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性腹水较罕见,作者1989年搜集国外文献200余例并报告1例外伤性胰性腹水[‘j,其后1992年刘德成报道1例[’],作者近年又见1例因腹部肿块手术后并发胰性腹水,报道如下。1$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上腹部活动性肿块约11个月入某院治疗。于1994年9月7日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胰体下缘,横结肠系膜根部附近,质硬,可活动,包膜完整,表面凸凹不平,切除,其大小约7cmXscmXscm,未置引流物,关腹。术后病例检查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有渐进性腹胀,第13天加重,听诊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腹水,测胰淀粉酶1516苏氏单位。疑为…  相似文献   

2.
胰性腹水的原因及诊治(附1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对胰性腹水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0例胰性腹水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胰性腹水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10例中8例有慢性胰腺炎的证据,3例伴胰腺假性囊肿,5例有大量饮酒史;病史及临床表现多样,全部病例均有腹水淀粉酶升高,7例腹水蛋白显著升高;4例非手术治疗成功,1例因合并内科严重并发症死亡,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腹腔置管引流(2例),胰尾及脾切除、胰空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吻合(1例),单纯胰尾及脾切除(1例)。平均随访7.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胰性腹水罕见,多有慢性胰腺炎史,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腹水检查;非手术治疗可使部分病人痊愈,正规治疗2~3周如无效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的新方法,降低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方法通过可吸收止血网带及耳脑胶的灵活使用,行改良无缝合的胰管空肠吻合术10例,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术后监测血常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引流液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观察胰肠吻合口情况并取局部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例动物的手术时间为(35±10)min,其中9例术后恢复顺利并一直存活,腹腔引流液及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正常;另1例动物并发胰瘘,于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明显腹胀,腹水淀粉酶升高达10 000 u/L,术后第10天死亡,经解剖发现胰管支撑管脱落,胰腺周围感染。结论改良无缝合胰管空肠吻合术与传统胰肠吻合术式对比,同样可以控制胰瘘发生的几率,但手术更简便、实用;该术式有望成为胰腺吻合的常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患者资料,其中2008~2010年14例行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吻合,2011~2013年17例行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出血、引流液淀粉酶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改良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法对比无差异,术后出血例数对比无差异,但是术后引流物淀粉酶和胰漏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结论改良法胰管空肠吻合术操作具备相对简单、吻合可靠、胰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胰肠吻合方法 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概率.方法 切除胰腺后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在距离胰腺残端约0.5cm和2cm处形成经胰管、水平、交锁吻合,以充分保证胰管通畅、吻合无张力和避免胰腺切割伤.分别在术后1、3、7d检测引流量、淀粉酶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按此法初步开展5例胰肠吻合,术后1、3、7d腹腔引流量平均为(231.4±45.7)、(168.2±53.6)、(54.5±39.8)ml,术后3、7d淀粉酶水平平均为(176±169)、(54±52)U.未发生术后胰漏、胆漏、肠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初步结果 表明用本法进行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管引流与非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手术范围包括远端半胃、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消化道重建采用胰空肠端侧吻合或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76例中45例胰管内安置外引流,31例未安置胰管引流。结果 胰管外引流45例中,1例(2.2%)发生胰瘘,而31例未安置胰管外引流病例中7例(22.6%)发生胰瘘,胰管外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非引流线(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时胰管内安置外引流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3例,女102例;年龄为(56±14)岁,年龄范围为12~84岁。285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3∶1比例分为训练集214例和测试集71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术后胰瘘发生情况。(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构建。(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准确性。结果(1)术后胰瘘发生情况:训练集214例患者中,45例术后发生胰瘘,其中B级瘘39例、C级瘘6例。(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构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主胰管直径、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32.450,15.789,19.577,4.559,Z=-7.9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3 mm和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651 U/L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148,4.286,0.086,95%可信区间为0.058~0.376,1.736~10.580,0.032~0.231,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胰瘘预测值=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1+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该模型AUC为0.888(95%可信区间为0.832~0.943,P<0.05)。(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验证:在测试集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AUC为0.868(95%可信区间为0.780~0.957,P<0.05)。训练集与测试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4,P>0.05)。结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3 mm,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615 U/L是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胰瘘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  相似文献   

8.
5-Fu及甲氰咪胍治疗胰瘘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对6例胰楼病人采用5-FU冲洗灌注并配合甲氰咪肌口服治疗,方法简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5~65岁,平均54岁。6例均并发于手术后。其中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胃癌扩大根治术(脾胰尾切除)术后2例,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后1例。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后1例。引流液量每天80~250ml,胰淀粉酶1000u/L~2600u/L(somogyi)。引流液颜色为血性或浅绿色至澄清。引流时间4~8周。二、处理方法:确诊胰疾后,应保持充分引流这是关键。引流2周后查血尿淀粉酶下降,弓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组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PPPD只要操作得法,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腺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在胰头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局部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例病灶直径小于3.0cm胰头IPMN,经超声内镜(EUS)诊断联合ERCP置入胆胰管支架后行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经CT、MRI诊断:3例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钩突部,2例位于胰颈部,其中4例合并CA199升高(56.1~105.3kU/L)。EUS瘤体长径1.5~3.0 cm,平均2.3 cm, 3例存在壁结节(3.2~6.1 mm)。ERCP置入胆胰管支架顺利,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8例均行局部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均为非浸润性IPMN,切缘阴性。术后发生A级胰瘘1例(12.5%),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天(7~14天)。术后病理7例为交界性肿瘤,1例为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6月拔除胆胰管支架,且均随访半年以上,未见病变复发,无胆胰管狭窄、糖尿病、慢性消化不良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在胰头IPMN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可有效保护胆胰管、减少术后胰瘘和远...  相似文献   

