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脐带延迟结扎(DCC)和脐带挤压(UCM)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该试验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11月15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出生、胎龄30~33+6周早产儿46名,随机分为DCC组(23例)和UCM组(23例)。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生后0.5~1 h、(24±1)h、(48±1)h、(72±1)h超声多普勒测得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生后第1天检测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DCC组和UCM组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分别为21例和23例。DCC组和UCM组两组患儿生后各观察时间点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生后第1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CC和UCM对30~33+6周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婴儿期食物过敏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NR  Li HQ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777-781
目的了解婴儿期食物过敏(FA)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食物耐受的累积概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耐受形成的预测因素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鸡蛋、牛奶耐受的累计概率在诊断后1年分别为31%、42%;2年为62%、63%;3年为80%、77%;4年后均可达100%。牛奶、鸡蛋过敏患儿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是持续牛奶、鸡蛋敏感的预测因素(OR=2.535,95%CI:1.159~5.543;OR=2.654,95%CI:1.302~5.410,P均〈0.05)。本组13例患儿发生其他FA,危险因素是持续鸡蛋敏感(OR=6.109,95%CI:1.818~20.527,P〈0.05);4例发生变态反应性鼻炎,15例发生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是持续鸡蛋敏感和呼吸道过敏症状(OR=3.596,95%CI:1.429~9.045;OR:4.235,95%CI:1.152~15.563,P均〈0.05)。结论至少75%的鸡蛋或牛奶过敏患儿在诊断后3年内可获耐受。10.9%、12.6%和3.4%的FA儿童发生其他FA、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加强持续FA高危儿的筛查和管理,可能有助于改善FA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Tang QY  Wang Y  Feng Y  Tao YX  Wu J  Cai W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38-842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组)6例和非PNAC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PNAC组12例和非PNAC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PNAC总发生率为2.94%,甲组PNAC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PNAC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值为0.242,95%CI为0.088~0.666)。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值为0.827,95%CI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g±743g比2393g±764g,P=0.045;OR值为1.001,95%CI为0.999~1.002),而平均PN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PNAC组(其中PN持续时间32d±30d比13d±10d,P=0.000;OR值为1.072,95%c,为1.032~1.112。PN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kcal/(kg·d),(1kcal=4.184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值为1.066,95%CI为1.012~1.122)。非PNAC组体重增加与PNAC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比(9±19)g/d,P=0.175]。结论PNAC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超过2周、PN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液体摄入量对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不同补液量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早产儿合理补液提供依据。方法以生后早期补液量为干预措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纳入对象,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总病例数438例。生后1周时补液量〉150ml/(kg·d)的亚组患儿,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86,95%CI:1.25~6.51;OR:8.32,95%CI:1.56~44.52),与生后1周时补液量在130~150ml/(kg·d)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补液量组最大体重下降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WMD=-2.54,95%CI:-3.95—-1.19);两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颅内出血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高补液总量摄入1〉150ml/(kg·d)]给临床转归带来不利影响,而生后1周时130~150ml/(kg·d)的补液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吗替麦考酚脂(MMF)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P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等中关于MMF治疗PLN疗效和安全性的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6月30日,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为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率、病死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闭经、感染、带状疱疹、WBC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6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4篇RCT文献(n=1 032)进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7篇为B级,7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MMF组完全缓解率(OR=2.16,95%CI:1.31~3.55)、总缓解率(OR=1.51,95%CI:1.10 ~2.07)显著高于环磷酰胺(CTX)组;MMF组闭经发生率(OR=0.16,95%CI:0.05~0.50)、感染发生率(OR=0.38,95%CI:0.23~0.61)和WBC减少发生率(OR=0.43,95%CI:0.27~0.71)均显著低于CTX组;两组病死率、ESRD发生率、部分缓解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带状疱疹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MF组病死率、ESRD发生率 、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复发率、SCr倍增发生率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带状疱疹发生率与CTX/硫唑嘌呤(AZ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F组闭经发生率(OR=0.20,95%CI:0.07~0.61)、感染发生率(OR=0.46,95%CI:0.22~0.99)和WBC减少发生率(OR=0.12,95%CI:0.03~0.52) 显著低于CTX/AZA组。