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疹,西医认为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湿互疮或湿气疮,认为是由湿不经一事引发。所谓“湿”,是指身体内部脾虚生湿或感受外湿而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硼硫散治急慢性湿疹1173例陈进荣(福建省东山县陈城中心卫生院,363403)祖国医学文献称湿疹为“浸淫疮”、“血风疮”、“湿毒疮”,它具有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浸淫成片等表现,且易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湿疹而出现皮肤浸润肥厚,鳞屑及苔癣样等损...  相似文献   

3.
湿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分急性慢性两种.慢性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湿气疮”、“湿癣”等,常常因为湿疹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又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如:“鼻疮”,施耳疮,“肾囊风刀”,“胎疮”(奶疮),“四弯风”等.  相似文献   

4.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疮、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中医俗称为奶癣、旋耳疮、四季风、绣球风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儿湿疹、耳周湿疹、异位性湿疹、阴囊湿疹等。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其调养,饮食不节,致脾胃湿困,运化失职,蕴湿不化,或腠理不密,外受湿邪,充于腠理发为本病。因此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湿热互结,化燥伤阴。笔者就  相似文献   

5.
湿疹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治疗之我见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214001)徐明德关键词湿疹,病机,辨证论治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古代医书中虽没有湿疹这一病名,但有类似湿疹的记载,如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绣球风、湿臁...  相似文献   

6.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搔痒性疾患,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在临床症状土又分为丘疹、紅斑、水泡、脓泡、糜烂、皹裂等类型。由于本病表现多种症状和发生于各种不同部位,在中医文献上有很多病名所描述的症状与湿疹相近似,例如粟疮、浸淫疮、黄水疮、血风疮、旋耳疮、燕窩疮等等。本院外科,通过祖国医学文献的复习,結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拟用湿痒油膏治疗急慢性湿  相似文献   

7.
千金饮方治疗湿疹65例敬秀兰湿疹属于中医湿毒疮、浸淫疮、湿癣、干癣、乳头风、口弯风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常用抗组织胺药、镇静剂、维生素、激素及外用安抚剂、剥脱剂治疗,但往往易于复发。近几年来,笔者用李才魁老草医传授的自拟千金饮方治疗湿疹65例,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8.
肛门湿疹中医又称为肛周风、肛门湿疡、血风疮。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疹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瘙痒性皮肤病。中医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区别,其命名亦不相同。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顽固性湿疹临床具有发病时间长或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一般治疗方法难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历代医家认为湿疹之病因病机多与风、湿、热有关,且以内因为主[1]。现代中医普遍认为,形成慢性顽固性湿疹的主要因素为蕴湿日久、风毒凝聚。治疗上主要以化湿、健脾、熄风为主要治疗思路。但对于顽固性湿疹的  相似文献   

10.
湿疹是一种由内、外因素相杂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古籍中虽无“湿疹”一词,但其所属“湿疮”“血风疮”“浸淫疮”“湿毒”历史悠久。中医药对本病疗效较佳,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归根结底咎于机体阴阳失和。现代免疫和中医阴阳的理论体系虽有天壤之别,但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本文从湿疹的中医与西医发病机理的角度出发,基于“阴阳失和”与“免疫失衡”的相关性探讨湿疹的发病原理及其防治,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湿疹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属变态反应、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能有免疫、遗传、神经调节、环境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中医古代文献对湿疹的认识,首见于《金匮要略》,“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医宗金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现代医家延续前人的认识,概括湿疹的病机,不离“风、湿、热”邪,认为湿疹的发病主因先天  相似文献   

12.
一、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湿疹在中医文献中因症状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急性湿疹渗出液多叫“浸淫疮”,丘疹多而散发于全身的叫“恶疮”;慢性湿疹叫“湿毒”,生于小腿的叫“湿气疮”,生于肘窝或腘窝叫“四弯风”,生于耳部的叫“旋耳风”;生于阴囊的叫“绣球风”,名称虽  相似文献   

13.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疾患,治疗比较困难,祖国医学记载为:浸淫疮、黄水疮、风热疮、湿素疮等名,是以发生部位及湿疹性质而命名的。在发病原因上则认为是:风、湿、热为患(湿热生虫)。因此,就以利湿、清热、杀虫、散风为治疗本病方法,尤以外用药最为重要。笔者从多年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出三个外治方剂的疗效非常显著。特介绍如下:处方一:黄连一两,黄柏四钱,雄黄二钱,儿茶一钱,梅片一钱。共研细末。主治:颜面湿疹、脓疹、全身湿疹(有脓泡及水泡者有效),渗出液较多,或兼有烧灼疼痛感者。用法:用香油调成稠泥状(越稠越好),患处用洗药洗净,然后将药厚厚涂于患处,待一时许晾稍干,以纱布包  相似文献   

14.
湿疹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康(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疮;发于腿足的叫湿毒  相似文献   

15.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中医称之为"浸淫疮",发于婴儿的称为"奶癣";急性渗出者称为"湿癣";慢性无渗出者称为"干癣"。婴儿湿疹,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表现。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及头皮。分为渗出性(湿癣)及干燥性(干癣)。此病使患儿哭闹、夜卧不安,易受外界刺激而使病情  相似文献   

16.
枫杨洗剂治疗旋耳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荣  张斌  王秋发  徐志安 《新中医》2007,39(7):105-105
旋耳疮相当于外耳湿疹,是指旋绕耳周而发的疮疡,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浸,瘙痒、渗出多发生于耳部。《外科正案汇编》曰:“耳后缝间皮色红裂,时出黄水津津,名为旋耳疮。”笔者采用枫杨洗剂外洗皮损局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主要以慢性、复发性、炎症性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中医药诊治湿疹的文献,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湿疮”“浸淫疮”“火革疮”“四淫”“绣球风”“奶癣”等范畴,其发病多为脏腑失调,风、湿、热共同影响所致,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病机特点多为标本俱实,慢性期的特点为标实本虚。湿疹的分型虽尚未统一,但主要可分为湿热浸淫、脾虚湿蕴、阴虚血燥和风热蕴肤等证型。中医治疗以口服中药为主,辅以其他中医特色手段,如外用中药、软膏、火针、穴位注射、内外合治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任何性别和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的一种多发性皮肤病,属于非感性炎症疾病的范畴。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湿疹又被称为"学风疮""浸淫疮""顽湿"或"风湿疹"。正如《外科正宗》所言,湿疹是"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1]该病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会因为发生部位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名称。如果在肛门附近发生湿疹,即称为肛门湿疹(eczema of  相似文献   

19.
“湿疹”以其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有糜烂流滋而潮湿之征,故名。由于湿疹所涉范围较广,中医就因其形态、部位的不同而病名各异,如“浸淫疮”、“痛疮”、“湿癣”、“月蚀疮”、“肾囊风”、“血风疮”、“湿毒疮”、“奶癣”、“旋耳疮”等,但总不离乎疮、癣、风之属。本病临床表现常见局部皮肤发痒,皮疹多呈多形性,如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胶黏状液体,甚至结痂、脱屑、或皮损呈苔藓样化。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常缠绵难愈,甚者可达数年之久。发病部位多见于面部和四肢,此外,女性乳房和外阴、男性阴囊等处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防治湿疹     
湿疹是一种多样皮损,瘙痒糜烂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相当于中医的“湿疹”,“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湿疹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覆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皆可发病,而以过敏体质者为多见,冬季易于覆发,也可无季节差异,急性者多泛发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