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在职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2022年7—12月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职责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评估与决策能力、观察与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创新与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防范、规范技术操作、告知义务履行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可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小琳  罗仕兰 《重庆医学》2015,(27):3839-384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架构,实行护士长-高级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初级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模式,结合“APN”护士连续排班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以后,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技能、患者“安全目标”考核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P <0.01);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理模式的改革,培养IGU护士的核心能力,提高fGu整体护理质量。方法实施分层管理,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管理模式。分层管理前后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36名ICU护士进行知识技能考核并随机抽取70份护理病例检查,对实施分层管理后的ICU护士作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分层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护士的管理能力、个人的素质,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极大培养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骨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和工作能力,建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由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层级管理模式。并对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建立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操作、病情掌握和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达95.0%,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黄肆娥 《当代医学》2014,(14):108-109
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制定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级管理,通过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层级管理模式能加强护士人力资源和护理组织的科学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韩冰 《吉林医学》2014,(8):1730-173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中,因为有了护理组长的参与,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要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发挥护理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奖惩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0年1月开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奖惩机制,并与2009年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进行比较,对实施奖惩机制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奖惩机制后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奖惩制度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增长护士长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护理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病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通市紫琅医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差错缺陷方面的护理工作质量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精神病院护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着显著效果,还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在基层医院推行“5S”管理模式。方法 2006年,本院在产科实施“5S”管理,制定“5S”护理服务模式的目标及相关考核标准,儿科未实施“5S”管理及制定相关标准,对2个病区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考核评分,并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全年本院产科病区1005例住院患者及儿科病区769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产科病区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儿科高p〈0.05,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事情繁多,且环境嘈杂狭小,甚至于脏乱,而优质的医疗环境可使人产生并保持良好的愉悦心境,推行“5S”管理模式能使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分层次管理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四个层次,并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护理工作,对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对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走动式管理于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各级护士每天不定时巡查病房以实行走动式管理及现场管理,在走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1年后,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控制中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较之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并改正,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6名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护士均进行以人为本的专业化护理管理培训,优化护理操作、护理干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文书等,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8±3.7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1%±5.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90.1±5.2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1.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赖静 《卫生职业教育》2019,(23):147-149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能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方式与效果。方法以“四精三重”为核心,即精细岗位设置、精准岗位考核、精确人员定位、精专人才培养,重人才、重公平、重持续,加强护士岗位能级管理。结果实施护士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后,护士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要求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实施护士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可稳定护士队伍,提升工作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总护士长统管,各护理组护士长分管,N4护士全程监控,N3护士带组指导,N2、N1护士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开展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总结,以季度为单位,每季度综合评定并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后的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层级管理前(P<0.01);四个季度间综合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试点科室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其他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管理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结论:护理管理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先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就会用心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李亚范 《中外医疗》2013,(30):151-151,153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把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设成四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框架,分别制订和落实分层级的培训计划,以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并辅以不同层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再对比实施前后的患者、医师满意程度和具体的护理质量。结果在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医生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护士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大大提升,表明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获得医师和护士的充分肯定,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构建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控前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季度检查各质控小组评分情况。结果(1)质控后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率分别为1.67%、2.50%,均显著低于质控前(6.6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质控后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15.38)分、(95.25±14.09)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82.79±12.11)分、(79.96±1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控后各小组总体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有效提高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