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纯德先生运用当归四逆汤治证举隅山西省大同医专刘彬门九章《伤寒论.厥阴病篇》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以当归、桂枝、生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主治血虚受寒、四肢厥逆、脉细欲绝,临证多以四肢厥冷、脉沉细为诊断辨...  相似文献   

2.
浅论《伤寒论》厥阴病的实质及其与温病“热闭心包”的关系大同市建二公司医务室陈希民太原晋祠工人疗养院马骏伤寒六经病的实质或内涵,是以六经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确定其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概念。厥阴病的定位应指是足厥阴肝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络而言,然而...  相似文献   

3.
也论《伤寒论》厥阴病的实质及其与温病“热闭心包”的关系——兼与陈希民、马骏同志商榷四川省华蓥市中医院(638650)蒲正国贵刊1997年第1期刊载了陈希民、马骏二位先生所撰写的“浅谈《伤寒论》厥阴病的实质及其与温病‘热闭心包’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正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燥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由乌梅、黄连、黄柏、细辛、干姜、桂枝、人参、当归、附子、蜀椒等药物共同组成。方中乌梅为君,酸收敛阴,涩肠安蛔,补肝体以制其用,黄连、黄柏苦寒清热,细辛、干姜、附子、桂枝、蜀椒辛温,温经散寒,又以人参补气、当归补血。全方组方精妙,酸苦辛甘、寒热并用、气血双调、寒热同治。乌梅丸组方体现了"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乌梅丸曾一度被认为是治疗蛔厥而确立的专方,自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陆渊雷云:"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1]),厥阴病当以何治之?清代柯琴于《伤寒来苏集》中云:"六经惟厥阴最为难治……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症之法,王叔和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厥利发热诸症,诸条不立方治之,当知治法不出此方矣"~([2])。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渴”症病因病机及证治的探讨,认为其病理机制不外乎无津可布和有津不布两端。在治疗上针对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法,对临床一些以“渴”为主症或兼有“渴”症的疑难杂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名医张锡纯,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家,师古不泥古。在其《医学衷中参酉录》中,对许多病症的认识和治疗,匠心独具,读后给人启发颇多。吐血、衄血,临床常见,兹就张氏治疗吐、衄证用药特点浅析如下。1治吐、衄血必用赭石《素问·厥论》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吐血。”张氏禀承《内经》之旨,认为吐、衄血的发生,无论寒、热、虚、实,皆因胃气上逆之故。张氏云“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基于这种病机上的认识,所以张氏治吐、衄血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张仲景治疗下利的思想方法。[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论述“下利”的88条条文的逐一分析,总结归纳出“下利”的病位、病性及具体治法。[结果]“下利”证型寒热虚实具备,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均有,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证之内,治法可归纳为汗、清、和、下、温、涩、利、润八法。[结论]张仲景治疗下利重在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速效救心丸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论述 ,如《素问·多剌论》有“卒心痛”,“厥心痛”之说 ,《素问·厥论》云 :“手心之少阴厥逆 ,心痛引喉 ,身热 ,死不可治”。此病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 ,以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本人从 1996年至 1998年对50例心绞痛患者运用“速效救心丸”和“消心痛”进行对照治疗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符合如下诊断标准 :1疼痛部位 :与膻中及左胸部 ;2疼痛性质 :以突然发作 ,疼痛有闷痛 ,隐痛 ,剌痛 ,灼痛 ;3放射部位 :以咽、肩背、臂、心窝等部位 ;4发作时常兼有胸闷、气短、心…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范畴,古称“厥心痛”,“卒心痛”,“真心痛”。该病首载于《灵柩·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病因多见于七情内伤,气机郁结,或年老肾衰,阴阳不足,或饮食失节,痰湿内生,或起居不慎,寒邪内侵。其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愈血,痰浊痹阴心脉,为本虚标实之证。《素问·调经论》曰:“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举痛论》曰:“心痹,脉不通……”。  相似文献   