结论 现有的证据显示,MMF疗效与CTX或CTX/AZA相近,安全性方面优于CTX或CTX/AZA。有关PLN患儿MMF的疗效需进一步的RCT研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延迟脐带结扎(DCC)对足月儿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1970年1月起至2013年4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 6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立即结扎脐带相比,DCC可以明显提高足月儿出生后血红蛋白的水平(MD=2.19,95%CI:0.36~4.02),对足月儿6个月内血红蛋白的水平没有影响(MD=0.29,95%CI:-0.17~0.75),对足月儿6个月内贫血的发生率没有影响(RR=0.71,95%CI:0.45~1.12),但增加足月儿出生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RR=2.87,95%CI:1.24~6.62),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没有影响(RR=2.46,95%CI:0.93~6.52)。结论 DCC能改善足月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但关于合适的延长时间没有研究进行评价,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合适的DCC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 Knowledge、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有数据库均检索至2014年3月。查找临床路径应用于d,JL支气管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患儿共24559例,临床路径组12269例,传统治疗组122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不仅缩短了支气管肺炎患儿住院天数[MD=-1.21,95%CI(-1.95,-0.48),P=0.001],而且还降低了住院总费用[SMD=-3.68,95%CI(-5.04,-2.32),P〈0.0001],减少抗生素使用天数[MD=-1.20,95%CI(-1.51,-0.89),P〈0.00001],进一步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OR=1.67,95%CI(1.03,2.77),P=0.04]和患者满意度[OR=6.12,95%C1(3.12,12.04),P〈0.00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d,JL支气管肺炎管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流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儿科杂志》2014,(1):17-22
目的了解上海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现状、特点及影响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9-12月抽取上海7个行政区13500名0~14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及现场问诊、体检的方式完成调查。分析儿童哮喘患病现状及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哮喘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共发放儿童哮喘初筛问卷13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179份,初筛问卷应答率97.62%,其中男性7054名,女性6125名;最终确诊哮喘患儿998例(7.5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8.48%(598/7054),显著高于女性(400/6125,6.53%,x2=17.75,P〈0.001);患病率较高的年龄段集中在3—8岁,哮喘患儿(545例)占该年龄段儿童(5212例)的10.46%,54.61%(545/998)的患儿首次发病在3岁以内;呼吸道感染(838例,84.97%)是哮喘发作的首位诱因;男性(OR=0.25,95%CI:0.12~0.45),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OR=2.65,95%CI:1.27~5.55),有个人过敏性疾病史(OR=9.57,95%CI:4.59~19.97),早期使用抗生素(OR=0.61,95%CI:0.49~0.83)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确诊患儿中,463例(46.39%)患儿使用过吸人激素,740例(74.15%)患儿使用过支气管舒张剂。结论上海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0年前的4.52%显著升高,其发病与患儿性别,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早期结扎”意味着生后1 min内结扎脐带,而“晚期结扎”意味着出生5 min后结扎脐带.瑞典、美国、加拿大对新生儿生后血容量的改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健康足月儿在最初的几次呼吸后已获得90%以上的血容量.基于上述发现以及当时缺少专门的指南,从出生到结扎脐带之间的时间开始缩短.大多数情况下,维持婴儿于胎盘水平或以下,并于生后15 ~20 s内结扎脐带.尽管许多关于早产儿和足月儿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估了生后立即结扎和延迟结扎脐带(生后30~60 s)的利弊,但是,结扎脐带的最佳时机尚不确定,且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诊断的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时间MRI序列的信号特点及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首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9例晚期早产儿的MRI片重新阅片,按照脑损伤评估标准得出诊断,其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对其中271例确诊脑白质损伤(CWMD)的MRI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CWMD的信号特点、损伤部位及结局。结果 ①晚期早产儿发生脑损伤332例(51.2%),其中CWMD 271例(41.8%),以局灶性CWMD为主(62.7%,170例);颅内出血112例(17.3%),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5.4%(62/112)。②非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男性(OR=1.510,95%CI:1.067~2.136,P=0.020)、阴道分娩(OR=2.367,95%CI:0.251~22.294 ,P=0.000)、早发型败血症(OR=2.194,95%CI:1.159~4.155,P=0.016)及抢救复苏史(OR=3.784,95%CI:1.908~7.506,P=0.000)。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阴道分娩(OR=7.195,95%CI:4.249~12.184 ,P=0.000)和早发型败血症(OR=2.692,95%CI:1.185~6.117,P=0.018)。低钙血症(OR=2.593,95%CI:1.343~5.005,P=0.005)、晚发型败血症(OR=1.533,95%CI:1.012~2.323,P=0.044)和抽搐(OR=4.006,95%CI:1.790~8.970,P=0.001)是非出血性脑损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出血性脑损伤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抽搐。③局灶性CWMD 65.3%仅累及一处损伤,主要集中在侧脑室后脚(53.5%),有97.1%病灶消失或病灶范围减少;广泛性CWMD 79.2%累及胼胝体和内囊;弥漫性CWMD 50%合并灰质损伤,全部发生软化。