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患者牙齿和骨骼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为指导正畸临床选择矫治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错牙合畸形分类、牙列拥挤程度和矫治设计确定入选标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牙合畸形病例共3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舌侧矫治组和唇侧直丝弓矫治组,每组15例。采用Steiner及Tweed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的矫治疗程,评价2种 不同矫治系统的治疗效果和疗程。结果:矫治结束后,2组患者磨牙及尖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前牙呈浅覆牙合浅覆盖,牙齿排列整齐,尖窝相对并且无余留间隙。Steiner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eed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分析法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矫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采用
个性化舌侧矫治还是唇侧直丝弓矫治均可获得良好的牙齿排列及牙合关系,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舌侧Begg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满足既想矫治又担忧矫治器暴露影响美观的错 患者的需要。方法与结果:临床应用舌侧Begg矫治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舌侧正畸避免了矫治器暴露,避免了牙唇颊侧的损害以及唇颊侧牙龈过度增生。但舌侧正畸操作复杂,技法要求高;舌侧正畸不利于舌侧的清洁;与唇侧正畸相比更需要病人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杨诗涵 《当代医学》2012,18(25):62-63
目的 探讨舌侧正畸对病患口腔功能以及外形美观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诊所内的50例安氏类牙列拥挤病患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治疗组病患进行舌侧正畸治疗,对照组病患采取传统唇侧正畸非拔牙手段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开始接受治疗的当天、7d、28d、56d所出现的各类不适情形诸如软组织不适程度、进食困难程度、语音障碍程度、美观影响程度等完整记录并做比较和总结,对于两组术前以及术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做出有效分析.结果 与唇侧正畸相比,舌侧正畸技术对于患者外形美观的影响程度明显较小;在语音障碍方面,两种技术在开始治疗以及7d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进食方便程度上,两种技术的差异持续至28d左右.结论 开始舌侧正畸治疗之后,前2个月患者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发音与进食问题,其在外形美观方面与唇侧正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侧貌特征,探讨该类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方法:收集64例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64例患者的初诊侧位片用于分析患者的侧貌特征,其中38例患者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进行矫治,初诊和治疗结束侧位片用于比较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对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包括硬组织和软组织项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覆盖、覆牙合、ANB、U1-NA角、面角、Y轴角、Pg-NB、面突角、软组织面角、H角和颏唇沟至H线距较大,SNB、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和颏唇沟角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矫治后,覆盖、覆牙合、U1-NA角、U1-NA距、U1-SN、H角和鼻唇沟至H线距变小,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Pg-NB和颏唇沟角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下颌发育不足但颏部发育充足,覆牙合覆盖较大,下颌切牙舌向倾斜,颏唇沟较深较锐。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矫治后患者侧貌整体面型基本未变,但前牙咬合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宁振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67-1269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骀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胎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骀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骀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2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分为3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骼与软组织改变,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错牙合畸形面部改善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凹陷的软组织侧貌均得到改善。高角患者主要通过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及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代偿来实现前牙反牙合的解除,而低角患者更多依赖上前牙唇倾及上颌骨的发育来实现。均角患者其面部比例及颌骨关系相对正常,矫治后主要变化为牙齿的相对移动。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疗效不尽相同;高角型患者在选择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时需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软组织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患者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UL-EP)、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LL-EP)、下唇H线距均有明显减小(P<0.05或P<0.01),鼻唇角(Cm-Sn-UL)、面凸角(G-Sn-Pg')增大(P<0.05或P<0.01),颏部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矫治后,患者鼻唇颏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面部侧貌趋于协调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牙合)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牙合)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特点。方法对18例上颌前牙反患者用正畸固定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正,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结果 18例上颌前牙反患者经矫治后上唇明显前移,颏点后移、凹面型明显改善,下唇位置与颏突轻度后移。结论正畸治疗可改善反患者的面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ranklⅢ功能调节器治疗16例替牙期前牙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FranklⅢ功能调节器对上颌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下颌骨生长无抑制作用。②FranklⅢ功能调节器可使下颌向下向后旋转。③FranklⅢ功能调节器有使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倾斜的作用。结论:FranklⅢ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前牙反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唐情 《当代医学》2014,(31):54-55
目的观察在口腔正畸中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邵东县中医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47例,按照常规正畸方案进行矫治,在正畸过程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差别,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上下唇缘点与审美平面距离明显降低,U 1-SN、L 1-MP角度治疗后明显减少,而U 1-L 1角度治疗后明显增加,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对患者牙齿具有理想的移动能力,能够使患者侧貌更贴近审美平面,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毛峻武 《华夏医学》2007,20(1):20-21
目的:研究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治疗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对上颌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下颌骨生长无抑制作用。②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可使下颌向下向后旋转。③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有使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倾斜的作用。结论: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唇侧固定矫治、舌侧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成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7—11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正畸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矫正方式的不同分为唇侧固定矫治组、舌侧固定矫治组及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各30例。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共发放90份调查问卷,回收90份。调查问卷包括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和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AQ)。结果3组OHIP-14中影响发音、在他人面前不自在及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舌侧固定矫治组影响发音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唇侧固定矫治组在他人面前不自在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舌侧固定矫治组总评分最高(均P<0.05);3组PIDAQ中牙齿自信、心理影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心理影响评分最高(均P<0.05)。结论舌侧固定矫治患者在发音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满意,唇侧固定矫治患者则在美观方面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6.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学》2019,40(9):1024-1026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对成人双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因双颌前突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6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正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观察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上中切牙角(UI-SN)、下中切牙角(L1-MP)、上中切牙凸度(U1-NA)、下中切牙凸度(L1-NB)、上下中切牙角(U1-L1)、下颌平面角(MP-SN)的变化。结果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U1-SN、U1-NA、L1-MP、L1-NB减小,U1-L1、MP-SN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侧貌突度得到改善。结论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是成人双颌前突矫治的有效手段,可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获得与唇侧矫治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口腔正畸病例临床资料的管理和分析是每个正畸科医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X线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临床进行诊断分析、制定矫治计划、预测矫治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资料的管理分析。在众多的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中,多已包含了多种X线片分析方法,如Downs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骨面型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的形成机制和矫治方法的选择。【方法】选择24例15~25岁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利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开[牙合]畸形的骨面型特征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关节角,腭平面角,基础平面角,上下中切牙交角呈显著性差异。正畸治疗后,两组间覆,覆盖,上下中切牙交角,上下切牙倾斜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确分析开牙合原因的前提下,利用不同的力学原理选择矫治技术是正畸治疗前牙开[牙合]畸形成功的关键。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内收前牙、前移磨牙矫治开[牙合]得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姝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59-860
目的探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疗效。方法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矫治17例上颌前突,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1.47N滑动内收前牙。通过内收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7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6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3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明显移动,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突患者,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何伟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83-1284
目的比较利用外科手术后正畸牵引的方法分别治疗唇腭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方法 56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根据患者的X线定位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分为唇侧组30例和腭侧组26例,通过正畸牵引联合外科手术开窗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成功率唇侧组为80.0%,腭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正畸牵引时间唇侧组为(15.1±4.7)个月,腭侧组为(9.1±5.4)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手术-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腭侧大于唇侧,牵引到位时间腭侧较唇侧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