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过程中较好的氧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将采用两种不同吸氧方法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n=64);B组:24h后A组患者进行电动雾化吸入时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吸氧(n=64).动态记录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两组SaO2在吸入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819>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A、B两组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组SaO2在雾化吸入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B组SaO2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电动雾化吸入时,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而对心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种雾化吸入法对食道癌手术后病人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自身对照研究,将2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法的病人分为A、B2组。A组:使用带有延长管和雾化面罩的成人微雾喷雾器(n=20);B组:传统雾化加吸氧(n=20)。动态观察记录2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及痰液咯出度的变化。结果2组SaO2在吸入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min时,A、B2组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痰液咯出度在吸入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组SaO2在雾化吸入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组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种方法对痰液咯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种雾化吸入法对食道癌手术后病人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自身对照研究,将2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法的病人分为A、B 2组.A组:使用带有延长管和雾化面罩的成人微雾喷雾器(n=20);B组:传统雾化加吸氧(n=20).动态观察记录2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及痰液咯出度的变化.结果 2组SaO2在吸入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 min时,A、B 2组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痰液咯出度在吸入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组SaO2在雾化吸入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组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种方法对痰液咯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雾化方式对老年患者插管全麻术后血氧含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雾化方式,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分别采用A、B两种不同雾化方式。A方式采用电动超声雾化吸入;B方式采用高频有氧射流雾化吸入,动态记录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测定其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两种雾化方式血气分析比较,在PO2、STO2、SPO2、pH方面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高频有氧射流雾化吸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PO2,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肺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B组患者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和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aO2 上升和PaCO2 下降较B组患者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者治疗后SaO2 下降较A组患者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手术后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潴留方面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6.
张小冯  吕平  樊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73-2074
目的观察老年呼吸内科常用的两种雾化吸入装置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将采用两种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的COPD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使用氧气驱动的含嘴雾化器,B组为使用氧气驱动的面罩式雾化器。对动态记录使用两种吸入装置吸入前后的氧饱和度(SaO2)、呼吸(R)、心率(P)的变化及痰液粘稠度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SaO2在吸入前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开始吸入后10min,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氧气驱动下使用面罩雾化器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也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超声雾化吸入时采用面罩吸氧以及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面罩吸氧,B组给予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观察两组在雾化吸入前与雾化时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在雾化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组与面罩吸氧组比较,SpO2、RR、胸闷、气促、呛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和单鼻塞联合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缓解不适症状,使痰液稀薄,适合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雾化吸入对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脑出血术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出血开术后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病人使用氧气雾化吸入,B组病人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病人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9.
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西平  周静  于艳静 《现代护理》2006,12(26):2453-2454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B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排痰,2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15 min后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2组雾化吸入前后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粘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均加快,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2例患者有轻微气喘,与雾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有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B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排痰,2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15 min后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 2组雾化吸入前后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粘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均加快,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2例患者有轻微气喘,与雾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有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鼻导管吸氧法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的适宜插入深度 ,将鼻导管分别插入1.5cm、2cm、3cm及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吸氧 8h后导管前端分泌物粘附情况及病人的感受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 ,而在导管分泌物粘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提示 :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鼻塞、单鼻导管、双鼻导管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异同,以期找出最佳的吸氧方式,对诊断明确的心肺疾患患者52例分别采取三种吸氧方式吸氧,两种方式间停止吸氧半小时,并于吸氧前后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R)脉率(P)血氧饱和度(SaO_2)。经统计学处理,三种吸氧方式吸氧前后RR、P、SaO_2差别有显著性(P<0.05),三种吸氧方式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三种吸氧方式氧疗效果相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口鼻面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氧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贺吉林 《护理研究》2001,15(2):67-68
为观察新型口鼻面罩(Ventrui面罩)和双侧鼻导管氧疗效果,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吸氧前后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进行观察。结果显示:Ventrui面罩吸氧组病人的PaO2上升幅度较大,且迅速,能尽快改善病人的缺氧症状,而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与鼻导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使用Ventrui面罩持续吸氧,可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急性阻塞性帅疾病(AOPD)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患AOPD的住院婴幼儿240例,将其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每组再分为氧气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并在雾化治疗时监测SaO2的变化。结果 氧气雾化时SaO2明显升高(P〈0.01),雾化结束后的SaO2与雾化前比较却无显著的变化;但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直症组,其SaO2显著低下(P〈0.01)。结论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aO2有显著影响,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aO2明显下降的患儿,改变护理措施往往能达到提升SaO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长度的临床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邱立  尚峰 《护理研究》2003,17(7):396-397
目的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长度。方法 :对 60 6例次鼻尖至耳垂导管插入实际长度及插入 2 /3估计长度和 2 /3实际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需立即给氧病人选择按照总体均数 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 ,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更换鼻导管的病人选择按其实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 2 /3插入。结论 :鼻导管应按厘米加刻度标记 ,以 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2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氧流量为4~6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流量为7~8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3种雾化吸入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OPD病人分为3组,每组30例,用相同剂量的异丙托溴铵,分别采用空气压缩(A组)、高流量氧气(B组)及低流量氧气(C组)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前后分别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组雾化吸入前后比较,pH及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PaO2及SaO2A组显著降低(P〈0.01),而B、C组显著升高(P〈0.01)。临床症状加重的病人数A组多于B组(P〈0.05),A组显著多于C组(P〈0.01)。结论 氧气雾化优于空气压缩雾化,而低流量氧气雾化优于高流量氧气雾化,是COPD病人安全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各种影响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①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②分别采取仰卧位、半卧住、坐位,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②在雾化吸入前做好健康宣教,教会患者正确的卧位(坐位或半卧位),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达到最佳雾化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在5—6L/min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能达到最佳雾化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雾化吸入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促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9例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氧流量、中氧流量、低氧流量三组,每组各33例。在相同雾化风力、抗菌药物方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氧流量进行雾化吸入,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及排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雾化治疗7 d后三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改善( P <00.5),高氧流量组改善效果更佳( P <00.5);三组患者在雾化治疗后d1、d3排痰量均显著增加,d3达到排痰高峰,高氧流量组在治疗d1、d3、d5时的排痰量显著高于中、低氧流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d7高氧流量组的排痰量显著的减少(P <00.5);高氧流量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少于中、低氧流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氧流量雾化吸入治疗对老年COPD患者有利于患者痰液排出,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的氧疗效果及其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施氧疗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00例进行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无水式和常规蒸馏水湿化方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部感染率及吸氧装置染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升高、WBC升高及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吸氧装置染菌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使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在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