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查脑瘫儿在治疗前后的能区发育,探讨患儿的发育结构及治疗后的能区进步情况。方法采用Gesell量表对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长期康复治疗的脑瘫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发育测查,治疗后期对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不同粗大运动功能进步情况。结果 105例患儿完成测查,其中痉挛型74例,占70.48%,不随意运动型24例(22.86%)。脑瘫儿各能区的发育商均值在低下-边缘水平,大运动能区分数最低(56.22±16.64)。不同类型脑瘫的能区发育是不同的,痉挛型双瘫以大运动能区(51.92±10.18)、偏瘫以细动作能区(66.07±25.90)、不随意运动型以大运动(43.64±14.64)及细动作能区(47.07±19.27)发育商落后最明显。治疗后,患儿各能区的发育龄均有进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运动能区的进步月龄最少(P0.05)。治疗后大运动能区和应物能区的发育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功能分级越高,大运动发育月龄及发育商越低、治疗后的进步月龄越少(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能区障碍分布不同,大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核心症状,且系统康复治疗后,进步最缓慢。临床工作中,应定期应用Gesell发育测查量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出生后体格和智能的发育,为科学育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1:1配对条件选择婴儿出生时巨大体重与正常体重各58名,分别于1岁、3岁时测量体重、身长、头围体格指标;用盖塞尔发展量表测查智能水平.[结果]巨大胎儿组1岁时体重、身长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0.05),3岁时体重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胎儿组1岁和3岁时肥胖发生率亦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0.05);巨大胎儿组1岁时除言语能力外,动作能、应物能和应人能均低于正常体重儿组(P<0.05),3岁时动作能和应人能仍然低于正常体重儿组(P<0.05).[结论]巨大胎儿3岁前体格发育以超体重为主,智能水平则以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干预对发育临界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筛查出的总发育商为70~85分的0~6岁发育临界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的基础上的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基础上,还进行了早期综合干预,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测查,比较两组发育临界儿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发育商数、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提高发育临界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朱锦渊 《现代保健》2010,(28):41-42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发育监测与早期于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因生后窒息和早产在NICU住院的患儿,1个月时随访,发现有肌张力异常者77例,给予早期干预,定期评估监测。坚持随访治疗者36例为干预组,失访未系统治疗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满周岁时(纠正年龄)召回用Gesell量表测定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瘫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对提高高危儿DQ值、降低脑瘫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对照组(n=33)给予常规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研究组(n=33)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增加构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言语清晰度评分、构音障碍评分、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包括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包括语言能力、精细运动能力、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给予增加构音治疗的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提高患儿语言功能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改善语言发育迟缓预后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瘫(CP)常见高危因素构成比例及其与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中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高危因素对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交大一附5%92保科就诊的0-1岁CP高危儿60例。采用BSIDⅡ评估受试对象智力与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用GE公司3.0T磁共振仪进行颅脑MRI检查。将高危因素与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和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P高危儿最常见高危因素为早产(41.67%),最常见影像学异常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占46.81%。低出生体重与PVL均于早产儿多见,与足月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4.06和4.06,均P〈0.05)。BSID显示受试对象中31.67%智力发育迟滞(MDI≤69),58.33%精神运动发育迟滞(PDI≤69)。MDI与PDI评级分布区间有显著差异(χ2=11.26,P〈0.01)。胎龄与PDI微弱负相关(r=-0.28,P=0.03),但与MDI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①早产作为CP常见的高危因素,常合并低出生体重;②早产较足月更容易导致PVL;③与智力障碍相比,CP高危儿运动障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 探讨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提高运动发育程度的可能性。方法 对307例脑瘫高危儿进行随访。并对其中140例有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进行干预。以Gesell测试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两个能区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40例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在早期干预前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结束后, 正常组儿童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方面均明显优于脑瘫组(P<0.01)及对照组(P<0.01);脑瘫组和对照组在精细运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大运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家庭干预对提高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瘫的严重程度, 尤其是在精细运动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肌肉注射对脑性瘫痪(CP)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100例,分为肌肉注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肌肉注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MNGF;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发展指数(PDI)所得分数及运动功能。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肌肉注射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53,P<0.05);随访2年后,肌肉注射组50例患儿中无脑瘫病例发生,常规组50例患儿有3例发生脑瘫,脑瘫发生率为6.00%。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运动商(TM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肉注射组:t值分别为4.062、4.027、4.909;常规组:t值分别为2.264、2.619、3.098,均P<0.05),且肌肉注射组患儿FMQ、GMQ、TMQ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7、2.433、2.286,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05)。结论脑瘫高危儿连续应用MNGF能够有效预防脑瘫发生,降低脑瘫发生率,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高危因素对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发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及其测量工具对1岁、2岁和3岁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研究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大运动、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的发育商及总体发育商,并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比较。结果 1岁时,两组儿童精细动作和社会行为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岁时,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岁时,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1、2、3岁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适应能力发育商、语言发育商、社会行为发育商、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1、2、3岁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适应能力发育商、语言发育商、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是影响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潜能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在我院康复的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引导式教育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等各项指标发育商(DQ)值变化.