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支忠秋 《当代医学》2014,(36):57-57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的检查结果。方法以10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MRI和CT的检查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50例观察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其中,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转移1例,小片状成骨性病变3例,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38例。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敏感度优于MRI。结论肺癌脊柱骨转移具有较为典型的特点和表现,MRI检查用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核素骨扫描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病理证实为肺癌的46例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及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由2名及以上医生共同阅片,凡骨扫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和(或)MRI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且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认为是骨转移瘤,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柱范围内肺癌骨转移瘤的检出情况.结果:46例肺癌患者,以脊柱为观察目标,骨扫描对脊柱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与MRI差别不大(P>0.5),MRI对脊柱骨转移瘤检出的椎体病灶数高于骨扫描(P<0.001),追踪观察发现骨扫描检出的病灶中有较高的假阳性.结论:在显示肺癌脊柱骨转移瘤方面,MRI与骨扫描的检出率相似,但MRI能更有效地检出椎体转移瘤灶且无假阳性病灶,是早期诊断肺癌脊柱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肺癌骨转移特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早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肺癌骨转移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亦可无临床症状。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8,3%.鳞癌26.7%,小细胞肺癌11.7%,混舍癌3.3%。骨转移部位有胸部70.0%,脊柱65%,骨盆53.3%,四肢45%,头颅38.3%。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及小细胞癌。通过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查能协助早期肺癌骨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ET/CT和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有MRI、~(18)F-FDG PET/CT检查报告,且最终经病理学检查或随访证实,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MRI、~(18)F-FDG PET/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椎体检出率、单发椎体转移及成骨性骨转移瘤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18/24)、0.636(7/11)、0.714(25/35),PE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7(22/24)、0.727(8/11)、0.857(30/35);PET/CT转移椎体阳性检出率90.91%,显著高于MRI的67.05%(P0.05);MRI检出的单发椎体转移病例,部分经PET/CT证实为多发病灶,经MRI检出成骨性骨转移瘤病例,部分在PET/CT显示为阴性。结论 PET/CT和MRI对脊柱转移瘤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PET/CT较MRI能更好检出转移椎体病灶,但PET/CT对成骨性骨转移瘤检出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核素骨显像与 X 线平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82例肺癌病人分别进行99mTc-MDP骨显像及X线平片检查。③结果核素骨显像阳性者55例(60.07%),检出骨转移病灶124个;骨X线平片阳性者34例(41.46%),检出骨转移病灶49个。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1,P<0.01)。在34例骨X线平片阳性者中,有4例骨显像为阴性,示骨显像假阴性为11.76%.对21例骨显像阳性而X线平片阴性病人的随访结果表明,从骨显像阳性至骨X线平片示该部位骨质异常改变的最早期限为96d,最迟为240d,中位数为135d.④结论骨显像有早期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基本临床特点。方法以全身骨静态扫描(ECT)检查有阳性发现的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2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肺癌病例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所有脊柱骨转移病例均有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学证据的支持,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病人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23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中,能确定病理类型与细胞分化程度者,腺癌118例(60.20%),低分化癌107例(72.79%)。在有明确肺癌发病部位记录的212例病例中,右肺119例(56.13%);左肺上叶在全肺5个部住之中例数最多,为59例(27.83%)。单部位脊柱骨转移有125例(58.96%),多部位脊柱骨转移有105例(49.53%);单部位脊柱骨转移中以胸椎占多数,有65例,占总病例数的28.26%。结论本组病例发生脊柱骨转移的原发癌发生部位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左肺上叶;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者为腺癌,且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最高,单部位脊拄骨转移中以胸椎占多数。  相似文献   

7.
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99mTc-MDP全身ECT骨显像(简称骨显像),其中19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及CT检查,以比较三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骨显像、X线摄片及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5%、52.6%和57.9%,似然比分别为2、39、1.11和1.38。骨显像对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骨转移瘤敏感度分别为90.9%、77.4%、72.7%和35.7%,似然比分别为9.99、3.43、2.66和0.56。骨转移部位以脊柱和骨盆为多,均为60.8%。提示骨显像适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其诊断价值高于X钱摄片及CT检查,尤其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 MRI与99 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 MRI及99 Tcm-MDP骨显像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15例骨转移瘤中,MRI检查阳性15例,阳性病灶95个,99 Tcm-MDP 骨显像检查阳性13例,阳性病灶61个,MRI 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99 Tcm-MDP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4,P<0.01)。结论增强T1 WI及 DWI序列的应用,使得 MRI检查较99 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RI与核素骨显像二者应互相补充,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骨转移瘤的ECT、MRI、CT、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李献忠  赵复来  赵立明 《重庆医学》2005,34(10):1526-1527
目的评价骨显像(ECT)、MRI、CT和X线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全组216例均行ECT及X线检查,MRI检查119例,CT检查97例.结果ECT阳性率86~90%,X线阳性率54%,CT阳性率64.9%,MRI阳性率88%.42例相同扫描野,ECT比CT多97个,比X线多检出119个病灶,比MRI少5个病灶.结论MRI与ECT较CT、X线有较高的敏感性,但MRI的特异性较ECT更高.  相似文献   

10.
