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MR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疾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CT组和采用MR肺动脉成像诊断的MR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对PE的显示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栓子栓塞部位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的间接征象有马赛克征、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肺段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两组患者具体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MR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断较为方便,准确率也高,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诊断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21例(女性19例,男性2例)经临床确诊的大动脉炎患者的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肺动脉造影证实有肺动脉受累的患者,肺灌注显像均不正常;在肺动脉造影正常的10例患者中,8例肺灌注显像正常,另外2例肺灌注显像提示有灌注受损.因此,从对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受累的检出上看,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0.5%(19/21,Kappa值= 0.81, P〈 0.0001).在对受累肺段的检出上(狭窄和闭塞性病变),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7.5%(331/378,Kappa值 = 0.74, P〈 0.0001).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诊断,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肺灌注显像可以作为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被证实的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同时,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栓子形态。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MR静脉血管造影检查(MR venography,MRV)对有症状的急性DVT具有诊断价值。MRI在检出盆腔和上肢DVT方面较其他检查手段有明显优势,部分研究提示MRI可用于检测无症状的下肢DVT。  相似文献   

5.
杨霞  张锦  郑西卫  李秀忠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8):1369-137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的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在就诊24~36h内做SCTPA和V/Q显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CTPA对检出段以上PE有明显优势,V/Q显像在检出亚段PE上有优势,二者均为无创检查,相互结合,同时发挥了核素肺V/Q显像高敏感度和SCTPA高特异性的优势,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准确评价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SCTPA和V/Q显像检查相结合有望代替肺动脉造影(PA),使得PE诊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者624例,检查存在肺动脉检塞漏误诊者56例,以0.625 mm层厚显示的检子数为标准,计算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误诊数目并分析原因.结果 亚段肺动脉栓子漏诊137个,误诊22个,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诊42个,误诊7个.漏诊常见原因为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欠佳、重组图像层厚过厚、未应用多种方法联合观察及肺部存在疾患,误诊常见原因为图像质量欠佳、肺部存在疾患及诊断经验不足.结论 良好的图像质量、适当的重组层厚、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及丰富的诊断经验是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 (3)肺栓塞临床类型、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栓塞(3)肺栓塞临床类型、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王乐民⒇肺栓塞(PE)是全身静脉和右心栓子侵入肺循环所导致的肺动脉堵塞,99%为血栓性栓子,临床较常见,重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肺循环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由于诊断难度大,极易误诊、漏诊,严重影响预...  相似文献   

8.
除了常规的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外,目前应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放射学检查包括小肠双对比造影(气钡双对比及甲基纤维素、钡剂双对比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CT肠道造影(CTenteroclysis,CTE)及MR肠道造影(MRenteroclysis,MRE)。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对43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病人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分析肺循环时间、肺动脉终末单支血管计数、肺动脉分级、毛细血管像等指标,并与右心导管(43例)和肺病理(7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肺血管病变加重,肺循环时间延长;肺动脉终末单支血管计数、肺动脉分级减少;肺毛细血管象分布不均。结论: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肺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裴光华  曾春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41-104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及肺栓塞显示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类型、分布和数量。结果1.16排螺旋CT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叶、段、亚段及以下动脉1787支,肺动脉栓塞429支,栓塞率为24.01%,其中肺叶动脉比例最高,为38.79%,肺动脉干比例最低,为7.50%。在肺动脉栓塞栓子类型方面,Ⅱ型栓子数量最多,为202处,其次为Ⅳ型,共118处,Ⅲ型数量最少,为31处。其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纹理稀疏、肺梗死、westemark征及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结论 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特点,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9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91例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91例冠脉造影中冠脉狭窄≥50%者57例,冠脉正常者34例。Holter监测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前者(冠脉狭窄者)21例,后者(冠脉正常者)6例。Holter监测检出ST段无异常变化者前者36例,后者28例。Holter监测检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37%,特异性82%,预测准确性77%。敏感性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监测导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病死率高达20%~30%,但若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降至8%。近年来,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PE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近年来20例PE患者的MSCTPA的影像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对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dual-input lung perfusion CT, DI-CTP)检查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 方法 对12例原因和部位不明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在DSA检查前进行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成像检查。记录各肺段CT灌注参数[包括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 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 BF) 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DI-CTP检出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找出诊断该瘘效能最高的灌注参数和相应的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12例共观察216个肺段,DSA检查阳性(有体-肺动脉瘘)肺段70个,阴性肺段146个;在PF、BF和PI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138、0.941, 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1),诊断效能最高,诊断阈值为96.25,敏感度88.00%,特异度87.00%。 结论 DI-CTP对肺结核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DSA栓塞治疗前有效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均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MIP、MPR及VR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肺栓塞患者50例,累及肺动脉及分支250支,其中叶肺动脉主干栓塞68支,段肺动脉栓塞80支,亚肺段动脉栓塞82支。结论采用肺动脉CTA检查,可及时进行快速、准确的肺栓塞诊断,血栓的数目、位置,管腔与血管管壁的关系及狭窄程度可清晰显示,并为血栓栓子的性子、来源、血流动力学状态等提供诊断信息,故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下肢深静脉的联合成像检查技术.方法 15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在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结果 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8例,单纯肺动脉栓塞者2例,单纯下肢动脉栓塞者1例,二者均正常者4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能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 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肺段、肺亚段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CTPA共检出26个肺叶、5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在肺叶基础上,DEPI检出灌注缺损或降低25个,符合率为92.0%;在肺段基础上,DEPI检出52个,符合率为89.0%.当段、亚段肺动脉栓塞充盈缺损为完全时,相应的DEPI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0%、63.0%.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灌注降低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DEPI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7-4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20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 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 mm、3.0 mm轴面重建,MIP 2 mm、5 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PR重组。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共累及肺动脉血管232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5例肺栓塞病例,观察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以及肺栓塞的显示情况。结果 55例患者肺部动脉及分支管腔中共发现栓子380个,栓塞率达24.4%,其中肺动脉干栓子4个,栓塞率7.3%;叶肺动脉栓子105个,栓塞率32.3%。其中中心型栓子69个,比例为18.2%;完全堵塞型栓子54个,比例为14.2%;偏心型栓子最多,为195个,比例为51.3%;附壁型栓子62个,比例为16.3%。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高分辨率地显示肺部动脉管腔对肺部腔内栓子进行精确定位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1肺栓塞(PE)的定义 PE或称肺动脉栓塞,是静脉或动脉系统血栓性或其他性质的栓子(如气体、羊水、脂肪、肿瘤组织等),顺血流堵塞肺动脉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MSCTA在预测溶栓治疗肺栓塞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PE)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近5年来所有住院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其中进行溶栓治疗且行MSCTA检查者,共选取48例,统计其PE的CTA改变和溶栓疗效,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检出栓塞肺动脉支数共504支。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128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16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77支,蜂窝状充盈缺损65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118支。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与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阻塞型和钝角附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肺栓塞,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诊断肺栓塞,而且可通过肺动脉栓塞直接影像的不同表现提示栓子形成的不同时间,从而预测溶栓治疗的效果。中心型、锐角附壁型、蜂窝征高度提示栓子处于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完全阻塞型中伴有肺动脉增粗者治疗效果较好,应属于急性期;钝角附壁型提示栓子处于慢性期,往往预示溶栓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