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 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低剂量X射线辐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requencies of micronucleated polychromaticelythrocytes,fMNPCE)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能否作为1种自动化方法用于检测早期生物低剂量辐照后遭受的遗传损害。方法每天1次按0.05、0.10、0.40Gy3个低剂量X射线辐照小鼠,连续4次,各剂量各时间点为一动物辐照组;每次辐照20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fMNPCE,观察各时间点和剂量点的微核率动态变化,同时以传统显微镜方法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方法均在第1天的0.05、0.10、0.40Gy辐照组检测到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以后3d的各剂量辐照组fMNPCE升高更为显著(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呈显著正相关性(r=0.984,P〈0.01)。结论骨髓fMNPCE可作为低剂量辐射条件下的辐射生物计量检测指标,并町用流式细胞术自动化检测。 相似文献
5.
汇集了部分课题中阴性对照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测试数据以供参考:KM小鼠为2.28(0~5)‰,BALB/c小鼠为1.67(0~3)‰,SD大鼠为2.33(0~4)‰,Wistar大鼠为2.0(0~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单一荧光试剂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和简单的单激光流式细胞仪(FCM)计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达到了解化合物诱导微核作用的目的。方法分别以环磷酰胺(CP)处理雄性KM小鼠和SD大鼠,采用AO荧光染色和单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和大鼠骨髓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MNPCE)及含微核的成熟红细胞(MNNCE)的微核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CP浓度的增高,骨髓中MNPCE和MNNCE也相应增多,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同时和手工计数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AO_FCM自动化检测方法完全适用于小鼠和大鼠骨髓MNPCE及MNNCE微核率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对无细菌、病毒感染的无菌豚鼠和无菌兔与普通豚鼠和普通兔之间的骨髓嗜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率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带菌环境对豚鼠和兔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普通豚鼠和普通兔骨髓嗜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率分别比无菌豚鼠和无菌兔高11倍和8倍多。在遗传背景、环境理化因子作用相同情况下,微生物可能是引起微核率升高的直接原因。无菌豚鼠和无菌兔自发微核率低,可作为检测环境中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物的优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栓驻(钾)明矾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从500mg/kg至5mg/kg各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钾)明矾不同剂量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钾)明矾可诱发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且诱变效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小鼠经2次腹腔注射平阳霉素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和外周血PCE及正细胞(NCF)微核率的诱导情况,结果表明,外周血PCE微核率与骨髓PCE微核率几乎为完全关(r=0.99),只是外周血PCE微核率的峰值比骨髓PCE微核率峰值滞后24小时,而外周血的微核率随染率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在染毒第7天基本与骨髓及外周血PCE微核率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遗传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每天 2 5 0mg kg(高剂量组 )、12 5mg kg(低剂量组 )的胸腺肽连续 10d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实验另设以生理盐水 10ml kg代替胸腺肽的阴性对照组 ;于第 9、10两天以 40mg kg剂量腹腔注射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末次注射后 6h处死小鼠 ,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胸腺肽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诱导的微核率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小于 0 0 1,高低两个胸腺肽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 (12 5 0± 3 88)‰、(14 75± 3 42 )‰ ,(2 2 5 8± 4 98)‰。结论 胸腺肽具有拮抗或修复环磷酰胺诱导的遗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隔日T-2毒素灌胃,持续6周后,观察毒在体内诱导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出现微核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给予1.0mg/kg体重的T-2毒素可诱导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阳必一实验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T-2毒素可引起小鼠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畸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提高复方穿心莲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方中的穿心莲、路边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RP-HPLC法测定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质量分数.结果 TLC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穿心莲内酯在0.024~0.2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36%(RSD=1.56%,n=6);脱水穿心莲内酯在0.038 4~0.38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52%(RSD=1.55%,n=6).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有利于复方穿心莲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Shi-madzu Shim-pack XR-ODSⅢ(2.0mm×75mm,1.6μm);流动相:甲醇-水(48:52);流速:0.3mL/min;检测波长:穿心莲内酯为225nm,脱水穿心莲内酯为254nm;柱温:30℃.结果:穿心莲内酯在10.065~ 161.04ng(r =0.9996)、脱水穿心莲内酯在5.14~82.24ng(r =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穿心莲内酯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1.03%(n=6);脱水穿心莲内酯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1.33% (n =6).结论:本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穿心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对环磷酰胺抗肿瘤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穿心莲(APN)提取物对小鼠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APN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180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时APN能明显增强Cy的抗肿瘤效应。此外,APN还能减缓Cy所致白细胞降低的速度和减轻白细胞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碳纤维增强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棒对小鼠骨髓和外周嗜多染红细胞 (PCE)的致突变作用 ,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 :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不同时间浸提液给昆明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 (ip)染毒 2 4h后取样 ,以及 72h浸提液的不同时间取样观察其对小鼠骨髓和外周血PCE微核率的诱发作用 ,并与空白对照比较。结果 :所研制的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浸提液并不诱发微核增加 ,PCE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不诱发骨髓和外周血PCE微核率增加 ,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穿心莲和当归对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再释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均匀分为7组(6个用药组和1个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分别对穿心莲和当归高、中、低浓度用药组小鼠用穿心莲和当归水煎液进行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5 d,然后分别采血分离红细胞观察其血红蛋白再释放的情况,并用BandScan扫描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高浓度的穿心莲和高浓度的当归都能使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再释放增强。结论:穿心莲和当归水煎液均能影响实验小鼠的血红蛋白再释放,但影响程度随浓度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