④生后2周内,D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0%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无变化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低信号。局灶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弥漫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2周以内。结论 晚期早产儿仍然容易受产前产时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对有高危因素,或早期出现临床表现或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选择生后2周内(1周内最佳)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局灶性CWMD预后较好,合并有灰质损伤或弥漫性CWMD预后极差,需要动态随访,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胎龄≤32周(OR=3.29,95%CI=2.76~3.91)、出生体质量≤1500 g(OR=2.68,95%CI=2.24~3.20)、孕母有合并症(OR=1.59,95%CI=1.23~2.06)、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OR=2.42,95%CI=2.06~2.84)、机械通气(OR=3.23,95%CI=2.55~4.09)、代谢性酸中毒(OR=2.88,95%CI=2.04~4.05)、使用高浓度氧(OR=2.98,95%CI=1.63~5.44)、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69,95%CI=0.55~0.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57,95%CI=1.04~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OR=0.99,95%CI=0.84~1.17)、多胎(OR=1.05,95%CI=0.79~1.40)、性别(OR=1.25,95%CI=0.97~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孕母有合并症、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机械通气、代谢性酸中毒、使用高浓度氧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阿奇霉素(AZM)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截止2019年2月17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AZM用于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干预组667例,对照组651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AZM辅助治疗不能缩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住院时间(MD=-0.29,95% CI:-0.62~0.04,P=0.08)及用氧时间(MD=-0.33,95% CI:-0.73~0.07,P=0.10);可以缩短患儿喘息(MD=-1.00,95% CI:-1.72~-0.28,P=0.007)及咳嗽缓解时间(MD=-0.48,95% CI:-0.67~-0.29,P < 0.00001)。菌群分析结果提示,AZM能有效减少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OR=0.24,95% CI:0.11~0.54,P=0.0006)、嗜血杆菌属(OR=0.28,95% CI:0.14~0.55,P=0.0002)和卡他莫拉菌(OR=0.21,95% CI:0.11~0.40,P < 0.00001)的检出率。结论 AZM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短患儿咳嗽及喘息缓解时间,但对住院及用氧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产科顺产出生的早产儿,分别按挤压脐带、延迟脐带结扎及常规脐带结扎三种方法结扎脐带,每组各纳入100例,对3组早产儿出生12 ~24 h的Hb、Hct和部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延迟脐带结扎组Hb(g/L)高于挤压脐带组和常规脐带结扎组[(204 ±25)比(196±16)、(185±12)],挤压脐带组高于常规脐带结扎组;延迟脐带结扎组Hct(%)高于常规脐带结扎组[(67.5±3.0)比(65.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贫血的比例均少于常规脐带结扎组(败血症:11%、13%比24%,NEC:6%、5%比15%,贫血:21%、12%比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生RDS、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住院时间(天)和住院费用(万元)均低于常规脐带结扎组[住院时间:(28.7±1.5)比(32.4±1.3)、(36.2±1.4),住院费用:(3.1±0.2)比(3.2±0.4)、(3.9±0.3)],挤压脐带组低于延迟脐带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挤压脐带和延迟脐带结扎可减少早产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易于临床开展,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莺  徐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4):1880-1882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IMS)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2月63例IM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钙、超高热,及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脏器衰竭数目对患儿进行分组,对各项危险因素行χ^2检验,比较组间患儿的病死率。结果63例患儿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2.1%。并代谢性酸中毒与未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20,95%CI=1.0~10.24,χ^2=4.76P〈0.05),且病死率随着血pH降低而升高(Pearson列联系数=0.49,χ^2=9.80P〈0.05)。存活48例与15例死亡患儿PCIS评分相比有显著差异(t=7.798P〈0.05)。PCIS≤80分与〉80分患儿的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12.73,95%CI=1.78~91.04,χ^2=13.24P〈0.05)。血糖〉12mmol/L的患儿与血糖〈12mmol/L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73,95%CI=1.46~9.54,χ^2=8.73P〈0.05)。并低血钙与未并低血钙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3.0,95%CI=1.23—7.31,χ^2=6.30P〈0.05)。体温≥41℃与体温〈41℃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3.0,95%CI=1.34~6.74,χ^2=3.97P〈0.05)。脏器衰竭≥3个与脏器衰竭〈3个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7.88,95%a=2.85~21.78,χ^2=17.66P〈0.05)。结论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钙、超高热、低PCIS评分及多脏器衰竭可能是IMS的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观察各种因素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酵母多糖花环试验法对5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测定红细胞C3b补体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RBC-ICR),并与10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结果1.高胆红素血症患儿RBC-C3bR低于正常新生儿,而RBC-ICR则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显著性(Pa〈0.01);2.