10.
热病瘥后阶段是疾病康复与再病的重要转归时期,是外感热病防治中的关键环节,此时病人以精伤气耗,形惫力弱,余邪未尽为其体质特征,如调摄不慎,极易复发,对机体形成更严重的危害,本文从《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病脉证并治”篇立论,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经验,对热病瘥后的调摄原则及复病的康复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冠心病是由体内血脂高致使冠状动脉产生粥样斑块而引起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以致心肌缺血、缺氧。在临床多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专章论述,认为“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等症状,其病机关键为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临床应用四逆散体会大同市市级机关第一门诊部(037006)戴文丽山西省109医院(030060)李玉华四逆散是《伤寒论》治少阴病热化而致四逆的方剂,由于组成严谨,配合精当,历代医家运用“以方测证”的手段,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对肝郁、湿热、气血停滞、痰...  相似文献   

13.
老年便秘证治张前进(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34)便秘系“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不利”(《内经》),便秘有“阴结”、“阳结”、“脾约”之称(《伤寒论》)。应“以药滑之”,而不可“妄以峻利药逐之”(朱丹溪)。后人将便秘总结为热秘、气秘、...  相似文献   

14.
1 古典医籍有关黄疸与坏病的论述 “坏病”首见于《伤寒论》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渴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统观全文,显然仲景所谓之“坏病”是因医者治法不当所坏,清·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亦注之曰:“言为医者所坏病也”。坏病的另一层意思可理解为“本为顺证,变为逆证”,即柯云伯谓之“坏病者变证也”。 关于黄疸病自《内经》以下即当作病来认识的,如《内经·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汉  相似文献   

15.
从《伤寒论》原文入手 ,结合历代医家的不同认识及临证体会 ,提出《伤寒论》的辨论方法是六病辨证 ,而非六经辨证 ,并进一步阐述了辨证的基础是由三部分来划分的 ,即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 ,而每部又各有阴病与阳病之分 ,因而提出《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框架为“三部六病”这一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桃仁承气汤的病机: 桃仁承气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其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方剂为桃仁、  相似文献   

17.
美尼尔氏症是以眩晕为主的内耳综合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阵发性眩晕,平衡丧失,恶心呕吐,听力障碍,耳鸣和眼球震颤。病变好发于一侧内耳,但变有两侧或交替,常可反复发作。祖国医学文献中,对此病虽无明确记载,而在“眩晕”范畴中,有着类似的描述:如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五脏生成篇:“徇蒙招尤,目冥耳聋。”灵枢经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宋杨土瀛直指方云:“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目聪,……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耳中,是为厥聋,必时久眩运之证。”金李东垣十书去:“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王肯堂证治准绳云:“耳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郁甚则壅闭矣。”张景岳全书云:“忽有耳鸣如磐,或头  相似文献   

18.
附子乃阴症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非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仲景,至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五十一条,三十三方,遍及伤寒和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就其有关附子的功用、配伍以及运用作一浅析,以便提高对附子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其临床应用。 1 附子的功用与主治 根据仲景方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归纳其功用主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回阳救逆 仲景每用附子辛温大热“斩关夺将”之气势,治疗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精神萎糜、吐利腹痛、大汗淋漓、脉沉微等亡阳厥逆之证,以收回阳救逆之功。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中之附子即取此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从生理、病理、治则、预防、养生等方面试作浅识。脾胃是化生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故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是东垣立论的中心。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水上乘”的病理状态,“水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这是东垣的立论要点。针对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水上乘这三个脾胃内伤病理的主要环节,在治则上提出补中益气,升阳泻水,强调了以益元气为主的观点,创造了甘温除热法.这是东垣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泌尿系感染,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淋病”(染热淋、血淋)、“癃闭”、“腰痛”范畴。一、病因、病机与辨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肾虚和膀胱积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