/NO作为触发和效应环节在介导LTA预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明显获益并且改善预后,但是由此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也凸显出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到多个靶点通路,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近几年医学家提出的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和生存活化因子增强两个促存活激酶信号通路成为了再灌注干预治疗的新靶点,从而成为心血管疾病甚至其他血管性疾病的新的切入点。本文拟阐述这两条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为心肌梗死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预处理对肝脏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血液中NO和ET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和血液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肝脏 70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L -精氨酸组(L - arg)、Nω-硝基 - N -精氨酸甲酯 (L - NAME)组 ,观察各组肝功能变化 ,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 NO和 ET及透明质酸 (HA)水平。结果 预处理可减轻 NO水平的下降和血浆 ET的升高 ,防止肝功酶的升高 (P<0 .0 5 )。结论 预处理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NO产生增加、ET产生减少 ,进而改善其微循环 ,减少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