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近几年内对人工细胞在胰岛移植、肝衰及肾衰中的研究情况。在胰岛组织外包裹一层特殊的人工膜,可以允许透过膜岛索及营养液,但大分子量免疫球蛋白却不能透入,起到免疫隔离作用,且胰岛组织在微囊人工膜内生长良好,并不断分泌胰岛素,故解决了组织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在吸附剂外包裹一层膜,可以改善生物相容性,但在活性碳血液灌流时能短暂地削弱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在应用人工细胞包膜吸附剂治疗肝衰时,还研究了其对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的吸附情况。在肾衰时活性碳血液灌流可以清除有害的中分子量物质;应用人工细胞酪氨酸固相酶血液灌流可以选择性地降低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空的过高的血浆酪氨酸及游离酚。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衰动物模型的血液灌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肾衰动物模型.海藻酸锌络合物为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脲分子的功效,以及对血液相容性、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经动物血液灌流对血液中Bun、Cr的清除率达60%以上,而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将D-氨基半乳糖形成的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于考核人工肝辅助装置的疗效,这一方法已经证明是令人满意的,但必须掌握实验条件,即一些影响因素,才能正确判断其疗效。例如D-氨基半乳糖的用量必须恰如其分,才能使肝损害不致偏轻或偏重,而且能及时测定SGPT值,可供选择时的有益指标。对室温的影响必须重视,高温及低温有使肝损害加重或减轻的不良后果。在建立慢性血液灌流模型时,不同性质的损伤,可能会形成一种干扰因素而影响结果。其他一些肝外因素也须加以考虑:低血容量及血浓缩现象宜尽快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须加以避免;血压须始终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模型大鼠的低皮质醇血浓度值得进一步研究,但炭吸附剂ACAC血液灌流对它并无影响。 我们的研究仅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鉴于大鼠模型的血液灌流,目前为一实用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这些病理生理性的改变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细胞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用含有吸附剂的人工细胞对患者做血液灌流,已是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其适应症有急性中毒、血中铝或铁含量过高及肾衰时辅助透析等。人工细胞正式用于代替血红细胞,包囊人工细胞培养则试用于动物治疗糖尿  相似文献   

5.
作者曾应用SKN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作为慢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历8年经验,共观察275例肝硬化及188例阻塞性黄痘,进行血液灌流518次。 治疗结果用EC-1022计算机分析血液灌流的成效。结果显示与灌流前比较,在蛋白质代谢,肝酶值高度活性等方面与其良好的效果相关;在淋巴细胞、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以及中枢性病损等方面亦均显示与血液灌流的效果确切相关。经血液灌流后有64.2%患者获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动物模型,并采用AA3 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模拟体外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功效,观察AA3 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及对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动物模型,并采用AA3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模拟体外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功效,观察AA3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及对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亲和吸附剂对家兔Ⅲ型变态反应模型血液灌流实验。观察了吸附剂地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效果及其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采用海藻酸锌络合物配位吸附尿素分子 ,研究了这类络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 ,建立肾衰动物模型。海藻酸锌络合物为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 ,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尿素的功效 ,以及对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水溶液中对尿素吸附率达 74 .6 5± 4 .71%。对血液中尿素的吸附率达 6 5 .2 5± 4 .33%。经动物血液灌流对血液中Bun、Cr的清除率达 6 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固定有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血浆中细菌内毒素的亲和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索血症动物模型。用固定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血浆中内毒素的功效,考察了接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及其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血液灌流吸附疗法成功地清除动物模型血液中的内毒素,而且,固定有多粘菌素B的特异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血液灌流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5种亲和吸剂(Affinity Absorbent,AA)中筛选出对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ycle Immune Complex,CIC)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吸附剂AA3,测定其孔结构参数,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高特环免疫动物模型,用AA3吸附剂对运动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灌流清除血中CIC的功效。考察了AA3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及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A3吸附剂对血中CIC的吸附率达41.7%,动物模型血灌流对CIC的吸附率达38.4%。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DAC包囊树脂为吸附剂,对门静脉一次性推注阿霉素大鼠进行血液灌流,观察血浆、心脏及肝组织阿霉素浓度在血液灌流下的影响,探讨DAC包囊树因液灌流配合阿霉素肝血管内灌注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血液灌流组大鼠肝脏阿霉素浓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霉素给药后2、7、15min,,血液灌流大鼠血药浓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30min两组血药浓度接近,60min灌流组低圩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1  相似文献   

13.
虽然早在1895年Jacobi就试验了以血液灌流离体器官,但人工血泵的研制则始于50年前。1930年Gibbs介绍了一种由两支血泵及四个人工心瓣组成的人工心脏。用此装置成功地与动物心脏旁路相接进行灌流。美国克利夫兰Kolff研究小组所研制的人工血泵植入动物首先获得成功。1958年狗体灌流成功,1965年Nose报道了一例小牛试验,存活31小时。20年之后,试验小牛存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DAC包囊树脂为吸附剂,对门静脉一次性推注阿霉素(5mg/kg)大鼠进行血液灌流,观察血浆、心脏及肝组织阿霉素浓度在血液灌流下的影响,探讨DAC包囊树脂血液灌流配合阿霉素肝血管内灌注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血液灌流组大鼠肝脏阿霉素浓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霉素给药后2、7、15min,血液灌流大鼠血药浓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30min两组血药浓度接近,60min灌流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120min灌流组血药浓度校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液灌流120min后大鼠心脏阿霉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亲和吸附剂(Affinityadsorbent,AA3)对家兔Ⅲ型变态反应模型血液灌流实验。观察了吸附剂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效果及其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用于人工肝的新型吸附解毒剂—甲壳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天然甲壳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化学、物理处理,制得一种用于人工肝的吸附解毒剂。经毒理学试验。体外静态测试和两种模型动物实验表明:该吸附解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结合型胆红素和芳杂环氨基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研究黄疸模型动物实验中,实验犬经该吸附解毒剂进行灌流抢救后,在未作复原手术情况下,均能存活下来,且活动正常,未发现不良后遗症及其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非生物型人工肝主要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本文回顾非生物人工肝研究的成果和存在问题,着重介绍新型生物材料、装置和方法的应用概况,总结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提出面临的困难并探讨研究的新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交联琼脂糖包膜活性炭(CAAC)对某些中毒性药物及与肝性脑病发病可能有关的代谢产物如r-氨基丁酸、内毒素、氨基酸等的体外吸附作用。实验证明对此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功能,符合医用吸附剂的要求,对于肝性脑病血液灌流治疗的开展,特别是急性药物中毒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生物型人工肝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生物型人工肝主要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本文回顾非生物人工肝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新型生物材料,装置和方法的应用概况,总结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提出面临的困难并探讨研究的新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 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