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6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水平,同时以1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组患者NO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患者NO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吉才  李文斌  李德奎 《肝脏》2002,7(3):206-207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分子,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研究证实,NO在信息传递、心脑血管调节、抗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肝癌患者NO水平及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我们对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NO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施根林  何海明  刘金波  王新元 《肝脏》2002,7(3):206-206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种细胞内,参与各种生理与病理过程.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公认的特异的原发性肝癌(PHC)标志物,但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测定了PHC患者血清NO与AFP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5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NO、TNFα含量。结果 肝硬化有并发症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治疗前后肝硬化无并发症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则变化明显(P<0.05)。结论 NO、TNFα在肝硬化出现并发症时升高,好转则下降。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生长转移关系密切。拟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VEGF、ET~1和NO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历伟  姚登福等 《肝脏》2001,6(1):13-14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 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6例急性肝炎(AH)、36例慢性肝炎(CH)、13例肝炎后肝硬化(LC)和23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TAO)、NOS浓度及一氧化氮(NO)水平,分析它们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机制。结果 患者血清TAO在AH、CH中异常率为80%,在LC和HCC为50%;血清中NOS活性在肝病患者中的异常率在70% 左右;NO水平在AH、CH和LC中异常率为70%,HCC组为48%。AH组、CH组TAO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LC和HCC组的差异不明显;肝病患者NO和NOS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HCC患者NOS和NO平均浓度均低于AH、CH和LC组患者。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NOS水平与N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NO增加可能 对肝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 EL ISA与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 C)患者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与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 PL C患者的 s ICAM- 1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P<0 .0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0 .0 1)及健康对照组 (P<0 .0 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随 PL C临床分期逐渐升高。 PL C患者血清 NO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与慢性乙型肝炎及健康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PL C血清 NO与 s ICAM- 1呈正相关 (r=0 .5 97)。认为 :PL C高水平的 s ICAM- 1主要来自肿瘤细胞 ,监测 s ICAM- 1有助于了解 PL C病情进展、瘤负荷。 s ICAM- 1调高了 NO的产生 ,但肝癌细胞产生的 NO在 PL C患者血清 NO中不是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HCC)最为多见,据2011年全球最新估计,2008年新发肝癌患者74.9万,死亡患者69.4万.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肝癌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数的54%[1].我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肝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本文择要回顾2012年原发性肝癌领域特别是HCC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一、肝细胞癌诊断和转移预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仍是我国和亚洲国家肝癌诊断的依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血清标志物主要为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变异体和异常凝血酶原[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VMC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O和TNF含量增加是VMC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且二者在VMC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比色法,测定66例健康体检者、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血清NO水平.结果疾病组血清N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NO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毒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者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水平。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NO水平和NOS活性 ,血清中NO3 和NO2 总量代表体内NO水平 ,NOS催化L 精氨酸和氧的反应生成NO的多少代表血清NOS活性。结果 梅毒患者NO浓度为 115± 36 3nmol/L ,NOS活性为 35 8± 7 3U/ml,二者均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梅毒螺旋体的感染引起患者体内NO水平和NOS活性升高 ,NO在梅毒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水平并探讨其与一氧化氮(NO)及过氧化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NO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和MDA含量升高(P<0.01),而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sICAM-1浓度和MDA含量呈正相关(r=0.94,P<0.01),而与NO水平和SOD活性水平呈负相关(r=-0.58、r=-0.93,P值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ICAM-1明显升高,且与机体氧化应激增强及NO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O(酶法 )试剂盒定量检测 47例乳腺癌患者血清NO浓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的血清NO浓度分别为 (91 5± 9 1 ) μmol/L、(1 2 4 4± 1 9 1 ) μmol/L和 (73 2± 1 0 2 ) μ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乳腺癌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 (P <0 0 0 1 ) ,而良性病变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NO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复杂变化规律。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NO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清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8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并和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 健康成人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为78.35±27.41umol/L高血压病Ⅰ~Ⅱ期组为47.28±34.83umol/L,较正常对照组血清NO含量显著减低(P<0.01),高血压病Ⅲ期组血清NO浓度为37.7±18.59umol/L,又较高血压病Ⅰ~Ⅱ期组含量有非常显著减低(P<0.01)。结论 血清NO浓度随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减低,揭示NO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 6 0例 VMC患者和 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NO和 TNF-α含量。结果 :VMC患者血清 NO和 TNF-α含量均较健康者显著增高 (P <0 .0 1) ,且二者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结论 :高浓度的 NO及 TNF-α均与 VMC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推测心肌炎患者体内高浓度的 TNF-α可以促进 N O的合成 ,二者协同作用在本病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在大鼠肝诱癌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铜镉还原法测定诱癌不同阶段大鼠血中NO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大鼠肝诱癌过程中肝硬化组织、癌及癌旁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和观察。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血清中NO含量增加。正常对照组肝组织中未见iNOS阳性染色;诱癌硬化期肝组织iNOS染色阳性;肝癌形成期部分癌组织iNOS染色阳性,肝癌旁组织iNOS染色阳性。结论: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一氧化氮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后,对证候、甲胎蛋白、肿瘤形态、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64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辨证属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人,治疗组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口服抗癌方煎剂,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65.63%(21/32),肿瘤初次复发率分别为9.40%(3/32)、34.38%(11/32),治疗组患者在血清AFP水平的降低及中医证候显著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肿瘤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不同给药时间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不同给药时间对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随机分为100 mg阿司匹林醒后给药组(A组)、睡前给药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空腹血清NO值及24h动态血压(ABPM).结果 B组治疗后,血清NO值明显升高(P<0.01),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明显下降(P<0.01),而A组及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不同时间给予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血压有不同影响,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升高血清NO值且降低血压,有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后予阿托伐他汀10mg QN,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NO及NOS含量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化反应法检测40例晚血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并与门脉高压的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脾/门静脉内径比值作了相关分析。结果:晚血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与门静脉高压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O参与晚血病理过程,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多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