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羽  孙平  郭素芬 《医学综述》2009,15(12):1784-178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R-3是VEGF-C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较特异的受体,对淋巴管生成发挥重要作用。胚胎时期表达于小静脉及淋巴管,成年后,仅限制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对VEGF-C、VEGFR-3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VEGF-C 及VEGFR-3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另取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VEGF-C和VEGFR-3的表达; 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 VEGF-C/VEGFR-3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正常人,VEGF-C/VEGFR-3在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VEGF-C/VEGFR-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结论 VEGF-C/VEGFR-3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EGF-C 及VEGFR-3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另取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VEGF-C和VEGFR-3的表达, 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VEGF-C/VEGFR-3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正常人,VEGF-C/VEGFR-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结论 VEGF-C/VEGFR-3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VEGF—C和VEGFR-3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管的增生、扩张,使癌组织中LMVD增高,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LVD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为抗淋巴管形成、进而为抗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的原发灶的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及LVD。结果:83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者36例(43.3%),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59.4%(24/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8%(24/44),(P<0.05)。VEGF-C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激素受体ER、PR、CerbB-2表达无关;LVD与年龄、临床分期和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关;在VEGF-C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中LVD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VEGF-C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8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林州市居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随访5 a以上。结果VEGF-C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8%(38/83),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9.77±2.99)个,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VEGF-C阳性表达组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表达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佶赟  全志伟 《医学综述》2009,15(4):528-531
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持续生长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特异和最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通过与VEGF受体结合,VE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在新生血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VEGF及其受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防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靶点。本文就VEGF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6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因素的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7例出现VEGF-C阳性表达(75.0%,57/76),而癌旁组织中5例VEGF-C阳性(8.1%,5/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41例VEGF-C阳性(89.1%,41/46),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16例VEGF-C阳性(5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2例出现VEGFR-3阳性(68.4%,52/76),而癌旁组织中4例VEGFR-3阳性(6.5%,4/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38例VEGFR-3阳性(82.6%,38/46),而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仅13例VEGFR-3阳性(43.3%,13/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R-3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呈正相关(r=0.75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VEGF-C及VEGFR-3的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准确评估预后,且该信号系统可能成为抗某些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确诊的47例大肠癌患者,对其进行Duke's分期,并对经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记录VEGF-C与VEGFR-3的标记分数.结果 47例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标本中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的标记分数分别为:B期1.38±1.15,C期2.77±1.69,D期3.94±2.36;VEGFR-3的标记分数分别为:B期1.06±1.00,C期2.00±1.58,D期3.44±2.33;均随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升高,B、C、D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B期62.5%,C期84.6%,D期94.4%,随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升高,B期与D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标本对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B期62.5%,C期84.6%,D期88.9%,随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呈明显正相关,对肿瘤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和疾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位点.  相似文献   

10.
陈永发  李德锐  谢良喜 《医学综述》2007,13(22):1703-17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最重要的淋巴管生成和发育的调节因子。其生物效应通过与配体VEGF-C结合介导实现。恶性肿瘤中的VEGFR-3不但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VEGFR-3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在正常组织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与配体的信号通路和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晚期结直肠癌已进入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阿柏西普作为一种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目前阿柏西普已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进行了Ⅰ、Ⅱ、Ⅲ期的临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该文主要对阿柏西普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各期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抗血管生成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血管、淋巴管新生的作用。研究发现,VEGF-C的这种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关系密切。本文就VEGF-C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VEGF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结的增生、扩张,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尧  傅仲学 《医学综述》2005,11(4):330-33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促血管因子(vasculotropin,VAS),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其基因转录的mRNA以不同的剪切方式形成4种异构体,共5大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GF),均是糖分泌蛋白,可调节血管生成、通透性、血细胞生成、淋巴管生成。现就VEGF-C在肿瘤中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和杭州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5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测VEGF、NO水平,同时选用34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NO水平,以及VEGF、NO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期、复发的关系。结果两组VEGF[(384.6±42.4)ng/L vs(137.2±26.1)ng/L]、NO[(77.9±11.7)μmol/L vs(40.5±9.3)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阳性表达在肿瘤大小(χ2=2.89,P〉0.05)、肿瘤部位(χ2=0.42,P〉0.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χ2=8.35,P〈0.05)、复发方面(χ2=4.3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阳性表达在肿瘤大小(χ2=2.35,P〉0.05)、肿瘤部位(χ2=0.44,P〉0.05)、复发(χ2=0.44,P〉0.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χ2=11.99,P〈0.01)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NO为高表达,表明两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和NO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发生、分期及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VEGF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结的增生、扩张,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英娟  赵玲娣  司玉玲 《医学综述》2007,13(20):1566-1568
新生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的形成是多种细胞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细胞因子中研究最多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酪氨酸激酶途径引起细胞的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途径可使肿瘤缩小,目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已成为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血管生长因子,在多种肿瘤组织和发育中的正常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它是一种具有肝素结合活性的生长因子.是一种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微小血管的通透性,血管内皮增殖、迁移和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随访寻求一种简便、易测、可靠、无创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测定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VEGF,并与53例非结直肠癌患者作比较。结果①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水平(813.14±511.8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40±164.08)μg/L,差异显著(P<0.001);②血清VEGF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有淋巴结、肝脏及远处转移者血清和组织VEGF水平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P<0.05;P<0.001);④血清与组织VEGF之间密切相关(P=0.000)。结论①血清和组织VEGF测定能够反映结直肠癌的发展和预后;②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与血清VEGF水平密切相关,血清VEGF可替代组织VEGF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促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官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al-3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对VEGF-C受体(VEGFR3)磷酸化的影响;以VEGF-C处理SiHa细胞10 min,免疫共沉淀法观察Gal-3与VEGFR3的蛋白交联变化;转染Gal-3 siRNA抑制Gal-3表达后,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观察VEGF-C对SiHa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Gal-3(10 μg/mL)处理SiHa细胞2 min、5 min及10 min后,均能促进VEGFR3磷酸化,其增加幅度分别为(162.4± 10.4)%(n=3,P<0.05)、(202.5±16.2)%(n=3,P< 0.01)、(282.4±18.6)%(n=3,P< 0.001).不同浓度的Gal-3(2、5、10 μg/mL)处理SiHa细胞10 min,均能促进VEGFR3磷酸化,其增加幅度分别为(144.6±6.5)%(n=3,P<0.05)、(192.8±12.4)%(n=3,P<0.01)、(263.6±15.4)%(n=3,P< 0.001).VEGF-C(100 ng/mL)处理SiHa细胞10 min后,与对照组比较,VEGFR3与Gal-3之间的蛋白交联明显增加.VEGF-C可明显促进SiHa细胞的侵袭,与对照组比较,其增加幅度为(263.6±32.8)%(n=5,P<0.01).而在转染特异性Gal-3 siRNA 48 h抑制Gal-3表达后,VEGF-C促细胞侵袭的能力明显减弱,抑制率为(80.5±10.2)%(n=5,P<0.01).[结论]Gal-3可介导VEGF-C促宫颈癌细胞侵袭的作用,这一效应可能与Gal-3交联VEGFR3蛋白,并进一步引发VEGFR3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