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农民,既往体健,入院前5个月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无发热、呼吸困难,当地按“支气管炎”给予治疗半个月,症状缓解,咯血停止。入院前1个月再次出现咳嗽并咯血,血量较前增加,以痰中血块为主,无整口血痰,伴气喘、呕吐,至当地市人民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息肉样肿物,活检未能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入院后初次于气管镜室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上段膜部一宽基底的软组织肿物,表面光滑但不规则,用活检钳夹取部分组织,病理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在胃部的血管球瘤,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calponin均为(+),CK、CD117、Syn、S-100、EMA、desmin、CD99、CD34均(-).结论:胃血管球瘤罕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要和其他肿瘤如上皮样胃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胃巨大血管球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在胃部的血管球瘤,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aetin、calponin均为(+),CK、CD117、Syn、S-100、EMA、desmin、CD99、CD34均(-)。结论:胃血管球瘤罕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要和其他肿瘤如上皮样胃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十分罕见,多以个案报道为主[1-5],我们收治的这例患者其病变部位为骶尾部,尚未见报道.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3年前发现骶尾部皮下包块,伴有疼痛,外院诊断皮下囊肿,行手术摘除术后出院.2年前骶尾部再次发现皮下包块,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摘除,术后病检示良性神经末梢瘤,术后未予特殊治疗.2月前骶尾部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再次入当地医院行骶尾部MRI发现骶尾部包块,直径约2 cm,见图1.于2011年12月22日行皮下包块扩大切除,在瘤床区域扩大3 cm切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4岁。左手食指疼痛3年,加重半年入院。体检:左食指甲床下呈紫蓝色,局部温度正常,末端内侧可触及约米粒大小包块,触痛,质软,边界不清,无波动感。X线提示:食指末节指骨远端桡侧软组织内稍高密度影,末节指骨圆形压迹。CT平扫显示: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边缘密度稍高,相应部位远节指骨骨质缺损。术中见食指远端桡侧瘤样组织,约0.3cm×0.3cm×0.3cm,呈紫色,包膜完整。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血管球瘤。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发现阴道壁肿块伴阵发性疼痛20d余入院。查:外阴产式,发育正常。阴道左侧壁见约3cm×2.5cm肿物,肿物位于皮下,活动尚可,质中等、压痛。术后送检标本约2cm×2cm灰红结节状肿物一个,无包膜,切面灰红间灰白、质软。镜下:肿瘤由增生平滑肌、血管及成片状围绕血管排列的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多边形,胞质透亮,胞界清楚,大小较一致,核卵圆形。免疫组化标志:Vimentin( )、actin( )、myosin( )、desmin(-)、F8(-)。病理诊断:阴道壁血管球瘤。2讨论血管球瘤又名血管球血管瘤,是血管动静脉吻合即血管球球细胞发生的具有器官样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肺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结果 肺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显微镜下,肿瘤由较一致的细胞组成,细胞质从嗜伊红到透明不定,细胞界限清楚,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中央,肿瘤组织间可见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均显示对于波形蛋白(vimentin),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弥漫的中等到强的阳性。结论 发生于肺组织的血管球瘤非常罕见,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心脏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和治疗。结果:患者在我院全麻下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血管肉瘤。术后4个月复发并转移,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心脏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军  高胜海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0):705-705
患者,男性,36岁。1999年9月,左拇指末端肿胀隆起、溢脓,指甲及甲基部变黑;甲床有肉芽组织生长,在本院外科门诊切除肉芽组织及指骨前肿物。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见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细胞稍丰富并见一些粘液变性,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及恶性指征。1999年11月于外院切除末节指骨部分,未送病理检查。2000年7月指骨末端红肿,但无疼痛,左手血液循环良好,X线片示:左拇指指骨肿瘤,可见骨破坏。大体标本:一段指骨,长6.8cm,直径3.0cm~3.5cm,外观红肿,指腹侧隆起,切开见肿物为灰白色粘液样,组织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术后出现肝脏多发转移灶转移的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于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81月出现肝脏转移和局部复发,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化疗4疗程,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部分恶性血管外皮瘤于术后5年后出现远处转移,其对化疗相对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术后出现肝脏多发转移灶转移的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于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81月出现肝脏转移和局部复发,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化疗4疗程,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部分恶性血管外皮瘤于术后5年后出现远处转移,其对化疗相对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 气管良性肿瘤少见,气管神经鞘瘤相当罕见,至 2005 年国外报道仅23 例[ 1 ] ,至2007 年国内报道仅 22 例[ 228 ] 。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 易误诊或漏诊。现报道我科近年收治的2 例,并复 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血管球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一组血管球瘤患者的回顾,进一步了解其临床表现,从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3年8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一组血管球瘤患者,记录他们的典型症状、病程、辅助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共40例血管球瘤患者:男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0.8岁.生长部位:甲下31例、指腹8例、手指近节掌侧1例.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和局部触痛,部分患者表现为冷敏感.病程平均6.5年,其中9例患者曾被误诊.Love试验对于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作用.B超、MRI对诊断有辅助作用.手术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结论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误诊及延误诊断情况较常见.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断率,可减少症状持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在软组织肿瘤中占比不超过2%;其中恶性血管球瘤更罕见,占比不超过1%[1].血管球瘤源自血管球体,而血管球体分布在动静脉短路血管网,主要位于肢体远端部位,如指趾甲下、手掌、脚底等;内脏器官缺乏血管球体,偶见发生于肺、胃肠道、肾脏和肝脏等部位[2].目前发生于盆腔的恶性血管球瘤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16.
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良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患者,男,50岁,2008年7月2日因上腹胀痛伴嗳气24个月入院,该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伴嗳气、消瘦3个月,体重减轻3kg,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临床初步诊断:胃窦占位,肝多发囊肿。CT示幽门口变窄,局部可见结节样强化,强化均匀。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脏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 例原发于肝脏的巨大间质瘤,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117(+)、Vimentin(+)、CD34(-)、S-100(-)、SMA(-)、Hepatocyte(-)、AFP(-)、HMB45(-).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发生在肝脏极为罕见,需要与多种肝脏原发肿瘤进行鉴别,正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原发性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右肾下极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短梁状、部分区域灶性实性片状;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和较少的短梭形,瘤细胞胞浆丰富,粉红色,核呈空泡状,有一个不明显的核仁。肿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表现为丰富的胞浆内空泡,偶尔含有红细胞,似原始血管管腔;部分区域几个短梭形细胞围成一个小腔隙,为发育较好的血管管腔。免疫表型:VIM、CD34、CD31血管内皮细胞弥漫阳性。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属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发生于肾外者相同。治疗上应局部切除并随访。  相似文献   

19.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罕见低度恶性血管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可在全身各部位发病,以软组织居多,也可原发于肺脏、肝脏、骨骼等器官,其中肾脏原发的报道罕见.本研究结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EHE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椎管内恶性血管外皮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结果 本瘤在青壮年多发,可生长于任何组织。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无影像学特异性。病理特征为丰富的裂隙样或窦隙样薄壁血管相互连接成网状,密集排列的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呈VMT、CD34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恶性血管外皮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检测是其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