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病因及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黄芝  李玉环 《广东医学》2007,28(4):577-578
目的 研究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MID和38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对病因、TCD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发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D组MCA ACA血流速度异常最常见,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是MID的危险因素,TCD对MID的早期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CD、P300、MMSE对多发性脑梗塞(MI)病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无痴呆的135例MI病人动态随访,每3月一次共2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生率为21.5%(29/135),其中的22例发生于随访的1年后,占75.9%(22/2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病人Vm逐渐降低,RI逐渐增高,与单纯MI组相比,两组从6-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MID的发生高峰提前3-6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MI病人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CD、P300、MMSE对多发性脑梗塞(MI)病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无痴呆的135例MI病人动态随访,每3月一次共2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生率为21.5%(29/135),其中的22例发生于随访的1年后,占75.9%(22/2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病人Vm逐渐降低,RI逐渐增高,与单纯MI组相比,两组从6-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MID的发生高峰提前3-6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MI病人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发病与脑梗死部位、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防血管性痴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38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和35例无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RI)病灶定位及TCD对比分析。结果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额叶、颞叶、双侧基底节以及多灶梗塞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TCD结果比较显示VCIND组脑血流信号减弱,血流信号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与脑梗死部位及是否存在多灶梗塞有关,其相应的脑血流信号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维吾尔族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动态监测,每3个月监测1次,共24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率为25.0%(39/156),其中23例发生于随访的9个月后,占58.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降低,而搏动指数(PI)增加。与单纯 MI组相比,两组 Vm从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 MID的发生高峰提前约3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维吾尔族M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对于多发性梗死性患者采用长谷川修改量表(HDS)评分及Hachinsk缺血计分量表(HIS)评分,HDS<29.5分,HIS≥7分诊断痴呆,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结果脑梗死后脑软化灶总体积超过50ml即可引起痴呆。MID发病相对迅速,呈阶梯性进展,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情感障碍,晚期呈全面智能衰退。早期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重度痴呆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MI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诱发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即可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曾爱源  俸军林  吴岚 《华夏医学》2006,19(4):635-636
目的:探讨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A)的变化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EL ISA法检测45例多梗死性痴呆,30例非梗死性痴呆,60例不伴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CLA变化并对照分析。结果:①多梗死性痴呆组与多发性脑梗死组ACLA的IgG与IgM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梗死性痴呆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②多梗死性痴呆组ACLA的IgG型阳性率明显高于IgM型(P<0.05)。③多梗死性痴呆组与多发性脑梗死组ACLA的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LA-IgG型可能与多梗死性痴呆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为脑血管性痴呆中较常见的类型 ,约占器质性痴呆的 15 %~ 2 0 % [1] 。我们对经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而临床表现为痴呆的 2 8例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 ,现将脑电图特点及脑电图与CT关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8例 ,均为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就诊的患者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5 2~ 85岁。均经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 ,痴呆诊断根据日本长谷川智能量表改良法确定 ,轻度痴呆 11例 ,中度痴呆 10例 ,重度痴呆 7例。全部病例均在发病 2周内作脑电图描记。2 方法使用丹麦PL2 70型脑电图仪 ,按…  相似文献   

12.
彩色经颅多普勒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长禄 《医学综述》2010,16(16):2508-2509
脑梗死发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运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以精确地测量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脑血管储备能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搏动指数的改变、脑血管储备能力的高低,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运用TCD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这些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是由于多发性脑梗死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它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表现形式 ,是血管性痴呆 (VD)中最常见类型。了解其发生的有关因素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减少或避免因脑卒中而引起的智能障碍 ,已成为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此我们对 2 2 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易患痴呆的危险因素。1 临床资料本文多发性脑梗死患者 2 2 7例 ,男 116例 ,女 111例 ,年龄 46~ 95岁 ,均为右利手。其中优势半球梗死 5 5例 ,非优势半球梗死 5 4例 ,双侧梗死 118例。有高血压者 163例 ,无高血压史者 64例。2…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腔隙性脑梗死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参数。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 (TCD)对 30 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各主要动脉进行测定。结果 :30 0例腔隙性脑梗死TCD表现 :血流速度缓慢、供血不足 6 5 % ,血流速度异常增高 2 2 % ,血流速度正常 13%。结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以双侧血流速度峰值对称性下降为主 (P <0 0 5 ) ,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由于侧支循环建立 ,血流速度峰值多正常 (P <0 0 5 )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的病因多为高血压 ,TCD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必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aD)与脑梗死的关系 ,以明确脑梗死部位及大小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国际通用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收集门诊及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CT及核磁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梗死、双侧脑梗死 (皮层及皮层下 )、颞叶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多发性梗死及梗塞部位对VaD有重要诊断价值 ,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CD技术检测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TIA)的颅内血管情况,记录颅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 TCD检测到的血管狭窄以MCA为主,其次是TICA;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脑血流情况主要为前循环血流增高或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各组病人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比例均高.结论 TCD是诊断颅内脑血管狭窄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8,37(4):421-42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65例,其中轻度痴呆36例,占55.4%,中度痴呆25例,占38.5%,重度痴呆4例,占6.1%。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178个,平均2.7个。梗死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梗死多见。结论基底节产生痴呆的病灶比皮质下梗死者小,痴呆程度与梗死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多发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脑梗塞,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性脑梗死是在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梗化症状的基础上,脑组织深部的微小动脉出现阻塞情况,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软化病变。由于高血压和动脉梗化是引发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多,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除了脑梗塞可引发的瘫痪、语言障碍和感觉障碍外,多发性脑梗死还可引发患者痴呆,在临床上成为多梗性痴呆,微小动脉阻塞越多,痴呆发生率越高。因此,多发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及早发现并确诊,进行积极的治疗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梗死性痴呆2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2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CT、MRI、生化检查及相关冶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6例精神症状有改善.4例记忆力明显恢复.多灶性脑梗死伴脑萎缩、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粘症患者痴呆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伴发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粘度是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燕  李宪章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28-230,23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有显著改善;P30H0潜伏期缩短;TCD示平均血流速度(Vm)提高,阻力指数(RI)降低;超声检查示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无明显变化,血流量增加;脑SPECT示血流灌注增加。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