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胶原生成及TGF-β1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肌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骨胶原生成的影响,BMP的诱导成骨机制和TGF-β1对骨损伤修复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缺损内分别植入BMP/TGF-β1/载体,BMP/载体及单纯载体。分别于术后第1,2,3,4,5周检测各组缺损区胶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及羟赖氨酸(Hydroxylysin,HL)量的变化,并作胶原VG染色图像分析,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及空白组胶原HP生成骨胶原在BMP诱导成骨过程中生成增加。TGF-β1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I型胶原分泌能力增强,并抑制Ⅱ型胶原产生使软骨期缩短,骨损伤修复提前。BMP,TGF-β1两者在骨损伤修复中相互加强,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价值。方法:建立SD大鼠下颌骨缺损模型。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Slot Blot杂交法,检测羟基磷灰石复合TGF-β1实验组,单纯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无材料修复的空白对照组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新骨形成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提示栽有TGF-β1的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局部使用能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 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植入同时负载5mgBMP及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对照组植入负载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空白组仅植入PLGA。术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不同时相的骨缺损区X线阻射密度、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实验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材料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利用含BMP的PLGA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作用及BM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ALP活性测定及骨结节计数方法观察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的成骨作用,BMP-McAb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定量分析观察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BM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3-7d) 对ALP活性有促进作用,并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TGF-β对骨结节形成低剂量时有促进作用,高剂量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TGF-β对成骨细胞BMP蛋白表达表现为抑制作用;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及BMP蛋白表达表现为双相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的组织学特点。方法:在成年家兔双侧桡骨干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无菌生理盐水和骨基质明胶。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骨基质明胶的成骨过程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骨基质明胶可诱导间充质细胞聚集,并促进其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进而形成新骨。结论:骨基质明胶是通过诱导机理促进形成新骨的;诱导成骨是软骨内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混液骨囊肿内局部注射及以明胶海棉为载体的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填入骨缺损区。结果:糖皮质激素局部用于骨缺损处,临床病例治疗有效率98.2%,优良率93.4%。随访1~4年,无1例复发。动物实验表明实验侧各时相的骨痂形成均优于对照侧。结论: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能诱导间质细胞迁移和增殖,并向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的表达及修复机理 .[方法 ]在健康中国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 2 0mm的长骨缺损模型 ,实验组行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 ,对照组单纯植入肌肉瓣 .不同时期进行各组家兔的组织学观察以及bFGF与TGF β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行移植术后 2 ,4 ,6 ,8周时实验组家兔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的bFGF及TGF β呈强阳性染色 .对照组家兔在移植修复 4周时肌肉组织间形成的软骨细胞中有少量软骨细胞呈阳性染色 ,6周及 8周骨缺损两端新生骨痂中部分骨细胞的bFGF及TGF β呈阳性染色 ,但阳性染色细胞数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早期在骨缺损局部中bFGF与TGF β的表达与分泌旺盛 ,促进诱导成骨 ,较快地修复长段骨的缺损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行合成的CPC和CPC/BMP复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降解性能以及植入体内后的骨结合能力。[方法]参考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的变化,综合评价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形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者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 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杜俊杰  马占忠 《医学争鸣》1999,20(7):555-558
对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β转化生长因子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占才,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TGF-β/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及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评价牛骨形成蛋白 (b BMP) -白蛋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复合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家兔腭骨缺损模型 ,将固化的 b BMP-白蛋白 - b FGF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区 ,通过其骨诱导作用 ,诱导新骨生成 ,修复骨缺损。经 X线、组织学观察和钙含量测定。结果  b BMP-白蛋白 - b FGF有很强的骨诱导作用 ,可以诱导骨形成 ,实验组与对照组 X线骨修复分数评估分别为 12分 ,0分 ,组织学检查实验组骨修复完成 ,而对照组无骨修复 ,钙含量测定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 BMP-白蛋白 - b FGF复合材料可诱导修复腭骨缺损 ,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家兔骨生长诱导修复腭裂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评价牛骨形成蛋白(bBMP)-白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家兔腭骨缺损模型,将固化的bFGF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区,通过其骨诱导作用,诱导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经X线、组织学观察和钙含量测定。结果 bBMP-白蛋白-bFGF有很强的骨诱导作用,可以诱导骨形成、实验组与对照组X线骨修复分数评估分别为12分,0分,组织学检查实验组骨修复完成,  相似文献   

15.
吴恒烜  邹国耀 《华夏医学》2005,18(6):920-923
目的:探讨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兔12只,均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12只左侧骨缺损处均植入BMP-CPC-FDDMA作实验组,右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留作空白对照.于术后第1、2、4、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平片检查和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对标本进行成骨面积分析.结果:实验组在X线片上的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成骨面积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P<0.05).结论:①BMP-CPC-FDDMA复合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该组硬脑膜膜套发挥了类似膜引导骨再生(MGBR)中膜的屏障作用,复合移植时三者有协同成骨的作用,可望成为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②BMP具有强大的骨诱导作用,在膜内植入复合BMP的CPC后,诱导成骨成为骨再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TGF-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等方法,观察TGF-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FN,使ALP表达增加,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与TGF-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BMP-2骨诱导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 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3、7、14、21d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均证实,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第7d,在软骨大量形成期,NGF阳性染色达到高峰.在成纤维细胞、软骨前体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术后14、2ld,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有所回落。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首次证实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表达,提示NGF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并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 mg 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3、7、14、21 d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均证实,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第7 d,在软骨大量形成期,NGF阳性染色达到高峰,在成纤维细胞、软骨前体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术后14、21 d,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有所回落.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首次证实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表达,提示NGF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并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煅烧骨复合物动物体内植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动物体内后成骨性能。方法 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为载体,培养兔骨膜成内细胞(POB)构建复合物,把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鼠皮下和兔臀部肌袋内,以单纯TBC植入做为对照,28d后取材,制成不脱钙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 裸鼠实验组TBC材料内部: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细胞排列紧密,形态多样,有的已变为软骨细胞,TBC表面有排列成行的成骨细胞环绕。组织间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可见片状类骨质。兔子实验组TBC材料内部有结缔组织及细小血管长入,孔内充满软骨细胞并可软骨组织钙化、崩裂、成骨现象、有片状骨组织形成;而单纯TBC对照组孔隙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及细小血管长入,未见骨组织形成。结论 将TBC-POB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相似文献   

20.
王岩松  刘丹平  梅晰凡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5):400-402,409,478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醇酸复合物( Po ( yclactic - co - glycolic acid ), PLGA )支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在成骨诱导荆地塞米松等的诱导下,向成骨细胞转化,并使之与修饰后PLGA支架复合,植入兔桡骨缺损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a为PLGA材料对照,对照组b为空白对照,通过影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等诱导组细胞形态向类成骨细胞转化,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高,并表达I型胶原。应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PLGA与成骨诱导的BMSCs复合植入骨缺损后,与对照组相比影像学显示明显促进骨缺损的愈合。结论适当浓度成骨诱导剂可成功的将免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诱导后细胞与PLGA支架联合应用可较好修复兔桡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