110例转移性骨肿瘤中患病高峰年龄在40岁以后,原发癌部位以肺癌最多(56.4%)。癌骨转移部位以脊柱(43.6%),骨盆(30.9%)最多见,这与其供血丰富有关。X线表现主要为溶骨性破坏。其破坏程度与原发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CT在脊柱等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中有基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高运英 《中外医疗》2014,(10):16-17
目的:通过对影像的对比,探求X线平片、CT及MRI图像对脊椎转移瘤的位置、病症请款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9例脊椎转移瘤患者的三种不同设备的影像资料,并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69例患者使用X线平片,CT以及MRI检测出非正常的椎体个数分别为84个、96个和165个。 MRI的诊断结果与X线平片对患者的诊断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若遇到脊椎转移瘤患者,可以通过MRI诊断,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纳入对象分别采用X线、CT、MRI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椎体形态学改变、骨折线、椎管狭窄、附件骨折检出率情况。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出椎体形态学改变的比例相同,均为100%(P0.05);CT扫描检出骨折线、椎管狭窄、附件骨折检出率分别为91.1%、22.2%、20.0%,均高于X线检查和MRI检查(P0.05),MRI在鉴别陈旧性与新发骨折,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学上有优势。结论X线检查作为传统的骨折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仍具有初步诊断的价值,CT检查可以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旧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肺癌骨转移胸部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3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胸部CT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骨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其中有普通X线摄影27例.结果 35例骨转移瘤中2 3例有肋骨破坏,共发现41处肋骨受累,20例椎骨破坏中胸部CT发现转移灶38个,还有1例为胸骨转移.结论 肺癌骨转移首先侵犯肋骨及椎骨,在观察胸部CT片时,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T、N和M分期准确性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方法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52/56)和75%(42/56)。对于T亚分期,PET/CT检查准确率为94.6%(53/56),CT检查准确率为82.1%(46/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N亚分期,PET/CT检查的准确率为92.9%(52/56),CT为73.2%(41/5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M亚分期,PET/CT的准确率为96.4%(54/56),传统方法分期为89.3%(50/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13例,达23.2%,其中分期升高9例,下降4例,7例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可提高肺癌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PECT与MRI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PECT及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分布情况。比较SPECT与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1)腺癌、鳞癌及其它类型肺癌患者共发生骨转移112处、123处及34处。骨转移的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四肢、颅骨、胸廓。(2)SPECT对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86.61%,显著高于MRI的74.11%(t=5.5434,P=0.0186);SPECT对鳞癌骨转移检出率为84.55%,显著高于MRI的73.17%(t=4.7795,P=0.0288);SPECT对其它类型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为85.29%,与MRI的67.6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2.9423,P=0.0863)。结论:在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检查方面,SPE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7.
贾莉  夏正武  马世兴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03-104,106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肺癌患者的分期及治疗。方法:126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CT及碱性磷酸酶、血钙检查。统计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发生骨转移的几率,将全身骨显像与可疑骨转移临床因素(包括骨痛、碱性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中任意一项或几项)诊断骨转移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7.8%,周围型肺癌较中央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P〈0.01),肺腺癌较肺鳞癌骨转移发生率高(P〈0.01),Ⅲ、Ⅳ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1)。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94.3%)、特异性(84.6%)、准确性(87.3%)均高于可疑骨转移临床因素对骨转移的诊断。结论: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这对肺癌的分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合核磁共振(MRI)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确诊的56例中心型肺癌住院患者与同期就诊的5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纤支活检或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中心型肺癌患者术前CT、MRI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判定CT、MRI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CT与MRI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与CT、MRI单项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漏诊率为0.94%,低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6.61%、1.89%(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误诊率为1.89%,低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14.15%、8.49%(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准确诊断率为96.23%,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80.19%、89.62%(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74%,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78.95%、87.72%(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7.96%,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81.63%、91.84%(P<0.05)。结论 CT结合MRI能对中心型肺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管腔狭窄阻塞程度有较精准的诊断,可作为中心型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治疗及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对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总结早期中央型肺癌胸部CT平扫表现,计算诊断符合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灌注指标。结果肺门区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大小在20mm×19mm~50mm×21mm,边缘均不规则,见毛刺30例、分叶状32例。肺段支气管狭窄33例、闭塞29例。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为39例鳞癌、23例腺癌,诊断与分型符合率为89.9%(62/69),与病理结果的差异P0.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胸部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可观察中央型肺癌患者肺部病变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纵隔关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