11.
胰液外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瘘)的发生,方法:对21例采用Child术式的病例作胆肠吻合口及胰肠吻合口的留置T管作胰,胆液的内,外引流,结果:21例术后均隶发生胰漏(瘘)和胆漏(瘘)平均术后16天拔管,结论:自行设计的胰管T管具有集胰管内,外引流管一体的功能,确能起到合理引流胰液以预防胰漏(瘘)的作用,方法简便易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胰腺空肠端侧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术后患者每3个月复查上腹部增强CT,随访1年,随访截止时间2017年7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11±3)min,术中出血量(465±161)mL,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M(Q)]分别为18.0(64.5)U、16.0(112.2)U、7.0(19.5)U,引流液淀粉酶呈逐渐减少趋势(F=18.104,P<0.05)。术后并发症:生化漏1例;腹腔内出血1例,再次剖腹探查发现为空肠切开处黏膜出血。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无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结论 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保留脾脏的胰体、胰尾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优势。 方法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胰体、胰尾肿瘤患者,27岁,女性,MRI平扫+增强(上腹部)(1.5 T)检查提示:胰尾部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在全身麻醉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P8)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胰尾肿瘤切除术。术后评估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无腹腔出血、感染,脾脏顺利保留。术后随访1年,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胰尾肿瘤切除术具有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加高清的手术视野、安全且精准的手术操作,保留脾脏安全,可行度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胰外瘘 ( PF)系胰腺炎症、外伤及手术后严重并发症 ,兹探讨其防治。方法 总结治疗组 13例。因重症胰腺炎 ( SAP)坏死清除引流 4例 ;外伤单纯引流 3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 PD) 1例 ;十二指肠降段癌及胰头炎性肿块各 1例均行PD;假性囊肿左半胰切除 1例 ;十二指肠首段癌首段及部分降段切除 1例 ;原因不明 1例。 PF发生于术后 1~ 5 d,胰液量 10 0~ 10 0 0 m l,淀粉酶多数 >10 0 0 IU。影像学有关检查。 11例非手术治疗 ;2例手术 ,分别为瘘管空肠 Y吻合及瘘管胃吻合、脾及胰尾切除和胰空肠 Y吻合。预防组 12例 ,术前影像学检查。壶腹 (周 )癌 PD9例 (保幽 5、空肠造瘘 4 ) ,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支撑 ;胰尾癌左半胰切除 1例 ;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端空肠 Y吻合 1例 ;胰管结石伴胆囊炎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胰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经胃窦部引出 1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 10例 5 d~ 9个月 PF愈合 ,1例死于原发病 SAP;2例手术治愈。预防组未发生 PF。结论 大多数 PF可非手术治愈。手术指征按 PF时间长短、引流量、有无壶腹及主胰管梗阻或狭窄等综合地掌握 ;术式按病情针对性地选择。 PF预防是多方面的 :SAP严格手术指征和时机 ;胰伤按伤情轻重、有无邻近脏器损伤、特别是有无主胰管受伤而采用适当术式  相似文献   

15.
胰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外伤等情况 ,是胰腺外科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胰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本文总结相关文献 ,对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 胰瘘的定义及分类胰瘘常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 3~ 10d ,Yeo[1] 等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胰管破裂 ,胰液从胰管漏出 7d以上即可诊断胰瘘。Howard[2 ] 则认为术后腹腔液体经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过 5d ,引流液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 3倍于血清值 ,引流量大于 10ml/d可以诊断为胰外瘘。Cullen[3] 等认为胰外瘘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外科的19例采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胰肠粘膜吻合的平均时间为(30±4.2)min,术后胰瘘1例,胰瘘发生率为5.26%(1/19)。结论胰管空肠吻合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以来,我们以Child术式为基础,附加胰管内插管完全胰液外引流术,连续行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特别注意对残胰的处理及胰管引流管的放置、固定。术后无胰瘘发生,死亡1例。认为完全胰液外引流术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胰瘘。  相似文献   

18.
防范Whipple术后胰瘘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2例的临床资料,实施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术28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4例,全组病人均放置胰管支撑引流,外引流18例,内支架管引流24例,结果 全组无胰瘘发生,术后并发伤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胃肠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内支撑引流的病人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完全外引流的病人。结论 胰管内支撑引流,精细的胰肠吻合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术后并发症率仍很高。胰瘦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死亡率达50%[1]。主要是由于胰瘘可造成腹腔内严重感染和大出血。因此防止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留胰腺的大小、质地,胰管的直径、以及胰液排出量与胰瘘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残留胰腺质地柔软、胰液分泌率相对高而且通过未扩张胰管时易引起吻合口瘘,因此残胰可分为正常、柔软、脆弱而且胰管未扩张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胰瘘的临床特点,分析晚期胰瘘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晚期胰瘘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A级,4例为B级,胰瘘发生于术后7~11d,每日引流量100~440ml,平均180ml,引流液淀粉酶800~2200U/L,平均1300U/L。临床表现腹胀、腹部不适等轻度消化不良,3例患者低热及白细胞升高,超声检查无明显胰腺周围积液。治疗上采用非手术治疗,当每日引流量小于20m1,超声检查无胰腺周围积液时,拔除引流管。结果晚期胰瘘痊愈时间为术后22~60d,平均40d。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未见胰腺周围积液和假性囊肿。结论晚期胰瘘患者以A和B级多见,以保持引流通常,应用生长抑素,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胰腺与空肠组织相容性差,进食,引流管长期压迫,游离空肠袢血运差等多种原因导致晚期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