结果 两组各项DQ值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引导式教育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1.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凡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36-113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00例早产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三组儿童均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岁时,干预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行为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未干预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适应行为DQ、大运动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1)。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早期家庭干预能促进早产高危儿的智能发育,1岁时在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方面可与正常儿童相近。早起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导家长参与高危儿早期干预,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促进代偿性康复,预防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方法 2009年2—8月,月龄2个月以内高危儿60例,根据病情及家长意愿将分为3组:第一组一对一训练、第二组功能训练师与家长共同配合训练、第三组以家庭为中心训练,同期选2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训练指导。这4组婴儿均参加常规检查,进行Gesell智能发育评估。结果第一、二、三组婴儿6个月时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时发育商已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均P>0.05);3、6个月时大运动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3、6、9个月时适应性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结论 3种干预形式都行之有效,能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减少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小于胎龄儿气质和发育筛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气质和发育情况及其二者的关系,为高危儿童的早期医疗干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arey气质问卷评定6~7月龄SGA儿童的气质,12月龄时,以DST评价SGA儿童的智力、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力,选择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作为对照组。【结果】SGA组消极型气质类型的检出率高于AGA组,且SGA组发育商可疑者的检出率高于AGA组。SGA组中,难于抚养气质的婴儿智力指数和发育商得分均比易于抚养气质的婴儿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节律性和反应阈值,表现为节律性好和反应阈值高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结论】SGA在婴儿期即表现出一定的气质特点,且对婴儿时期的智力、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其气质特点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智能等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16例脑性瘫痪儿童经过3个月的运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中药熏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后发育商及智能结构变化。结果:脑瘫患儿呈现智能发育延迟,并且不同智能能区发育不平衡,表现为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等能区(P<0.01)。经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发育商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等能区均有提高作用,是目前治疗脑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次的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简称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新生儿发生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单次或多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比较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单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7.8%,阴性预测值100%,对不良运动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度74.0%,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2.7%;多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85.0%,特异度89.4%,阳性预测值77.3%,阴性预测值93.3%,对不良运动结局的预测敏感度77.8%,特异度97.5%,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86.7%.[结论]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筛查丁具在一般婴儿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简称儿心量表),测试1岁以内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分析小儿在不同阶段神经发育特点,从而对其提出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510例0-12月婴儿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婴儿的5个能区得分及发育商(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岁内婴儿发育商有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组间发育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外3-6月与6-9月间(t=1.22,P=0.22)、男女婴之间在5个能区的发育商没有差异,但总发育商存在显著差异(P〈0.01);城市婴儿比农村各个领域的发育商高(P〈0.001),但两组总发育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1岁内婴儿月龄越小发育商越高,因此早期教育要尽早进行。且实施早期教育要考虑到不同性别、城乡不同的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不同特点实施相应的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高危儿与正常婴幼儿发育商的研究,探讨影响高危儿发育商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出生的282例高危儿和3 402例正常儿童,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商(DQ)测评。结果 6月龄和12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12月龄时,高危儿组各能区DQ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月龄时,高危儿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区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DQ值仍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高危儿进行智能发育测评,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危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扬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30-1431,1434
[目的]了解现阶段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教育,促进其智能发育。[方法]应用《0~6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1 583例婴幼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的测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DQ值的分布情况及五大能区发育的基本规律。[结果]1 583例婴幼儿发育商在中等水平,各能区发育月龄随实际月龄增加而增加,6~36月龄女孩发育商均数高于男孩,精细动作发育落后于实际月龄更为明显。[结论]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测查可以及时检测婴幼儿五大能区发育情况,为儿童保健及早教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早教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精细动作和语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系统干预管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足月脑损伤高危儿198例,按家长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医院-家庭管理模式给予系统化早期干预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儿3、6、12、18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发生率,以及6、12、18月龄时的发育商及脑瘫发生率。结果 两组高危儿在3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率、肌张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18月龄时,干预组原始反射异常率(13.59%)、肌张力异常率(5.83%)、脑瘫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12、18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 系统干预管理有助于促进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提高智力发育水平,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出两组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商(DQ)并作比较,同时还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结果:实验组各行为能区的DQ均大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的实验组相比仅在适应性和语言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各行为能区的DQ与正常新生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帮助他们尽早地康复,赶上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