不同总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间比较,RBC-C3bRR无统计学差异(Pa〉0.05),RBC-ICR有显著性差异(Pa〈0.05);3.不同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间进行比较,RBC-ICR有显著性差异(Pa〈0.05),RBC-C3bRR无明显差异(Pa〉0.05);4.相关分析表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RBC-ICR与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a〈0.05);RBC-C3bRR与光疗时间呈正相关(P〈0.05);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胎龄、日龄、喂养方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a〉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新生儿,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光疗时间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9月有关中国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5 309例,对照组6 404例。Meta分析显示,家族哮喘史(OR=5.246,95% CI:3.435~8.011)、家族过敏史(OR=4.627,95% CI:2.450~8.738)、特应性体质(OR=4.659,95% CI:2.511~8.644)、变应性鼻炎(OR=11.510,95% CI:6.769~19.574)、湿疹/皮炎史(OR=4.919,95% CI:3.514~6.886)、患儿过敏史(OR=4.732,95% CI:2.802~7.989)、食物过敏史(OR=5.890,95% CI:3.412~10.166)、药物过敏史(OR=4.664,95% CI:2.637~8.252)、家中有霉斑(OR=2.483,95% CI:1.671~3.690)、家中种花草(OR=1.748,95% CI:1.383~2.209)、房屋装修史(OR=2.823,95% CI:2.206~3.935)、剖宫产(OR=1.894,95% CI:1.166~3.077)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OR=0.508,95% CI:0.396~0.653)。结论 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家族哮喘史、家族过敏史、个体特应性体质、过敏史、过敏合并症、剖宫产出生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可增加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而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ZQ  Fang F  Guo ZF  Chen Q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592-598
目的评价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儿童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纳入用英文或中文发表的比较α干扰素与非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42个HBsAg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2年,α干扰素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31.1%vs12.4%,OR3.17,95%CI(2.00,5.02),P〈0.00001],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33.9%vs16.2%,OR2.59,95%CI(1.70,3.96),P〈0.0001],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5.5%vs1.2%,OR3.44,95%CI(1.20,9.89),P=0.02],丙氨酸氢基转移酶(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43.0%vs27.7%,OR1.99,95%CI(1.16,3.42),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30.4%vs12.8%,OR2.90,95%CI(1.56,5.39),P=0.00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相比[1.9%vs0,95%CI(0.42,18.13),P=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儿,α干扰素可能有使HBeAg转阴、HBV-DNA转阴、HBsAg转阴、ALT复常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效应,但未能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α干扰素的效应尚需更多高质量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对铁岭县农村1840例新生儿体温监测发现:新生儿冷伤381例,发病率20.7%。冷伤患儿死亡15例,病死率3.7%。本病主要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91.2%)。发病率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春冬寒冷季节(27.8%~34.5%)显著高于夏秋温暖季节(5.8%~9.1%),P<0.05;产室温度愈低,发病率愈高(F=47.79,P<0.01),室温>21℃,发病率低(7%);胎龄<37周的早产儿(37.9%)高于足月儿(20.4%),差异显著(x2=5.32,P<0.05);体重≤2500克者(29.4%)高于体重>2500克者(20.3%),P<0.05。且发现未按时喂哺或患病新生儿冷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21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TBA升高(TBA > 24.8 μmol/L),将早产儿分为TBA升高组(53例)和非TBA升高组(163例)。对可能导致TBA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BA升高和非TBA升高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84,95% CI:1.53~9.64)、新生儿败血症(OR=2.56,95% CI:1.01~6.47)是早产儿TB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TBA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有关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通过对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导致中国不同地区儿童人群中哮喘患病率差异的原因。方法对10902名来自北京、广州、香港三城市的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按照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ISAAC)第二阶段方案,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完成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3479名儿童进行吸人性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对哮喘、特应性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过去12个月喘息的现患率分别为:香港5.8%,北京3.8%,广州3.4%,香港显著高于中国大陆(OR1.64,95%CI1.35—1.9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煤气煮食(OR2.08,95%CI1.32—3.26)、海绵枕头(OR1.94,95%CI1.19—3.16)、房间潮湿(OR1.84,95%CI1.25—2.71)均是“近期喘息”的危险因素。而棉被的使用(OR0.70,95%CI0.56—0.87)、母乳喂养(OR0.79,95%CI 0.66—0.96)及参加日托(OR0.73,95%CI0.59—0.88)是“近期喘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具有中国大陆生活特征的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母乳喂养、参加日托、使用棉被、使用非海绵的枕头、非煤气的煮食燃料、家中墙上或天花板没有潮湿霉点)是导致中国香港与大陆儿童哮喘患病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