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选择自1998年10月~199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63例,男167例,女96例,平均年龄63.9岁,瘫痪肢体右侧病人多于左侧26例。语言障碍与肢体瘫痪同时存在有42例。交叉瘫痪16例。2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必须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仰卧时,让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屈30°,手握半空拳状,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防止屈曲畸形,无论肩、髋、膝关节均要利用病人2h/次翻身的机会,经常将其肢体变换成伸直位或屈曲位,以防屈曲或伸直畸形。足底与小腿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翻身枕头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使用测试评分的方法观察改良翻身枕头对改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作用,以及改良翻身枕头对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的作用。结果应用改良翻身枕头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心理感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307、54.362,P〈0.01),并能使患者有效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结论改良翻身枕头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足患者的主观心理感觉;有效保持肢体功能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的体位与体位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体位的摆放与变换既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也是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1 3]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 ,患侧肢体呈弛缓状态 ,不能主动活动。为防止患侧肢体发生废用性肌腱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疼痛等 ,需采取使患者肢体置于良好姿态的体位 ,即良姿位。这样 ,既可使患者感觉舒适 ,又可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 ,也有利于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进入恢复期后 ,也应注意体位摆放 ,针对具体的障碍 ,采取良姿位。1体位摆放1.1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头枕于枕头上 ,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  相似文献   

4.
瘫痪、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主翻身,长期处于一种体位容易发生压疮,因此翻身非常重要.处于半坐卧位的外科制动患者,由于处于一种体位的时间太长,非常容易将身体向床尾滑动,而移动患者非常困难,特别是肥胖患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摸索出一种简单可行,省力又利于患者的双人患者移动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方法介绍 康复组接受下列康复训练:第一阶段:卧床期治疗包括正确肢体位置的摆放、关节活动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患侧上肢控制能力训练,翻身、坐起训练;坐位静态及动态平衡训练 ;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相似文献   

6.
针对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患者 60例,男 34例,女 26例,年龄 60~ 81岁,平均 65.5岁。均经颅脑 CT证实为脑梗死,瘫痪肢体肌力 0级 16例,Ⅰ~Ⅱ级 24例,Ⅲ级 20例,平均住院 26d。 方法: (1)心理护理:由于起病急骤,患者由正常生活突然变为卧床,心理上不适应,情绪变化大。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和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由于患者卧床,应摆放抗痉挛体位,患者侧卧位时,要将患肩前移,避免受压和后…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常留有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早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医院从四方面进行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人 86例 ,男 57例 ,女 29例。年龄 60~ 92岁,平均年龄 70.7岁,生活不能自理及部分自理者 77例,语言功能障碍者 58例,两者均有者 9例。 方法: (1)体位处理:从病人入院起,就要将瘫痪肢体放置与挛缩倾向相反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挛缩、畸形。并用沙袋、枕头等工具维持合适的体位,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瘫痪较重或清醒后长期卧床不动者,要定时为病人翻身…  相似文献   

8.
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即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让患者尽早进行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健侧位、平卧位、患侧位、坐位的摆放,肢体各个关节循序渐进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患者安全目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防范或减少患者坠床、压疮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及时更换体位。笔者在临床进行充分对比调研后,发明制作了卧床病人专用翻身靠垫,经过4年多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该卧床病人翻身专用靠垫统一设计、配置,确保了长期卧床病人的舒适与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志娟  石爱丽  郑建兰   《护理与康复》2018,17(4):106-107
正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压疮问题凸现,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高度重视[2]。及时更换体位协助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和提高舒适性。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翻身及时更换体位[3]。目前临床协助翻身时,常采用三角翻身枕,然而单  相似文献   

11.
1临床问题良姿位的摆放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中常规和重要的工作,许多人认为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也应注意体位摆放,针对具体的障碍,采取良姿位犤1犦,这样可以防止患侧肢体发生废用性肌腱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疼痛。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有利于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1997年以来常遇到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或在社区进行针刺治疗的情况,而治疗时针灸大夫往往只考虑体位对取穴是否合适而其体位的摆放是否舒适很少考虑。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是良姿位的摆放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行针刺治疗时良姿位的摆放与否会影响针…  相似文献   

12.
1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康复对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对1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性期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呼吸康复、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定时翻身、预防尿路感染、中医针灸、按摩等,促进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 180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15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8.3%,无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活动受限,除容易出现压疮、尿路感染、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外,还严重影响了肢体活动能力[1]。早期康复介入是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关节痉挛、肌痉挛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中良肢位摆放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2]。良肢位是旨在防止和减轻痉挛姿势而采用的一种保护肩关节及髋关节的治疗体位,研究[3-4]表明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偏瘫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偏瘫肢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以及体位摆放与翻身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伤、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 ,因而临床经常可见到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损伤患者一般都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脊髓损伤患者被急救送入医院 ,经过外科医生的处理送入病房后 ,一旦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就意味着急性期的康复开始了。在此期间 ,体位的摆放和翻身是关键 ,也是第一项重要的康复训练。在急性期内 ,由于患者必须保持卧位不能进行主动活动 ,所以容易出现疼痛、全身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褥疮等并发症。良好的体位摆放和定时翻身可以预防并…  相似文献   

15.
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随着临床一些常见疾病和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的发展 ,重症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早期康复治疗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认为 ,在疾病的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干预 ,包括重症患者的早期干预 ,对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残疾、改善预后及缩短病程都具有重要意义。1 外科重症患者的功能影响和康复过程外科ICU和重症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 ,常伴有多器官 (肺、肾、肝等 )功能衰竭或处于昏迷状态 ,生活不能自理 ,完全卧床。卧床制动状态 ,会引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严重的肌萎缩和肌无力 :研究显示 ,在完全卧床情况下 ,肌力每周减少 1 0 …  相似文献   

16.
康复护理学     
042693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李秀峰//齐鲁护理杂志.它003,9(7)一551一552 卧床期,定时翻身,严格摆放体位,防止关节牵拉受压,减少仰卧时间,预防关节挛缩。从远端指趾的小关节开始,逐渐向近端的腕、肘、肩关节和下肢踩、膝、俄关节进行被动性运动。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根据病情进行患肢关节的被动训练。离床期,循序渐地进行床上坐起,由坐位恢复至卧位、从坐位起立等训练,3次/d,30一45而可次。体位平衡较稳固时,开始步行训练,锻炼时注意患者的耐受能力,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出现不适,即停止锻炼。表1参7(王练)042694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康复护理早期即加强各种体位的良肢位摆放,对照组仅在护理后期才给予少次数的良肢位摆放,采用Fugl-Meyer评分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好转情况明显优胜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康复医学中制动与运动的矛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210029)励建安制动(immibilization)是临床和康复治疗时传统的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减少体力消耗或脏器功能损害,帮助疾病恢复。制动包括卧床休息和局部固定,神经麻痹的肢体也...  相似文献   

19.
下肢抬高功能垫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静脉、淋巴疾病或外伤后引起肢体肿胀,需要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1]。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一般枕头抬高患肢,但常因枕头支撑力差、易变形等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角翻身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玉田县医院骨科收治的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而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枕头配合翻身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30°角翻身垫配合翻身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受压迫的腰骶部皮肤潮湿感、皮肤完整性受损及发红临床体征总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体征总发生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翻身垫时体位移动及翻身垫变形各发生1例,无1例压疮发生;对照组患者使用翻身垫体位移动32例,翻身垫变形38例,发生压疮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角翻身垫应用于骨科患者配合翻身活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